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良广 左文静
摘 要: 学习动机是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重要认知情感因素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教师可从转变教学模式、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完善教学内容、教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训练,有效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动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促进我国外语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习动机 调动策略
教学活动是教、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创造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学即指在高等教育院校背景下,以英语教学内容为中介,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均为教学的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主体间关系,对英语教学活动完成的质量与效果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完善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除了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外,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动机,调动其自身的学习因素,从而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一、英语学习动机的理论阐述
学习动机又称“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进行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影响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参与性和创造性。动机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当主体与环境之间发生矛盾失去平衡时,主体便产生了某种需要,加以外界因素的诱导,便产生了动机。“所谓动机,就是对某种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为达到该目的而作出一定的努力”。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包含心理和行为两方面的因素。在心理上,首先,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次,学生有进行英语学习的意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表现在行为上,则体现为学生为英语学习所付出的具体努力。
根据心理学家Gardner和Lambert的观点,动机可以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种。融合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社团有着浓厚的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即指学生喜欢英美国家,羡慕英美文化,想融入英美国家的社会群体之中,比如要在英美学习、工作、生活等。工具型动机指学习者学习目标语是为了获得与自身相关的一些实际性的具体东西,比如获得学分、通过考试、完成既定任务等。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后者,即工具型动机,是为了通过四级考试、获得学位,或者为了将来的工作需要可能等。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内在动机具有长久性,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并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或者避免受到教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外部动机往往带有某种功利性,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一旦外部诱因变小或减弱,学习动力就会随之变小乃至化零。
不管哪种分类,作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学习动机具有以下功能:第一,引起和发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第二,指引该行为向某一目标进行;第三,维持、增强或终止、削减该行为的力量。因此,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习动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具有长远目标和较强动机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语言技能。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充分发挥学习动机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工具型动机,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预定目标,使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处于最佳的良性循环状态。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1.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指学生学习时周围各因素的综合作用环境。就大的学习环境而言,目前整个社会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似乎呈现下降的趋势。就小的学习环境而言,英语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2.教师与教学方法。这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大主要因素。实践证明,如果教师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氛围轻松活跃,则全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将会被有效地激发与调动,整体学习效果明显增强。然而,一些教师尚欠亲和力,无法真正融入学生,没有实现师生间心灵上的交流,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特点,无法得到认可与支持,从而影响了学习动机的发挥。
3.社会需求。人们常说“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果所学知识无法在身边的生活及将来的工作中找到应用的巨大潜在可能性,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部分学生看来,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拿到必要的学分,因此,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内在学习动机。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策略
学习动机的调动就是激活学生自身已形成的潜在学习需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善教学模式等方法尽可能地扩大其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往往深藏于学生的内心,想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并使效果优化,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则是要建立时代性、实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模式。
1.贯彻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主体间性”本是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后来在哲学以外的其他领域得以发展和应用。在教学领域,主体间性指教学活动中同时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性和协调统一性。在外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具有表达思想、愿望的机会均等性,二者是平等、交互的。在主体间性纬度下,外语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中介、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在该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教师的主体性体现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为对教师主体性作用的主体性选择、信息的破译与转化、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的借鉴、创造与超越。在两个主体性的相互作用之中,在相互尊重、理解、融合的氛围下,学生不断得到改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双方共处于和谐、融合的活动统一体中。
2.创造多维立体的学习环境。根据肖肃对中国几所高校学生的调查研究,学习环境,尤其是课堂环境,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动力之一。学生认为,活跃的课堂气氛、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及身临其境的语言熔炉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英语教师应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采用传统教学、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创造多维立体的多元化英语学习环境。
3.完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解决现有教学内容的种种弊端,对其加以完善丰富。首先,要补充有关英美文化、民俗、政治经济特色方面的内容,不仅在单元末尾成块介绍,还要渗透到每一单元的每一环节。其次,要提高教材的时代特色,增加紧跟时事的新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要增加网络教学内容,网络是最广阔的语言实践演练场,它向我们每一个人敞开大门,等着我们走进去尽取所需。利用网络资源实施网络课堂教学,可将课堂上的交际场所延伸到“国外”的无限空间中,有助于学生融入英语母语社团中,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
4.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师生交往顺利进行、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手段之一。英语语言学从不同的角度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探讨,先后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诸如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默读法、功能交际法等。尽管如此,任何一种教学法理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中国学生学习、生活的语境、教师的母语不是英语及教学环境、教学目的等多种因素,根据教材、学生情况等,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变量,既注意语言规则又注重语言的运用,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好每一节课,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采取及时、公正、多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基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比如对学生外语课的评价应该包括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和试卷成绩。另外,对于前面这几方面,都不可以只打个分数或等级,必须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加上适当的评语,进行表扬或批评。教学实践证明,及时、公正地施予学生恰当的评价、适当鼓励和表扬都会起到很好的激励学习动机的作用。
6.调控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或拓展,是课堂内容的消化和巩固,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二阵地。为了使外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将课堂教学效果延伸到课下,就要用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补充课堂教学,使其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四、结语
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的原动力,指引着英语学习的方向,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及努力程度,从而作用于学习的最终效果。作为英语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英语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完善和更新观念,深入研究所授对象的内在动因和心理机制,广泛涉猎相关领域前沿动态,用以指导教学,从而不断完善英语教学,推动英语教学更高、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Spolsky,B.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大学新生外语学习动机激发与学习培养[J].海外英语,2013(7).
[3]高一虹,赵媛.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