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道
摘 要: 新课标是当前基础教育事业中的一场革命,新课标数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需要以教材作为媒介,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教材的编写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就新课标初中数学的教育理念与教材优势作探讨。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育理念 教材优势
新课标旨在促使教师将“教教材”转变为“教材教”,传统教育观念中,教材往往对编写知识特别注重,导致知识环环相扣,高度抽象概括及逻辑严密性会使得学生产生抗拒和恐惧感。而且教师的教学过程较死板,将知识原封不动地强加给学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一旦考试不合格,又会大大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极其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新课标观念下的教材重视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一、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要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每一章的时候均引入典型的例子,从而生动地体现出每一章的核心内容,当然,每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插入生活中例子。例如:在进行直角坐标系教学过程中,可以插入电影院的场景,提出怎样通过电影票找到特定位置。此刻学生会踊跃发言,说明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说需要先看排数再看座位数,有的同学说还需要先看是几楼第几个放映厅(因为电影院普遍不是一层的),电影院的场景是每个同学所熟悉的,即便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不陌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当然,如果教师能够酌情加以鼓励,则效果更佳,从而引出新的数学知识:“3排6号”和“6排3号”之间的区别,并加以延伸。比如将“4排6号”记作(4,6),那么(4,6)有什么含义?这样从实际触发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容易产生混淆,也免去了教师苦口劳心地详细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仅需要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又比如,在旋转知识教学中,通过车的方向盘及钟盘等例子,对其转动过程中的位置、大小及形状是否存在变化,从而适时将旋转概念引出,将抽象的难题变为直观,教师举出的例子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方便学生理解,从而消除其对于陌生知识的恐惧感。
二、引入“想一想”、“做一做”及“议一议”内容
教师在讲课前需要适当安排教材的具体内容,拓展学生对于陌生知识的探索、创新、发现的空间,从而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及包办代替的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根据新课标教材编排,充分注重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平行线之间距离相等的教学中,引入“想一想”,让学生思考两根铁轨的枕木长度是否相等,教師不必直接下定论,而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部分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很难控制这个长度,但是很多同学认为是一样长的,因为火车铁轮距离固定的,所以铁轨宽度也是固定,枕木长度必定固定,如若不然将会发生交通事故。通过这样的讨论将课堂转变为学生的辩论场,教师只需加以适当引导,指明仅仅是处于直线铁轨上,并非转弯,此时学生开心地笑了,纷纷说:“我就知道!”“我没说错吧!”在笑声过后再次进行课堂教学就方便得多了,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又比如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议一议”,从而证实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确实是处处相等的。教师组织学生开始讨论,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提高其创造性。与此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实例,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生活常识。
三、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降低学习难度
传统教学中,即便是成绩好的学生依旧不免有这样的疑问:“这么深奥的数学我们学之何用?”新课标教材中能够通过很多实例使得学生明白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免去了教师的大量“口水”,例如初三数学教材中——《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的内容,通过物高的知识及三角函数知识将本就枯燥乏味而且难度极大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变现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美丽的配图,将学生的“感官细胞”调动起来,从而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方便学生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对陌生事物的恐惧感,还可以促使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百利而无一害。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材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时代需求,必须通过引入新课标教材,减轻学生对教材的抗拒感及恐惧感,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思维,但是新课标教材并非毫无缺点,仍然需要当前教研人员不断发现探索,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改英.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材的认识[J].神州旬刊,2012:238-238.
[2]冷红伟.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教学[J].祖国:教育版,2013,(5):164-164.
[3]施绍洪.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J].都市家教月刊,2012: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