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钰
摘 要: 本文以艺术班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艺术生的个性和班级的共性之间寻求平衡点,找到一条以艺术生的个性为着眼点,进而推动班级共性发展的道路。通过学生个性和班级共性的研究,本着共性不压制个性、个性不突破共性的理念,实现学生个性和班级共性的紧密结合,达到双赢的局面,最终通过学生个性目标的提升,促进班级共性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学生个性 班级共性 结合 发展
基于平时工作管理及高考需要,我校在2014届高二文理科分班时照例将19位音乐生和85位美术生分成两个独立的班集体。我有幸得到学校的信任,担任其中一个艺术班——高二(15)班的班主任。实话实说,虽然表面上展现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但内心相当忐忑。幸好有前几届艺术班班主任给我引路,再加上自己前期也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两个学期多下来,班级日趋稳定,在学校里的评价也水涨船高。下面就一学年下来,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想法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详。
一、努力关注与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与个性差异
高二(15)班分班时有男生18人,女生34人;其中音乐生12人,美术生40人。当中只有17位同学是初升高以艺术生身份考入我校的,其余35位同学都属于半路出家,在文化课基础不是很扎实的情况下,希望以艺考为跳板,考入理想院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班集体共性目标和学生个性目标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共性带动个性,以个性促进共性,成为我接班以后首要解决的问题。
1.特殊文化情境下的学生共性分析
随着国内“艺考热”升温,学习艺术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国内艺术类院校偏少,艺考录取门槛高,传统考试模式也不能适应更多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即使国内艺术院校增长迅猛,艺考竞爭依然很激烈。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而艺术考生占据高考生人数的10%,其中美术考生占艺术考生的近一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被许多人视作捷径的道路上其实并非那么平坦。
(1)日益提升的文化课要求
在2015年的艺考政策中,对艺术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文化课分数线的再度提高。2014年的艺改新规中,已明确规定,美术生和音乐生的文化课分数线,不得低于同批次普通生的70%和65%。各省在2014年的招生政策中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各艺术类专业的提档线均有提高。2015年的艺考,文化课分数线将进一步提高。日益提升的文化课要求使得艺术生在专业课学习期间,不可全面放弃对文化课的学习。甚至某些文化课基础不太扎实的同学要尽早开始进入状态,进行分基础、分知识、分重点的系统复习,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文化课成绩。
(2)不断增加的前期投入
一名美术生暑假在外进行全日制封闭式专业课培训的费用在15000—20000之间,联考前2个月的冲刺培训班费用为20000元左右;一名音乐生每周接受专业老师1对1培训的价格在每小时800—1200元,再加上各种专业工具,平时的车费、食宿费等,高中三年下来培养一个艺术生的成本要远远大于对文化生的培养。加上艺考的升温,经济的通货膨胀,这笔费用只会水涨船高,这对大部分家庭来讲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也成为部分同学身上无形的压力。这种共性的压力如果能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则将会对学生的个性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3)残酷的就业现实
由于前几年的扩招和艺术生的低门槛,导致近几年艺术生市场日趋饱和。市场对于艺术类人才的需求远远供大于求,人才饱和,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即便是硬着头皮就业了,80%的艺术生也会在毕业后选择转行。相关人士分析,艺术生专业性非常强,这就导致就业面非常窄,连报考公务员事业编考试也难有对口专业。另外,由于先期的大投入,自己及家人对今后工作的预期高,不甘心撇下专业而从头再来,直接导致艺术生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应该说在时代背景下所展现出来的艺术生共性,给我和学生都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带来了拼搏的动力。所以,我在接班之初就和学生一起仔细分析了我们面临的现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学生真的能按照教师心中的理想状态按部就班吗?
2.特殊学情背后的学生个性差异分析
(1)薄弱的文化基础
艺术班小部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忽略文化知识学习。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迫于高考压力,本身自己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为了考上大学被迫转到艺术专业。因此,艺术班学生在对待专业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考虑问题时思想深度不够,思辨性相对其他普通类学生较弱,缺乏人文精神。
(2)淡薄的组织纪律观念
艺术班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相对淡薄,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艺术班学生对新事物较好奇,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特点,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大多数学生认为艺术就应该天性自由,思维灵活,思想开放,不愿接受纪律约束,置校纪校规于不顾,上课迟到早退。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常常由于个性张扬、自由散漫、纪律观念差等负面表现,使他们在全校各种常规检查评比中落后于别人。
(3)冲动的情绪
在艺术班学生看来,“艺术就是激情”,他们比其他文化班的学生更加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是高中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相互之间容易产生消极连锁反应,一些恶习比较容易迅速形成。
(4)优点鲜明
艺术类专业学生与社会互动性比较强,他们勇于面对挑战,能够主动出击,敢于为理想事业的成功积极拼搏、竞争。他们重视自我发展,个性独立: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他们追求独特的个性,认为追求个性才能激发灵感,才能创造与众不同的艺术成果: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一切,独立走自己的路;他们思想开放复杂,自我意识强烈、视野开阔,敢于冲破常规,大胆创造和表现新的艺术形式,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较强,能够明确自我的社会定位,勇敢地面对竞争。
二、努力寻求与学生个性发展相一致的共性策略
针对艺术生的鲜明个性,绝不能过分强调全校统一严格管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艺术生局部的特殊性。班主任有可能在统一严格管理的过程中矫枉过正,忽视了艺术生的局部特殊性,一味地限制约束学生,把艺术专业的学生管得太“死”、太“平”而没有了个性,限制了他们在专业上的发展,这样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其实是无效的。但外面的一些专业教师片面地认为加强管理会扼杀创造性思维,自身常常会表现出艺术类人物所流露出的所谓艺术家的行为和艺术,从而对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消极影响,也影响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后来的日子里,我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结合学生特点,在学生的个性发挥和班级的共性发展中间寻找契合点,主要表现如下:
1.从学生个体角度推动班级共体行为考核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素质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可见,对于高中生尤其是艺术生来说,其首先要做的是:要想学习进步,就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以适应学校的生活,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但是,如何将这些个性强烈的个体乖乖纳入我的行为考核体系中呢?针对艺术生要强、敏感的个性,我在既要保住他们的面子,又要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方面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期望最终能实现一个良好的个体为班级整体服务,推动整体行为考核的提升。
(1)在言语上刺激学生
很多艺术生觉得自己上大学容易或者有些觉得自己根本上不了大学,所以对自己要求比较低,分在一个班以后,这种竞争力更加缺乏,还真觉得自己好像和别的班不一樣,有特殊性。第一天接班的时候我就和学生说:“我接15班的时候,很多老师和领导和我说,艺术班只要不出大事就好,行为规范上可以松一点。我就很不服气,我们和重点班、小班同样是新登中学的学生,也许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因为学习态度、习惯的问题导致在知识层面我们有所落后,但是在行为上我们没道理落后,难道我们连戴校徽也戴不过别人?连搞卫生也搞不过别人?我不相信我们班同学是那么没用的人。”通过一番刺激,让学生知道我们既应该做得好,又能够做得好,在自我要求和自信心方面不断提升,努力约束个体,从而实现班级整体的稳定。
(2)刚性和人性相结合的考核机制
刚性方面,我把班里的5个寝室加通校生分成6个团队,结合学校纪律、寝室、卫生、行为规范等方面考核,每个月考核一次。(如下表)
如果班级考核优秀,那么奖励前两个团队;如果班级考核合格,那么奖励前两个,惩罚后两个;如果班级考核不达标,那么只罚不奖。奖金的是自己的班主任考核奖,前两名每个团队一百,如果一个月寝室没扣分的,则追加50。赏罚分明的态度既激发了学生规范自身行为的积极性,又让他们体会到考核的严肃性。
人性方面,对扣分的处理,很多班级的处理方式是周末强化班学习,但是我们班比较特殊,周六周日下午很多学生都在花血本进行专业课训练。所以我说:“考虑到大家的利益,我们班周末就不留强化班了,但有两项排除在外(玩手机、看小说)。”学生自然是拥护的,接下来也比较容易接受我的处理:擦教室地砖。这种处理方式既让学生体会到我在处罚他们问题上的让步,又促进了教室卫生质量的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3)从学生角度解释行为考核
艺术生不喜欢校纪校规,无非是觉得校纪校规“碍事”,影响自己的个体发挥。如一定要穿校服,那我怎么穿自己个性鲜明的衣服?我要带手机打发时间,学校偏偏不让我带等充满个性的想法,都给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我努力在遵守行为规范和学生个体中寻找共性,让学生理解遵守校纪校规其实是符合自己的个体利益的。
比如学校的仪容仪表检查主要是头发问题,特别是男生的长发比较难管理。针对这一现象,我和学生说:“如果有谁被查到的话头发过长的话两种选择,出去理成我这样的发型(寸头)再进来,起码能保证两个月不扣分,要么由我来剪,我反正只会剪一种发型,樱桃小丸子,大家如果想维持自己帅气形象的话,请自则明路。”我所描述的两种形象是许多高中生难以接受的,所以我们班多次仪容仪表检查,男生基本没有因为长发扣分的。
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总的来说,艺术班班主任要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语言刺激学生,通过制度规范学生,通过对话接近学生,以学生鲜明的个性为突破口,寻求学生个性和班级共性的契合点,维护班级整体考核的优秀性。
2.以学生个体才能加强班级共体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学生个性发展是在班级文化背景下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在阅读到这段文字时,我的眼睛紧紧盯住了“个性”两字,这不正是艺术生的最大特点么,而班级文化建设又是班级个性化的表现。这样一来,迅速在学生个性和班级共性中找到了桥梁,为52个个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奠定了基础。
(1)以学生的状态确定班级标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说话。”由此可见,作为墙壁说话的主要载体,“班级标语”在班级文化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艺术班的墙壁,不仅要说话,而且要说进学生的心里去。因此,在准备班级标语的时候,我一方面自己寻找一些符合艺术生气质的标语,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发寻找,最后通过民主的方式确定了我们班的班训及标语。
班训:上善若水。
针对艺术班学生尤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导致他们可能会在处理问题时显得有些冲动,我立即想到了这句话,并向学生解释了它的意识: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希望我们同学能像水一样,至柔则至刚,至善则无敌,培养自己强大而又不张扬的个性。
标语(后墙):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阔气比志气。
针对艺术班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但家庭环境普遍比较优越的特点,我和同学们一起在后墙上贴上了这两句话。希望同学不要因为良好的家庭而骄傲,更不要因为薄弱的基础而自卑,在学习过程中不卑不亢,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投入到自身的学习当中。
因为我们的班训、标语都是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源于学生而高于学生,虽然用词老套,但是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让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像水一样平静,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好高骛远,寻求最简单的进步,渐渐地,班级的竞争氛围就慢慢形成了。
(2)用学生的双手绘制班级布置
为了在班级文化布置中充分发挥艺术生的优势,我把五面边墙交给学生自己处理,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有教育意义。事实证明,只要给学生一片天空,他就能还你一道彩虹。在接到我的任务之后,几个美术生迅速在网上搜集材料,在短短一个周末内挑选了五幅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的漫画,画完挂上了墙壁。如图(部分):
通过这种学生手绘画的布置,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事实证明,在这几幅画上墙之后,时不时有学生在画前逗留,一方面看看别人的画技,另一方面看看画的内容,不知不觉中也把几句短短的名言记在心里,不经意间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3)用学生的智慧提升班级文化
在符合学校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班级的文化布置以后,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提升我们班级文化在全校的影响力,让我们高二(15)班在学校活动中迸发亮点。如在运动会当中,经过全班的共同思考,我们以健康靓丽的超级玛丽形象示人,口号“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既彰显艺术生的个性化一面,又符合我们“上善若水”的班训;横幅标语:做一个永远跑不死的SuperMairo,更是体现了我们在通向高考的大道上要不断奔跑,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总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生的个性中找到一定的共性,利用这些共性凸显班级个性,在校园中形成高二(15)班特有的班级文化。再用这个特殊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为班级服务,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及学生对班级的一种使命感。
3.以学生个体目标维护班级共体集体利益
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成绩,什么样的心态进入艺术班的,其实他们的目标上是大致吻合的,努力过程更应该是高度一致的。而很多同学在刚进入班级的时候目的性相当不明确,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所以,我在接班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学生一起制定了一张学习计划表格,并一式三份,签上我、孩子、家长的姓名,以此作为目标,激励学生:
高二(15)班致高考计划书
通过给学生制定目标,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实现规定的学习目标。当学生的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时,那么,在班级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积极向上的、认真努力的,当他们为个体利益在奋斗的时候,相应的班级行为考核、班级平均分等集体利益也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达到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双赢的局面。
三、不断完善与学生个性发展相协调的教育理念
通过一年的教师管理和学生配合,班级理念已经基本定型,班级文化也逐渐渗透入每个学生的血液之中。但是,面临即将到来的美术、音乐专业联考、各校各自展开的校考,以及更为严峻的文化课高考,加上一学年下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倦怠感,我们接下来的路仍然任重道远。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力争实现学生个性与教师理念的协调发展。
1.因材施教需要关注学生个性
(1)教学目标基础化
艺术生文化课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找到正确的复习方法是快速提分的前提,正确的复习方法必然来自老师的讲解及教材的引导,而教材的考点编排又对艺术生文化课提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材的落实,在教学目标上尽量让学生以落实基础为主,提高能力为辅;学案引导为主,练习强化为辅,争取在高考中能够保证基本分的完成。
(2)教学过程赏识化
艺术生基础弱,但是个性强,如果教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则可能在效果上反而会适得其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寻找每个艺术生在本节课、本次练习、本次考试上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教育及时进行表扬。正是因为他们薄弱的文化基础,所以每一次进步都有可能是他们走向成功的转折点。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学习。
(3)教学反馈频繁化
艺术生的文化课时间少,学习自主性比较薄弱,如果教师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自觉性,则是完全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老师在课余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可以采用限时训练、听写、抽背等多種方式。逼迫学生在专业课之余花时间和精去对付文化课,抓住一切时间空挡,在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找到平衡点。
2.以生为本需要尊重学生需求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体现艺术生的中心地位,教师在心中确立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对艺术生实行有效教导。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学生活动,增加到宿舍、班级找学生谈心的频率,努力帮助艺术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及思想上的困惑。通过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增强工作当中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某种程度上要区分对待艺术生和文化生管理上的要求。例如当艺术生全天候开始培训专业课,为联考、校考进行冲刺时,在行为规范和文化课要求上应该适当放松,牢牢抓住主要矛盾,使得他们在专业课上心无旁骛,能够更投入地进行最后的冲刺。只有从学生需求出发,在学生需求和学校原则性问题不冲突的前提下,以学生需求为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圆满实现学生的个性目标和学校的共性目标。
综上所述,追求有智慧的教育,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新课改中主张个性和谐发展具有的特征是:在发展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使个性拥有更浓厚稳定的根基;在发展个性的某些方面的同时发展其他方面,使个性具有丰富内涵。在学校教育中,通过班集体建设,凝聚共性,张扬个性,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对学生长大成人后构建和谐社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情感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行为。作为班主任,尤其是艺术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既要对班级的整体发展做统筹规划,更担负着学校对于我们的管理能否让艺术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期待。因此,我在带班过程中时时注意协调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共性之间的关系,做到班级共性不压制学生个性,学生个性不突破班级共性,在个性和共性中找到契合点,和而不同,最终实现学生和班级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邬小学.班级管理:从保姆式到学生自主式——基于个性化教育的考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
[2]宋伟雄.让班级管理“美”起来——谈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J].华夏教师,2014(6).
[3]鲍雪燕.科学化与人性化: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J].教学与管理,2014(6).
[4]邸杰.班级管理“人本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3).
[5]李瑞锋.“木桶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2).
[6]黄传辉.班级管理要早确定发展目标并提前规划[J].中国校外教育,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