浅谈德国职教双元体系的校企合作的发展

2015-09-10 07:22张豪闫新豪
考试周刊 2015年66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张豪 闫新豪

摘 要: 本文梳理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日趋成熟的原因,分析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和主要特点。作为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而且在世界各国享有盛誉,它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推广。

关键词: 德国职教 双元制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便以奇迹般的速度向前挺进,创造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其中“中国制造”功不可没,但如今中国制造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革新需要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而优秀人才离不开发达的职业教育。作为世界制造业的强国,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备受瞩目。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急需大量直接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职业教育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千百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还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效。

自古以来,德意志民族就有重视技艺和技术的传统,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和崇尚实践的价值取向,因此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植根的沃土。同时,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平民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相对),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格外重视,通过建立体制、机制、制定政策和法规及提供经费等途径为职业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教学保障,确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使得以校企合作为特征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在与企业合作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特性和持续创新。了解德国职业学校的历史发展与革新,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于德国学校参与校企合作的理解,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主要以学校为出发点的校企合作研究提供更直接的参照。在德国,职业学校作为独立的学习地点,主要任务是实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德国特色的双元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除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外,最关键的是有一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其中《联邦职业教育法》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法,明确规定将企业和职业学校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学习地点;该法案还涉及培训企业与师资的资格确定、培训合同的规定、培训与考核的相关要求、企业和学徒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等。除了《职业教育法》以外,德国还制定了一系列与企业培训相关的法规用于保证学徒培训的顺利实施,这其中包括《手工业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法》、《劳动促进法》及国家认可培训专业的《职业培训条例》等。另外,为了保证学徒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在各州颁布的学校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年轻人在结束普通义务教育后,必须接受法定的职业义务教育。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得双元制培训的参与者(如负责培训的双方)都有法可依,从而保证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顺利实施。

双元制的“教育职业”传统上主要针对制造、机械等工业部门,通过增加服务行业的培训岗位无法从根本上应对这一巨大挑战。因此,为大量没有接受过完整职业训练的低学历的青少年群体和其他弱势群体拓宽职业教育入口,满足不同阶层、背景、学历基础的个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消除高、低学历人口的就业机会不平等,是德国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职业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

德国职业学校的特色在于职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作为义务教育机构,德语、宗教、体育等课程的设置是普通教育的必要延续。近年来,普通文化课程在职业学校呈现被边缘化的态势。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越来越多中学毕业生选择职业学校,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对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需求不强;其次,现代职业教育提高了对职业理论的要求,职业理论课程的拓展和丰富势必挤压普通教育课程的生存空间,加之雇主方为争取更多的企业培训时间,呼吁减少学校教学中普通文化课的比重。

作为区位经济发展的人才基地,德国职业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为中小企业提“能力中心”。区域“能力中心”将某区域内的学校的专业或专业群以综合体的形式集中起来,形成提供职业培训、教育和继续教育,涵盖不同类型职业院校的综合中心。借助学校在地方教育中的影响力,通过学校、培训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构成区域性的教育网络,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教育组织和相关机构的自我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能力中心”的成长和完善需要组织、法律和人事等各方面的配合。包括处理继续教育项目和学校传统教学的关系,建立新的管理架构,构建不同的法律框架,重新调整工作时间,组织教师培训,明确教育监管机构和学校之间的政府控制权限,最终将职业学校功能转变为服务于不同客户群的教育提供者。

作为校企合作重要一角的德国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更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发展要义:坚持“成人”教育,加强德育建设;坚持服务地方,办学秉持灵活创新负责的态度;不断强化学校的自我生存能力。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