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磊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师本位”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并且更多的教学模式还在探究摸索当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必然要跟进时代的脚步积极创新。本文通过对大量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教学 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奠定良好基础的教学工作,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新的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模式,将其大胆应用于实际教学,并通过实践的检验针对性地对教学模式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信息技术跟进时代的脚步。本文探讨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基础差异性
我国高中生在信息技术的掌握上存在分化现象,即条件好的学生一般具有较深厚的信息技术基础而条件较次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接触计算机以致信息技术基础薄弱。这样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教学中,部分有基础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过于简单,而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上则相当吃力。显然,学生基础的差異性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对教学进度的拿捏,降低了教学效率。
2.缺乏补差措施
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十分正常,但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就应该采取合理的“补差”措施。但是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边缘化的教学性质,致使各个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自然就没有采取合理的补差措施,这就导致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无所适从,最后丧失学习兴趣,这显然对学生今后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十分不利。
3.排课时间被蚕食
目前,我国仍然是处于应试教育形势之下,因此一切与考试无关的学科都一并被忽视,甚至出现了“文科不学理,理科不学文”的尴尬。高中信息技术恰恰处于文理科之外,其窘境我们可想而知。这就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几乎成了教学的“累赘”,其课程安排时常被其他学科侵占,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教学令人担忧的缘由之一。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
1.差异化教学
所谓的差异化教学顾名思义,即是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案也暗合我国高中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鉴于此,笔者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相关措施,具体如下:
(1)针对零起点学生编写基础教材
由于零起点学生基础较弱,因此在教材的选取上也要着重考虑。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零起点学生自主编写一本细分程度大的教材。所谓细分程度高,就是指对预定教材中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细分,降低零起点学生的学习难度。譬如:《信息及特征》(苏教版高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中“信息的可识别性”具体可以分为“直接识别”与“感官识别”,这两个概念可以再次细分,如直接识别指的是通过各种的测试技术识别,而感官识别即通过人的主观意识识别。这样细致地将知识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基础较差学生对知识消化难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并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2)搭建课后辅导平台
在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在课堂上都会比较倾向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程上或多或少就会“吃不饱”。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技术搭建起“课后辅导平台”,以此为想要进一步学习的同学提供相应帮助。除此之外,这样的平台也可以为基础较差学生进行答疑。如此,既可以保证基础好的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又可以弥补基础差的学生的不足。
2.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学习中交流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身长处,所以通过一定的交流彼此就可以取长补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是对这个观点的最好佐证。由此观之,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取长补短,以强带弱,尽可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在学习《数据处理》(苏教版高中信息技术第四章)一章时,由于其知识点十分繁杂,每个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不尽相同,在此时适时组织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对学生的学习大有帮助。
3.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古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列宁曾说:真理多走一步就成了谬论。在对学生实施奖惩制度的时候就更应该注意适度的问题,因为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所以过度的奖惩都会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如何做到适度,其实相对来说,学生需要的奖励要求并不是很高,往往只是形式而已。但是要将这个形式做好却不容易,既使努力的学生得到鼓励,又照顾成绩差的学生的自信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互帮互助的模式,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不太好的同学,确立“师徒关系”,但前提是学习优异的同学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表面上看是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奖励,但实际上是促进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努力学习的动力。通过互助教学,还可以经常组织小小的“挑战”,再次确立“师徒”关系,成绩差距缩小的“师徒”都可以得到奖励,而成绩差异扩大的“师徒”则要受到惩罚。这样你追我赶的学习模式,既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又可以激发学习成绩不好的奋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才符合尊重学生的教学宗旨。
4.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反思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可以查漏补缺,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反问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思考,对重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点应该通过系统的归纳总结设置由浅及深的问题引起学生连锁性的思考。
三、结语
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新创思,不管怎么创新,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的实际情况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作为信息时代的必备技能,信息技术教育更是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走在教学改革的最前列。
参考文献:
[1]蔡建平.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零起点”问题与对策.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7.
[2]厉剑.让“零起点”的学生与“非零起点”的教材“零距离”——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之我见.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
[3]许立新.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5(2).
[4]武伟红.基于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的对策[J].新课程,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