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剑
[摘 要] 游戏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是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游戏化内涵,根据高中生的生理特征,搜集或制作多样化的游戏,并将游戏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以游戏学知识,以游戏练基础,以游戏促提高”,使游戏成为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训练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有三种游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中学信息课教学,即基础知识型游戏、技能操作型游戏、综合应用型游戏。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游戏教学法;教法创新
自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大部分教师都开始寻找新型的教学方式,因此涌现出了很多关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尝试,比如任务型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方式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等高考科目,完全禁止游戏那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加以正确的引导,把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引入课堂,把教学内容结合到游戏里或转化为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技能。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究高中信息技术游戏教学的创新尝试。
一、信息课程中的游戏教学
高中信息课堂所采用的游戏教学模式指的是将教学内容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将制作好的电脑软件或游戏当作一种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借助游戏学习知识,借助游戏巩固基础,借助知识获得提高。将游戏有机融入到教学中,最终使游戏成为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好方法。在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法,是将教学主线定位于游戏,学生玩游戏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主动学习过程。游戏教学法能够营造有趣的学习环境。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不仅能将游戏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举办知识竞赛。
二、游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创新尝试
开展游戏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结合当代高中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制作成形式多样的电脑游戏。教学过程中可以交叉使用多种游戏,从而长久地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1.基础知识型的游戏教学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知识、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等。学习这些知识时,学生通常会有比较抽象的感觉,因此难以记忆,即使记住了,也比较容易忘记。基于这种情况,在课堂中使用基础知识式游戏教学模式,能够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融入到甚至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游戏,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而且经过相关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该游戏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
第一步,做好游戏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寻找或者制作出游戏。第二步,对游戏进行设置。在上课时,教师先将一个游戏抛出,并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熟悉,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利用本节课的知识点给学生制造障碍。如果学生没有了解新课内容就难以继续游戏,这样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就能被激发出来。第三步,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导入教材。由于前面已经做了铺垫,学生就会比较认真地听课,就会有很强的目的性,那么自然就会提高上课效率。第四步,让学生再玩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游戏中,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查漏补缺,这样就能对课堂知识加以巩固。最后一步,结合学生玩游戏的具体情况,将其遇到的难点问题加以总结,对知识再次进行深入的讲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增强记忆知识的效果。
2.技能操作型游戏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在整个教学中,实践操作应占据较大的比例。主要包括的内容有frontpage制作网页、处理电子表格、制作演示文稿、编辑word等,学生一定要进行扎实的训练,才能充分地掌握这些知识。利用常态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往往难以为大部分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同时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学习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技能操作游戏式教学。
操作的主要流程包括:第一步,明确教与学的目标。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目的是使学生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才不会在游戏中搞错自己的方向。第二步,对游戏进行选择,指导学生熟悉游戏操作。之所以要对游戏进行选择,主要是为了将技能点有效地融入到游戏中,将玩游戏的过程变为改善技能的过程。第三步,分组进行比赛。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上的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并要求两组之间展开比赛。组内成员需要进行角色分配和任务分工,同时还要就游戏所涉及的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与问题展开集体讨论。第四步是学生展开游戏比赛活动,教师则进行巡视并适时提供指导。学生除了可以同系统展开比赛,同时也可以开展组间竞赛。组间竞赛首先是组内竞赛,接着由胜出的队伍开展组间竞赛,最后选出总冠军。最终目的是要利用竞赛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最后一步,总结评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对本次游戏做出评价,对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总结,最终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如在教授“获取与加工视频动画”内容时,笔者让学生下载了一款经过改写的角色扮演的现行电脑游戏,让学生先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想完成角色扮演,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所扮演角色的部分极品装备或动画场景。教师这时引入课堂内容,等课堂内容讲完后,教师再让学生打开该游戏,只是这次的游戏有点不同,每一关里都增加了一个“小助手”,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寻找帮助,只要单击它就可以出现知识卡片,告诉你相应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就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很好地巩固知识。
3.综合应用型的游戏教学
在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后,课程目标中通常会对学生做出以下要求,即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的相关实际问题。这种要求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需要学生运用计算机综合能力来解决。
如在教授完“获取和加工文体”的内容后,让学生在网上自行搜索并且下载与学习有关的一些辅助性资料进行任务型加工。教师在开展这种综合实践课时,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选择综合应用式游戏教学方法。
操作的具体流程主要分为: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或制作对应的游戏。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要教学的知识点与哪类游戏结合更适合学生学习,游戏的操作和制作过程中要融入相关的知识点,再进行游戏的选择或制作。第二步,给学生玩游戏的机会,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制作出来的游戏效果,从而对游戏产生感性认识。第三步,对游戏进行分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对该游戏的制作方法进行分析,经过探讨后,小组派出代表将游戏的制作方法和要点向全班进行汇报。随后,教师讲解游戏制作的详细步骤和具体程序。最后一步,由学生独立制作游戏。学生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如果碰到困难难以解决,教师要适时发现并提供帮助。
三、结语
在游戏教学中,游戏是教学的主线,游戏内容是知识的表现形式,玩游戏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根据笔者和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有效利用游戏教学模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的操作能力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