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作文教学规律,重视学生语言积累

2015-09-10 07:22庄展机
考试周刊 2015年80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作文教学

庄展机

摘 要: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语文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一看见作文题目就犯怵,对作文毫无兴趣可言,以至于应付了事,这是小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作者在小学从教多年,深深体会到小学作文教学的难处,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此进行说明。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语言积累 作文兴趣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春风,吹遍整个校园,然而小学作文教学却举步维艰,学生一想到要上作文课就头疼,满脸心不甘情不愿,语文教师也认为作文教学难教,作文没少练写,评讲课没少上,各种心思没少花,可学生的作文成绩还是不见起色,没见提高不少。这可如何是好?小学作文教学难教是个现实,但我们不可回避,因为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学生说,作文是各学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更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社会交际。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我对此谈谈看法。

一、多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素材,写作文就只能像挤牙膏一样,想一句写一句,写一句玩一会儿,结果最终成文前言不搭后语,整篇文章结构不清,思路混乱,怎样积累作文素材呢?

1.让作文走进大自然。生活是一个广阔天地,里面的素材丰富多彩。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不仅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直观教具,还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学生并不缺少素材,而是不善于感受生活,不注意积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看看大自然、听听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让孩子经常接触大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教师要引导他们发现,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带领他们看看弯曲的小河,清澈的河水,形态各异的树木……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感受大自然纯粹的美。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到村子里最古老的大榕树下玩,回来后,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好茂盛的大榕树,活像一把绿色的巨型大伞,撑起大半个天空,伞沿有一道道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小树梢,照射在地上,像天上的小星星,可爱极了。看到这篇文章,我的眼前顿时一亮,学生竟然能写出如此想象力丰富的句子,真是不敢置信。

大自然除了用眼睛看外,还可以用耳朵听,大自然的一切声音都是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细细聆听天籁之声:树林间的鸟啼声,枝头的蝉鸣声,小溪的流水声,风声雨声……这些都是自然界天然的美妙音符,是不同生命用它们的语言告诉我们它们的欢乐。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远足之后,回来后有一位学生写道:春天的小溪唱着哗哗的歌;夏天的小溪在狂吼奔腾;秋天的小溪弹着叮叮咚咚的小曲;冬天的小溪在静静地沉睡。精彩的排比句写出了小溪一年四季不同的生命形态,语言简洁明了。

2.积累好的诗句、名言、名人事例,为文章增添色彩。学生习作中有很多都是语言干瘪、口语化严重,而这些都是学生不注重语言积累的表现。如果学生在文章中适时引用几句诗句,在议论文里适当穿插一些名人事例,就能使读者眼前一亮。如写母爱时,在结尾处运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仅起到点题的作用,还为文章增色不少。看到飘落的花瓣,就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就想到“团结的意义”等。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稿,把你的所见所闻及时记下来。”

二、合理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有些教师改作文时常常摇头叹息,有些学生的作文用语很精彩,结构符合逻辑,可是要不偏题离题,要不不能抓住重点,文体不合乎要求。这些都是学生审题不清的表现,找到症结之后,就要在这方面加强引导。

1.扩缩法:作文题目要求一般都是寥寥数语,或者简单几个字,可以加上适当的限制性语言;也可以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成几个字,抽出主干词或中心词。

2.标识法: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明确作文的体裁,如《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记一次植树活动》、《我的同桌》等明显有标明时间、地点、人物、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文题中出现“谈、说、议、评、读、启迪”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

3.寻“睛”法:寻找题目的“题眼”,也就是题目中的关键字眼,若题目是偏正结构,则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如《难忘的那张脸》,“难忘”是题眼。《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最深”是题眼。

三、优秀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助力剂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学生打开科学、创造大门的钥匙。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应用丰富的想象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

1.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课文内容、插图让学生练习改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是促使学生迸发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如《第八次》一文,要求学生想象: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从而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2.练习续写,拓展想象。有些课文表面已经结尾了,可是深思一下,蕴意深长,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小稻秧脱险记》一文,小稻秧在喷雾剂大夫的帮助下脱险了,小稻秧会怎样感谢喷雾剂,他们会有哪些对话?不仅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使学生受到很好的教育。

3.填补空白,引发想象。教师可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和词语,让学生想象,填补其中的空白,是提高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可让学生在图中添上自己喜欢的几种小动物,天上、地上、水中都可以添上,然后给整幅图涂上颜色。学生很乐意地在天空画了小鸟,在小河画了鱼和青蛙,在树林里画了兔子、蝴蝶、蜜蜂等,然后根据画面展开想象,进行作文,既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又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都是有待浇灌的幼苗,需要教师细心教导,耐心引导,恰当运用大自然里的一切,积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运用课本资源,持之以恒,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2]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顾振彪.关于新课标中写作的对话.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作文教学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