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俊
摘 要: 如何设计语文教学目标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师能力提出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通过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情感和课文表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最佳朗读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规律 教学目标 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情感的血液流动起来,与课文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在情感中阅读,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
一、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要设计好语文教学目标,就要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做到以下五个结合。抽象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目标在设计上既要有抽象的教学目标,又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时,抽象和具体的目标可以融合在一起。抽象的目标使师生在教学中有更宽广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师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而具体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紧扣课文,为创造性教学开展提供可行切入点,二者是一种有机的互为补充的关系。即时目标和延时目标相结合,即时目标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当堂实现的目标,延时目标是关注学生课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
二、阅读探究,品读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文质兼备,在优美的言辞中表达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探究感悟,使其学习积累优美语言的同时,思想情感、品德情操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净化和升腾。深入阅读,体会感情。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味,只要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主动积极地理解课文,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品德得到定位。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思考讨论以后生活、学习中该当如何走下去,从而促使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踏踏实实,认定目标,努力攀登。
三、以情激情,启发想象
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陪伴积极思想情感的参与,因此阅读文章时,教师慷慨激昂地渲染,抑扬顿挫地讲述,对启发学生进入角色,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中,与文中人物同欢乐、共磨难,对学生思想情感一定会有强有力的感染。
四、联系实际,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类似实例,说出自己的体会并进一步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其生活认识、品德的形成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实际表演一下,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理解诗歌内容,还寓品德教育于其中。
五、让家庭生活走进课堂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有很多作文就是写家庭生活的,但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真正会做家务的学生并不多,为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身参与到生活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让家庭生活走进课堂”活动。如课堂“再现妈妈的一天”。活动前,我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妈妈一天的工作,然后课堂再现妈妈的一天,孩子们在忙碌中真正感受到妈妈的辛苦。让家庭生活走进课堂,既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激发孩子们对家庭、生活的热爱之情;既激活孩子们的思维,又提供很好的写作素材。
六、由境入情,激发学生内心感受
通过一系列办法使学生从文中之事、文中之境中激发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用形象化语言教育感悟人类,让人们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净化心灵、提高认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如果把文章描绘的语言与可观具有视听效果的多媒体相结合,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情感更容易被激发,心灵深处容易受到更大振动。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可结合电教媒体进行,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学习中感受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收藏价值及对英法联军丑恶行径的痛恨。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泸定桥及周围环境的险峻,让学生了解红军要夺取泸定桥的困难。通过多媒体展示,加强直观效果,比单纯文字说教效果强很多倍。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我还选取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真实感受红四团和敌人抢时间、夺天险的情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美读文章,感受意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的积极行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另外,在采用其他阅读教学方法(如引读、品读等)时,应该融入情感因素,还可以利用脸部表情、体态语言传达感情,让学生在情感阅读中训练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时刻注意适当融入各种情感,从而达到多层面训练学生语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