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萍萍 岳中生
摘 要: 在当今社会,英语专业的学生数量呈上升化趋势,满足市场要求的翻译人员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专业的翻译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院校在高年级开设了口译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以便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本文对我国大学本科的口译课程进行研究,经过调查研究知晓大学本科教学的现状,对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改革方法,供广大师生借鉴。
关键词: 翻译人员 市场需求 大学本科 口译课程 翻译能力
“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同培养职业翻译,学习一门外语同掌握两种以上语言学习翻译,单语交际同用一种语言理解,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听懂信息同听懂后记忆并完整表达信息无不在差异。概括地讲,语言教学中,翻译的目的常常是理解,是学习语言;在翻译教学中,理解是基础,理解的目的是翻译,是进行交际”[1]。事实上,现在各大本科院校开设口译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翻译市场的需求,在新形势下,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一种满足市场需求的手段。于是,各高校针对口译课程研究出了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及授课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毕业生的翻译技能,当然,这些课程在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翻译人员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背景介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口译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口译人员需要精通某个领域或者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虽然每年毕业的本科生和MTI学生数量很多,但是从目前各行各业对口译的需求量来看,仅靠少数的高级翻译学院或MTI,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了口译课程,配备了口译课教师,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口译技能,以期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能力的专业翻译人才。但是各高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师配备及课程重点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任重而道远。
二、大学本科口译课程现状
如今国内口译专业教学尚没有形成规模,开设有口译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有限,“一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一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还有一处是厦门大学”[2]。大多数本科院校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开设翻译课程,开设口译课程的本科大学就少之更少。大学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胜任口译工作,跟我国不重视口译课程不无关系。国内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将口笔译课程区分开来教学,更没有细致地将口译按照不同专业划分,而国外的口译课程会分类,如:建筑口译,医学口译,军事口译等。
调查显示,口译课程的教师都是从普通必修课程教师中挑选出来的,不一定具有特别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战口译经验。缺少口译经验的教师在口译教学中往往容易纸上谈兵,对学生的实质性帮助有限。本科院校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没有机会上翻译课或者口译课,口译课只给三年级或者四年级的学生开设。这样的课程设置本意是让学生在毕业前提升口译技能,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到了大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学生的水平越发不平均,口译课做不到因材施教,给教师授课带来一定难度。
三、口译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1.课程设置问题
“口译课不是一门专业课,而是职业翻译训练课”[1]。在高校口译课程中,不仅要注重教授翻译技能,更要注重给学生足够的练习。事实上,教师注重教研和翻译理论多一些,真正留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很少,“这种模式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题海战术,过于强调语言知识而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口译技能的训练”[3]。一般来讲,现在高校给学生安排上口译课的时间是一周一节课,也就是2小时,一学期18周,也就是说,学生一学期口译课的时间是36小时。除去老师授课的时间外,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就更少了。即使是英语底子不错的学生,没有经过高密度的训练,也无法成为合格的专业口译员。
口译教学是为了培养交替传译职业译员。“交替传译的特点是译者依靠倾听与观察讲者的言谈,不依赖文稿或脱离文稿,通过分析信息,再以口头传递的方式将信息表出来,是一种技巧性极高的口译”[4],即口译员在倾听讲话者说话的时候,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在讲者说话完毕时,能够消化掉相关专业知识,有条理地疏通讲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把源语转化出来,这种能力需要大量口译实践才能训练出来。所以口译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实践上,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实践型专业口译员。当然,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高校的口译课程中,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这是需要改革的。那么具体该怎么改革呢?根据王恩冕教授的一项调查,中国口译员存在英语发音口音问题占26%,语言间转换等逻辑性问题占22%,以及术语掌握不足占22%。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口译训练中改善。这项调查研究为口译课程的设置提供了科学依据,所以,学校应该让学生多参加口译实践活动,教师应针对以上问题各个击破,提升学生口译水平,为学生成为合格的译员做好准备。
2.师资问题
关于师资问题,笔者在前文中已经提到口译课教师缺乏口译实战经验,不能体统地教授学生,这也是学生错失就业机会的一个关键因素。口译教师不仅不具备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教师和学生往往都力不从心,所以口译课跟真实口译场景差别相当大,甚至脱节。笔者认为,面对市场上对口译人才较大的需求量,学校应该从口译教师自身的局限性出发,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做一些口译工作或者出国进修等。若口译教师本人努力学习口译理论知识,提升口译水平,且能积极参加口译实践活动,那么各高校的本科口译课程质量定会大大提高。
3.口译教材
十多年前,我国的口译教材种类非常少,学校没有挑选的余地。现在市面上的口译教材越来越多,可选择性非常大,各有千秋。但是笔者认为,这些教材并不完美,主要是因为口译课程本身的局限性所致。首先,学生的英语水平毕竟不一样,教材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其次,当下热门话题和时事作为口译材料为宜,而实际上任何一本教材上的材料都无法满足这点。笔者认为,口译教学并不一定要选择一本书作为教材,任课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程需求,选取时下热门的话题作为训练的材料。“以上说法并不是说学生不需要固定的教材,而是要给学生选择一本适合的课本,引导他们做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5]。那么口译材料到底该选择什么样难易程度的?鲍川运教授的看法是:教材合适与否不在于难,关键是学生能否跟得上课堂的进度,如果跟不上,那么学生就无法有效的积极主动参与到口译训练当中。教师可根据英语水平把学生分班授课,给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材进行授课。
四、结语
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本文限于篇幅只是作了简要分析。虽仅提出了框架并没有太多涉及细节,但是笔者认为文中观点能给当今口译教学一定的启示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口译课程虽然不为市场上直接输送专业口译人员,但它却是培养专业口译人员的初级阶段,仍然起了不小的作用。各大高校都在逐渐改革: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实践活动,鼓励教师进修等。学生通过课程能够整合从前在脑海里细碎的翻译方面的知识,在口译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做练习提高口译技能,积累理论和实践知识,向专业的口译人员靠近。相信广大本科口译教师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标准的口译人员,为本科口译教学添砖添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以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翻译,2001(3):17-18.
[3]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廖素云.论教学型高校本科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J].长沙:当代教育论坛,2008(12):41-43.
[5]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冉永红.暑期全国英语口笔译教学高级研讨班与我的口译教学实践[J].北京:中国翻译,2004(5).
[7]岳峰.国内外口译教育比较[J].漳州: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3).
[8]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北京:中国翻译,2001(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