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俊江
摘 要: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勇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深化新课程改革;三是尊重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教学法的缺点日益显露,那种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仅不适应新课改要求,反而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历史学科如何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呢?这是历史教师迫切解决的新课题,在此谈谈见解。
一、勇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大胆想象,大胆创造,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呢?
1.激发创新意识
古往今来,在中华民族史册上涌现了多少具有创造精神的人物,留下了多少惊人的事迹:四大发明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蔡伦改进造纸术,祖冲之发现的圆周率。无不体现中国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创新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没有创新精神,社会就不会进步,科学就不会发展。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给学生讲述我国许多伟人大胆创新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树立创新意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学生思想上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心灵上受到了触动,受到了鼓舞,思想上就会萌发出“我要创新”的念头,产生“我要创新”的欲望。
2.发扬创新意识
学生是天真的、单纯的,最容易受感染。有的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主见,发表独特的见解。虽然有的同学想入非非闹成笑话,但这种大胆创新精神也是极为可贵的。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多鼓励、多激发、多表扬,让学生享受大胆想象、敢于创新后成功的喜悦。学生一旦受到老师的鼓励、激发和表扬,思想将会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敏捷,热情更加高涨,发言更加积极,心理更加惊喜,竭力把自己出类拔萃的创新能力表现出来,以便赢得教师的青睐和同学们的羡慕。学生思想上有了创新意识,其创新兴趣愈加浓厚,创新激情更加高涨,创新能力令人惊叹。
3.创造自主发展氛围
长期以来,历史考试形成了一种较固定的模式,教师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转,严重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把历史课变成了“考试”演练课,“勾、划、圈、点”课。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画一画范围,勾一勾重点,圈一圈要点,点一点难点,然后让学生阅读,背诵勾画圈点的内容,以此应试。这样的历史课无疑把学生的思维框定在机械性思维区域内,使他们失去思维的活力,一旦遇到较复杂的题便束手无策,不知其解。这样的历史课,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怎样创新呢?教师必须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深化新课程改革
当前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重应试教育而轻素质培养,忽略学生个性发展。只强调中高考的升学率,往往不见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只强调对双基的灌输,缺少个性发展,缺少个性化教育,这样是培养不出有创造性、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因此,教师必须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历史教育模式,树立创新教育的人文性。只有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如学习秦始皇这个人物时,让学生提问,自由讨论,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秦始皇。由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思维才活跃,最终形成创新性见解。
三、尊重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做到三导:在教学上引导,在方法上指导,在学习上辅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体优势。如讲张骞出使西域,改变传统依据教材叙述的顺序教学方法,采用图表、文字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探索求新的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课堂、学校成为学生舒展心灵、放飞理想的场所,营造轻松高洁、明丽清新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大胆探究求新。探求始于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适时设计探究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权,思维、尝试、探索、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充分联想,主动反思,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创设为什么既肯定秦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又赞扬岳飞的抗金精神。五四运动后,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既是无产阶级领导,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探究性问题。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使日益深化的智力不断开发更新,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