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银
摘 要:当今的教育开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让数学活动化,动手与动脑”和“在操作与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1世纪,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都对每一位公民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学习中,如果学生只能掌握老师所教的书本知识,不掌握学习方法、学习的技巧,就不会自主学习、自我探索,也就不能适应当今经济高度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当是:“教学生会学”“授之以渔”,使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我学习,在社会实践中自我选择并实现自我创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要自己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索、善于动手,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下面就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状况”以及如何应对谈谈我的看法:
一、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
根据小学数学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的,比较注意把发展数学语言同发展数学思维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动口、动脑、动手,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于低年级学生扩散性思维不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巧妙地提问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例如,教2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逐步过渡到半图半文的应用题,我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按提问回答。题中说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审题)题中先告诉了什么?(第一个条件)又告诉了什么?(第二个条件)题目中问的是什么?完整地叙述这道题的意思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从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学会解答图文应用题的方法:观察—读题—分析—解答。并从中学会正确地用语言完整叙述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渗透应用题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数学语言训练,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让数学活动化,重视动手和动脑
动手实践,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这种方法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教师强调动手,也不应忽视动脑,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夯实,也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找、想、说、猜、摸、搭等一系列方式,逐步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
在学习新课前,在黑板上公布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家准备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比如,鞋盒、魔方、足球、圆柱形茶叶罐等,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弄清它们是什么形状。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不同形状的立体实物,使学生明白这些物体都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上课一开始,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摸摸,感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区别,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概念,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
在课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交学。每组的学生把收集到的物体放在一起,再把这些物体按形状分开。学生操作后思考:“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畅所欲言,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的所得表达了自己分的理由。再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每种物体,感知各种立体实物的特点。最后教师课件出示四种立体图形的模型和图片,和学生一起总结各种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使学生在充分的亲身体验中慢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在练习中深化概念
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看一看:老师说出立体图形名称,学生在小组中找出相应的实物,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找一找:教师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实物。想一想:教师说出图形名称,学生闭上眼睛想想每种实物的模样。说一说:学生列举生活中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其余学生鉴别,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意见。猜一猜:学生摸出一种物体判断它的形状。摸一摸:按学生说的要求摸出相应的物体。搭一搭:小组合作搭出自己喜欢的物体。通过这一系列练习活动使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在操作与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新知的掌握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实物作支撑,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和新知产生碰撞,引起共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学具、时间场地,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数学王国里尽情遨游。例如,在教学9的认识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重点掌握9的分与合。先让学生把9根小棒分成2堆,看看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操作,很快学会了9的组成。教师于是一鼓作气,追问“你能把9根小棒分成三堆吗?”于是学生感到兴奋,俨然他们是发现者、探索者。接着教师又提出9根小棒还可以分成几堆?学生的情绪再次出现高潮。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学会了新知。所以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对于学生在未达到抽象水平之前,通过自己探索的形式达到学习数学的可能,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标准总体目标要求“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一般来说,有些数学问题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独立探索有一定的困难,必须在小组里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助、取长补短,借助集体的智慧完成探究活动,这样既增强其学习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又使课堂充满生机,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先观察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当学生说出它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时,我趁机引导:“这是观察到的,你能不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呢?”开始学生紧锁眉头,我又说:“小组在一起讨论讨论看看有没有发现。”于是,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过了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有的说,老师我用长方形的纸在中间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的说,老师我们是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长边都是用两根小棒,短边都是用一根小棒,这也说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的说,我们用尺量的,我们用铅笔量的……学生纷纷发表见解,课堂气氛异常热烈。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挂着合作探究后的喜悦。从此,合作探究这颗种子也埋在了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学中还得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分析、敏锐地解决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对新知强烈的求知欲。
编辑 王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