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木兰
摘 要: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只有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了虚假的、机械的应试训练。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真感受难以寻觅。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不怵不惧,自觉自愿地习作,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呢?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教学效果
一、降低要求,轻松习作
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往。”我发现许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过于追求立意高大、章法严谨和结构技巧,严重脱离了小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让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出现了把写作看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出现了胡编滥造,内容空洞、公式化的作文。畏惧作文是一些学生的通病,不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不懂得写“我之所想”。为此,我认为不应该提高要求,可让学生轻松作文。小学教育是打好基础的教育,作文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文学家的教育,并不一定要求有华丽的词汇和精美的构思。新课程标准对四六年级的习作提出如下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为了打消学生作文的畏惧心理,我认为学生只要能够把话说清楚就行,只要作文符合习作要求一律评为良,对于那些有独到之处的文章一律评为优。没有思想压力,没有多大负担,学生便能轻松自如地习作,习得好作、佳作。
二、引导选材,充实内容
每次的作文练习,我都注重作文选材的指导,引导学生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以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描绘心中的世界。本学期我上《我的同学》作文指导课,尽管从多种角度指导学生选材,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题材仍犯一般化的毛病,如某同学拾到钱包交公,某同学抢救落水儿童,另一同学扶老大娘过马路……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不会据题找材料,往往有材料就匆匆动笔,很少考虑是否最佳。
为了教学生找材料,我决定用联想法示范指导,即从一个人身上的某件事“顺藤摸瓜”,联想到其他事情。我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这个题目如果让我写,我就要写我的同窗王刚,首先想到:(1)他的额角上有个小疤痕。疤痕是这样出现的,星期天我们一起到球场上打篮球。王刚看到有队员有因不小心摔倒了,忙去搀扶,没留心他也滑倒了,额角被水泥地擦破了,鲜血直流。经过敷药治疗,伤口痊愈了,但留下一道小疤痕。(2)暑假里我们一起学骑自行车,我摔了两跤,不想学了,王刚摔了次数比我多,还是坚持学下去,结果先学会了。像这样可以联想下去的事,其实还有很多。
接着,我让学生就这篇作文用联想法找材料,这一次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就连找不到材料的学生听了别人的发言,也能想到较好的材料,如有个学生说:“我写我的同桌,首先想到:(1)有一次我们大扫除后准备回家,他想到日光灯还没清理干净,叠起了桌子,把灯框弄干净了。从他做事认真,又想到:(2)有一次,我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想照他的作业来抄,他却不肯,当时我很不高兴。可是晚上,他到我家来给我讲解难题。从他肯帮人,又想到:(3)我们学习小组有个女同学病了,放学后,他找我一起去看望她,并给她留下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通过联想,学生就找到了生活中的很多材料。
然后,我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用“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由于学生拥有多种多样的题材,各人所定的中心是不同的,有的说要反映同学关心集体,有的说要反映同学诚实守信……这些不同的中心,自然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表达,这时,我指导学生根据确定中心,选择相应的作文题材,并且当堂完成这篇作文。
这节作文课上成功了。学生选材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新颖,读后令人赏心悦目,由此我体会到: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文,首先就要站在学生角度,想想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再寻求有关方法。加以解决,必要时给学生作示范。这样,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处于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觉、自愿地学习,真正体验到作文的乐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更新观念,自主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统得过死,指令性东西太多,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应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选择真实的材料,打开思路。例如,有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写一个事,他先给学生读了一篇学生写的草稿,内容是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偷拿了对方的棋子,两个人因此吵架,后来偷拿棋子的同学承认了错误,两个人因此吵架,后来偷拿棋子的同学承认了错误,两个人握手言好。读的时候,作文内容常常引起学生会心一笑。学生的笑并非是因为内容可笑,而是因为感到写了他们自己。这样做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当时就说出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有说一次排队买大饼亲眼看见服务员抵制走后门的不正之风的;在说自己曾经私自拿了农贸市场上农民的韭菜后又退还的;有说改正嘴馋的毛病……正面的,反面的都有。学生感到可写的事情很多。一捆韭菜、一张大饼、一把小枣、一盘棋,事情虽小,却都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这些素材看既看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新鲜质朴的孩子气。这些素材,学生写起来顺手,感兴趣。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时,应该让他们观察,感受体会生活,写出喜怒哀乐,写出天真幼稚,写出真情实感,这一点绝不可以由老师取而代之。
心理学上讲,教师愈是能使学生清楚地、生动地、具体地了解每一具体知识的意义,以及这些知识所具有的明显价值,就愈能吸引学生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意向,就愈能调动其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