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仁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结合本校倡导的“四程序、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文章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演讲”的舞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发展的新舞台。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个人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而要根据其在小组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整个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指标,以期达到共同进步。
我校积极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对于如何开展小组学习,我产生了浓厚兴趣。本学期在所带的班级中也大胆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探究当中,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一、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漫无目的地看书或做练习,而是要根据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一些适宜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最好有一定的层次或梯度。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先阅读课本中的相应内容,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先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或者是对问题的理解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学习必修二第6章基因工程的概念及工具的内容时,我设置了如下问题:
(1)基因工程的操作原理、操作对象(水平)及其优点是什么?
(2)根据基因工程的概念,你认为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哪些工具?
(3)“剪刀”的分布、作用部位、作用结果及其特点有哪些?
(4)一个DNA中的碱基序列是不是某种“剪刀”的识别序列,你认为应该如何判断?
(5)“针线”的作用及其作用的部位具体是哪里?
(6)你认为作为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它应该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等等。
二、如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在针对问题该如何回答的探究过程中,并不是放羊式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而是要指导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讨论。由于班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整个小组的能力水平也各有千秋,因此教师要不断在学生当中巡视。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帮助解答某些小组或某个同学所提出的疑惑,而且可以及时而有效地阻止极个别同学开小差或在小组当中起破坏作用。另外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探究思维,在课堂上要求小组成员站起来围成一个圈,这样不但可以预防某些同学由于疲劳或者是睡意正浓而打不起精神,而且可以使整个小组的所有同学都及时而清楚地知道别人说什么,自己有什么疑惑,同时方便同学之间相互查阅相关资料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使不正确的结果或看法及时得到纠正,也可使不愿意思考的同学因为失去了立足之地而不得不投入到思考问题的洪流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各小组能否形成答案、答案由谁展示和如何展示或表述出来,这个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如何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针对如何展示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是我在实践过程中一直困扰的问题。一开始我采用各小组将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的题号展示在黑板上,然后逐一分析问题时,由自认为可以解决该问题的各小组间进行展示并相互评价,而对于各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教师讲解。试行一段时间后就换成了抢答的形式,同样是在分析每一道问题时,看哪位同学首先站起来就由该同学回答,其他后站起来的同学也可做适当补充或说明。但是这样的话就会引起同学们的争议,都说是他们组的同学先站起来。到底是哪个组先站起来哪个组后站起来,有时候是真的难以判断,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挫伤大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时候同学们在展示答案的时候会突然问一些教师所没有展示出来的问题,令你防不胜防,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也是小组讨论必然出现的一种结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大势所趋。但是,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得到完善。以上是我结合自身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谈谈体会,由于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及写作水平有限,望得到各位领导及同仁的指导,我将不胜感谢。
参考文献:
[1]杨志琴.关于小组合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散文百家,2012.8.
[2]范迎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3]房学敏.浅议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
[4]蒋俊.浅议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考试周刊,2014(83).
[5]任智.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教导刊,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