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
摘 要: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可以利用“问题”进行小学数学教学,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通过学生学习再提出问题,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利用“问题” 实施策略
问题是数学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动力,思维才有方向。小学数学利用“问题”进行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它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下面我就实施策略作探讨。
一、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在设立情感和态度的目标领域时提出: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让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好奇心,求知欲不断增强,使学生对数学有较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愿意亲近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而这一颗好奇心正是每个都应具备的重要的素质,它将使一个人不断学习,不断得到发展,还有可能使人进入科学的殿堂。
为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数学“小数的性质”前,我布置学生到超市记下几个商品的物价。在上课时抽几个学生板书在黑板上:东北大米:3.78元;牛肉:45.00元;山药:7.98元;西红柿:2.50元;玉米油:80.06元;萝卜:0.58元……然后提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
(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
(2)如果把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价格有没有变化?
(3)这些商品价额中的0哪些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没有改变?
这样,让数学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进行拓展训练,先让学生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再进行探讨,最后解决这些问题。
二、通过问题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
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从根本来看,问题解决最大的作用就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问题解决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问题解决是学生寻找和接受信息,并通过知识的回忆与重组,在思维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该理论还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高层次的定向活动。根据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是以问题得到解决为努力方向的,这既是一种探索过程,又是一种建构过程。如今,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要开展探究式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而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这种争议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探究”与否只是一个名称。事实上,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利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总结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这一过程其实也是符合探究特征的。更重要的是,问题解决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正是学习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断看到有些学生能够灵机一动而想到新的解题方法,这实际上就是创造能力的一种体现。
例如,小学五年级有这样一道题:妈妈让小莉上街买了2斤大蒜,每斤3.5元;2斤苹果,每斤5.6元;2斤莴笋,每斤2.5元,小莉剩77.4元,原来妈妈给了小莉多少钱?一般算法是分别算出三种东西用的钱,再加与剩的钱相加。有的同学发现虽然单价不同,但各种东西的数量相加,将三种东西的单价相加之和,乘数量,加上余款就行了,殊途同归。在探究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三、通过学生学习再提出问题
上文已经提到解决数学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于是在探究性学习中又发现了新问题,再提出探究,构建新知识。事实上,问题对数学探究的发生上也有明显的牵引作用。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目前数学课堂上的探究过程开展得很好,但是探究的开始却相对不足,也就是说学生是在教师已经给出明确问题的前提下进行问题解决的探索,而不是学生自身主动发现问题并开展探究。让学生顺利地提出问题并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初步途径,这是小学数学探究中最有价值的开始。既然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那我们就要思考这些数学问题从哪里来。其实就是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问题(当然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我们要关注的是什么样的情境才能让学生产生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可以说现在的教学研究是言必称“情境”,可事实上有些情境是“伪情境”。在笔者看来,只有让学生产生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冲动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让情境打破学生的原有认知平衡。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知道学生目前处于什么样的认知水平,需要教师判断什么样的情境设定才能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并且不能让学生产生畏惧感。也就是说情境中的问题不能让学生觉得束手无策,否则学生就没有解决问题的冲动了。这就是“跳一跳,摘得到”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是针对问题本身而言的,但也是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谈到情境催生问题,不能不说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问题情境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否则再好的情境设定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等,提出问题,或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不知不觉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不断发展,使数学课堂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焕发出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