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2015-09-10 01:40黄海樱
考试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英语

黄海樱

摘 要: 高中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终有一天要走出校园,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也必然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教师组织教学时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本文从构建良好心理教育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挖掘教材潜在心理教育要素等方面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教学渗入 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英语教学信息量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蕴含着较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心理健康教育契机,则不仅可以推动该学科教学,使学生发展心智,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未来社会职业适应能力。笔者从以下方面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部分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若以传统的、严肃的、刻板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则学生不仅对课程不感兴趣还会影响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产生兴趣的心理动力。

1.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从心底里接纳老师

实践表明,老师不能采用高压手段、专制主义教育学生,也不能扮演居高临下、威风凛凛的角色,不能大搞家长式的“管、卡、压”强化自身威信。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常常造成师生间的隔阂,使学生对老师关闭心扉,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高中生自主意识较强,在课堂内外若能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经常与学生交流,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朋友”的形象,这样就较易在课堂内外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也能让学生从心底里接纳老师,同时接纳老师传授的知识与各种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

2.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有升学压力,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科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原因是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如果在教学中创设语言环境,使其落实到实践中,又使其具有操作性,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与管理能力等。笔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除了使教学直观化、多样化外,如使用实物、图片、录音,还经常在课堂上开辟“游戏时间”进行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既能顺利开展教与学活动,又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如为了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及记忆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一样,然后给学生一个句子,让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复述,同时要求大声、清晰、到位,然后选派一个裁判看着时间,最后公布优胜组合并给予奖励(如雷的掌声、自制的书签、英语小读物等)。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兴致高涨,气氛活跃,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同时考验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达到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角色扮演的授课方式也颇受欢迎。讲解话题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常需借助针对性较强的生活实例加以引导。如果是纯粹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而如果让学生扮演教学中涉及的角色,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并分析与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如问路、打电话等),学生的兴致就来了。这种授课方式有效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无论是哪种授课方式,只要学生参与,笔者都郑重地给予肯定并指出有待提升的空间。学生因此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进。

二、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1943)等论著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在人的每一动机中都有不同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生理需要(即衣食住行等);安全需要(即寻求依赖与保护);社交需要(即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即被人尊重与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自我展现与发展的需要)等五个层次。关于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马斯洛认为,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社会条件下,总有一种主导或优势需要。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和遵循这个理论依据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满足学生被爱与归属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

虽然大部分高中生有着这个年龄较自我的心理特点,但非常在乎老师的肯定与鼓励,老师给予一声赞许、一句表扬、一个默许,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极大地满足学生被肯定、被尊重的需要。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表现,学生不仅较易产生归属感,还有被关注的感觉。如刚开学时,笔者让学生问候同桌并就假期生活进行英语口语对话,走到他们中间聆听对话,获取信息,帮助解决问题,适时给予表扬或鼓励。对于落单的同学,笔者主动走近他们,与他们对话,倾听心声,使其不会有孤单落寂感。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动起来,保持精力集中。老师的耐心引导与及时表扬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再如对参加游戏活动的学生的表现当场给予评价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以及老师的关注、信任与鼓励,以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表现更好。如此坚持,形成良性循环。

2.改革评价方法,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考核评定高中生英语成绩,应抛弃“一卷定终身”的做法,坚持以综合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采用多层次评价标准,综合学生各方面特长与优势,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只有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真正为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空间,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如笔者把学生的英语成绩从听、说、读、写各方面进行界定(如引入高考口语测试方式),同时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作业、考试评定等进行评价。这种多层次评价标准相对有效客观地评价了学生。但笔者评定成绩时就课堂表现给予比较大的比例。因为学生的课堂表现更能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胆量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多种评价方法、多层次评价标准更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挖掘教材潜在的心理教育要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教育学生学会为人,从增进人际关系做起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是一种心理关系。其中情感成分是交往双方在情感上的满意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结与凝聚力的基础,如果团体成员之间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就能激发学习、工作热情,就能提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个体,是班级这个团体的成员之一,学会在这个团体中生活、学习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所以授课过程中笔者充分挖掘可以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的素材。如从自我做起,以身作则,尊重关心每个学生,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不分亲疏”、“一视同仁”、“相互信任”、“相互适应”。一以贯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和谐、宽松、正面、向上的氛围中,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社会文化规范和社会角色意识,从而提高个体素质。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有育人,学生的职责不仅是汲取课本知识还要学会为人。再如讲解模块五EQ:IQ时,笔者补充介绍心理学改善沟通的方法,并着重介绍人的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差异易引起沟通障碍,而这不关乎智商:一个诚实正直、以身作则的人,他的言行易被别人信任与接受;而品格低劣、作风差的人其言行则易被排斥。一个待人热情、性格开朗的人易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自我中心、自我优越的人则较武断,大家会反感他。所以每个人都要做高情商而不仅是高智商的人。

2.教育学生学会处事,从细节做起

由于看到现在部分学生身上体现出“独生子女”那种自私、任性的特点,有着一味向别人索取,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懂得关心人,学会分享互助是有必要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挖掘教科书的课本资源教育学生是一种直接、有效、方便的手段。如提问时,笔者一向面带微笑、正视学生,若学生能作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若不能,也不责备。而让其请其他同学帮忙,或者让其他同学主动帮忙。并适时引入“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等谚语,由此拉近同学之间的关系,懂得帮助他人的快乐。心理学专家伯德慧斯戴尔(R.Birdwhistrll)测验得出:在人际沟通中,有65%以上的信息是由非语言形式传递的。所以表情动作、语调声调、眼神等非语言沟通符号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进而影响学习、工作顺利进行。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做事都要从细节做起。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如果能善于把握机会,在恰当时候借鉴心理学知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与自信心,这样学生不但能学习好、身体好,心理素质也能得到提高,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程正方.管理心理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之路的探索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读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