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军
摘 要: 本堂课是围绕苏教版必修Ⅰ专题4的第一单元中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的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教学。先通过展示由二氧化硫形成的酸雨对环境和国民经济影响的图片及观看相关录像剪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共六个方面、九个实验,其中两个污染性比较大的实验由学生设计、老师完成),依次探究二氧化硫的特殊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在课堂小结之后进行知识的现场应用和巩固反馈,最后本着“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思路,布置了一个关于二氧化硫的课后探究作业,把探究活动继续延伸到课后。
关键词: 二氧化硫的性质 酸雨环境保护 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笔者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硫的产生及转化途径,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掌握二氧化硫的特殊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3.能列举出二氧化硫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化学特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酸雨的控制与科学处理,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价值。
2.通过实验设计的微型化和环保化操作,培养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氧化性与漂白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与思路】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思路:质疑激趣→实验引探→媒体释疑→启思诱导→合作研讨→反馈小结。
【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80-84.
[3]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