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刚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只有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善于研究和探讨新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它是确定的、前后连贯的,无矛盾的、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思维。数学本身就是人类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结晶。数学教学最有利于发展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发展人类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回答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要求学生用精确、简练、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一切定义、法则等,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熟记口诀、公式等,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2.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例: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以前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问:还有其他解题方法吗?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3.科学布置课堂作业
3.1课堂上完成作业更具有针对性。由于课堂上的作业是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的巩固与拓展,练习内容的指向性明确,往往这时学生在经过了讨论、交流、归纳后,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解决策略,这时的作业正好可以让他们及时巩固形成的新认知。而到了课后,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课堂上形成的鲜活东西都一点点遗失了,练习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3.2课堂上完成作业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取得的成功体验,更容易激发他们进一步尝试的欲望。这时让他们做作业,不仅不会成为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会成为他们再一次体验成功的自觉行动。而课后的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初步感受到的成功体验已逐渐消退,学习热情也没有课堂上高了,这时的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其效果自然也就不好了。
3.3课堂上完成作业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每个孩子的学习总有一个阶段性,课堂上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自然,他们希望课后有一个放松的机会,放松自己紧张的心情,这时你偏偏还要他做作业,他内心是非常不情愿的,自然作业的效果也就不会很好。
4.课堂提问要做到“动作要求”后置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当他们听到“动作要求”时,立即就会动起来,不论懂不懂、会不会,都要去试一试。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始就有了“动”的要求,如“同学们讨论一下……”,“互相商量商量,选哪两种……”等,学生自然就开始讨论了。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把“动作要求”放到最后面,使学生在真正理解了如何做的基础上,再提出诸如“商量商量”、“讨论一下”等动作要求,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5.把数学教学过程当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强调活动、操作,强调直接经验,与传统教学中强调间接知识学习截然不同。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新,真正的学问是在不断实践中体会、内化,进而形成的一种能够灵活运用的个性化智慧。否则,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会产生真正的力量。因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数学活动中,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而我只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性地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尝试、感受、体悟、总结、发现,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而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充满自信。
6.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因而作为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的小组合作学习自然成为实现课堂互动的有效平台,越是民主开放的课堂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小组合作容易有活动没体验,搞形式走过场。因此,一定要注意要求学生明确做法程序和注意事项,同时学习的任务应是适合于小组合作完成的,并且有必要采用小组形式完成。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1)必须组建合作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特殊情况也可以2人结对子学习),学习能力以好、中、差搭配为宜,并评选出小组组长。(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交流技能的培养,如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学会接受、学会总结等。(3)给学生创造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以激励的手段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如可采用小组得分制(A.由小组组长每节课后登记课堂发言等情况,并根据组员表现评出分数或做好记录。B.由教师根据各组表现给予记录。)定期评选出最佳组长、组员,并与学校评选“雏鹰之星”“三好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挂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从而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7.重视以口头语言作为评价载体
语言作为评价载体是一种快捷、力便、灵活、及时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评价内容十分宽泛,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和运用能力及表达和沟通能力、合作与分享意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努力的程度和进步等方面都可以纳入语言评价的范畴。特别是课堂作业,教师一定要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评价时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