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为何不买定制公交的账

2015-09-10 07:22马晓东
决策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公交线路市场化公交

马晓东

政府定制公交对市场反映的回应速度,滞后于企业。而且价格上不具有引领力,消费者“用脚投票”就不足为奇了。

【城·事】

2014年12月底,由杭州公交集团打造的杭州首条定制公交正式上路,从丁桥公交站出发,71分钟后到达目的地城西节能公司。但遗憾的是,开通3天后,首条定制公交就因种种原因而停开。

北京定制公交开通已2周年,较为成熟。但仍有诟病:订票程序复杂,有的乘客只想订私家车限号日的票,但是没法一次性选定,必须要不断重复购买流程;燕郊只开通一趟早上7点零5分从福泽御园到国贸的定制公交,不少在北京上班的居住者更愿意乘坐公交818或者几个人拼车;车载Wifi曾是定制公交宣传的重点之一,却少有乘客知道,并且只能上公交公司网站……

放眼全国,北京、武汉、重庆、南京、广州等城市陆续开行定制公交,绝大部分定制公交推出后很快上演了乘客需求“大跳水”,加上运营成本等因素,走得远的少之又少。

广州、杭州推出的定制公交服务已经历半年多了。从最初许多市民欢迎之声的高涨,到一段时间过后的不同观点的出现。实际运营状况是:有些线路出现了昙花一现后的被撤销,还有一些线路则处于“赔钱赚吆喝”的硬撑状态,最终也不会持续生存。政府用心良苦的做法,到头来并没有得到市民“热捧”,政府定制公交遇冷。

【分析】

为什么要推出定制公交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堵的难题。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涉及到城市便捷交通问题,影响到生产生活效率效益与人民的幸福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包括广州、杭州在内的许多城市管理者推出定制公交,试图通过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利用集约化方式将上路车辆数量压缩,以缓解路面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有研究者提出:一辆定制公交有40多个座位,可以减少15至20辆私家车的出行。那么,在城市道路规划、线路布局、资源投入以及公交出行分担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定制公交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

倘若私家车辆减少出行,令人头疼的雾霾天气必得改善。这也是政府出台定制公交的考量之一。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既是城市管理者最易于操作的方法之一,又是市民理解和支持的首选,自然成为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抓手。以北京曾经出现的“APEC蓝”、“阅兵蓝”说明,在一些人口集聚、机动车众多的大城市,小汽车限行的做法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确实有效。

再者,面对群众出行难问题、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市场出现各类打车软件。市场需求已白热化,但打车软件的合法化进程还未完成,政府必须出面弥补市场之不足。

定制公交与社会需求的不适

定制公交从诞生之日就被定位“高端”,经典路线、固定座位数、略高于一般公交价格等,被称为公交“贵族”。渐渐的,一些问题出现了。

定制公交线路推出的精准度不高。一方面是推出线路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却是焦急的潜在消费者在翘首以盼。同一问题,出现在了不同城市,无法实现量身定制。

有些定制公交的线路设计不够合理。定制公交线路要尽可能绕开城市易堵路段,让行程快捷。可现实中却有定制公交开到了闹市。

绕道多行路是价高原因之一,行程时间压缩才是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所在。如果仅仅是因为定制公交线路有座位,在途时间没有优势,价格又贵,定制公交会失去吸引力。便捷性,才是定制公交真正的优势。

不可替代性不足。有些城市定制公交线路推出后少有问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线路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定制公交的线路起点、沿途、终点虽没有明显的公交线路,但通过换乘可以实现到达目的地,即使在途时间稍长,但票价明显降低,这样的定制公交线路就很难抓取到一定数量的消费者,结果可想而知。

价格偏高仍是市民的感觉之一。定制公交适当高价无可厚非,但价格过高则不会被市民买账,尤其在多种市场主体充分竞争情形下。从广州和杭州两市推出的一些线路遭遇冷落来看,虽然有规则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定价太高。

【深度】

定制公交不适之因

要想推出一条适逢对路的定制公交线路,需要前期的充足调研作支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当然,各地城市政府决策并不是没有大数据支撑,纵然是相同的数据平台,只是与完全市场化的公司相比,其机制、灵活性就会差一些。

以广州为例,互联网企业“嗒嗒巴士”,与官方定制公交不同,嗒嗒巴士并不拥有车辆、司机,只是搭建平台,投入成本少,机制体制灵活,能迅速扩张市场。在用户体验上,嗒嗒巴士也有较明显优势,已开发安卓版、iPhone版,可以满足不同手机系统的用户。再如,在程序上,数据管理中心(广州市交委直属的事业单位),乘客提交的数据资料由数据中心掌握,一般是由他们提出建议,公交企业认可后向交委提出申请,经过审批通过后才能开通,必须走多道复杂程序。这与嗒嗒巴士完全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非常不同。所以,体制机制对于灵活性来说至关重要。

定价机制存有一定不足。城市政府推出的定制公交线路定价依据往往基于市交通委管辖的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的公交公司。在这种情形下,与整合多方资源,只做平台的市场化公司相比,定价肯定会高不少。再者,对市场反映的回应速度,政府也滞后于作为市场一分子的公司,它们的价格最具有引领力,消费者“用脚投票”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机制问题,定制公交不受追捧的另一原因是,管理者要更多为消费者考虑。政府一定要从消费者角度,在价格、便捷性等方面寻找到平衡点。如果仅仅以推出的定制公交线路数量引以为豪,把推出定制公交作为“面子工程”,而不注重其后的运行质量,这是需要纠正的态度和行为。

【路径】

定位、责任、共赢

首先,厘清定制公交的定位。定制公交的公共性弱于普通公交,它实质上满足的是较少部分人便利出行的问题。明确了定位,公交公司、市场化运营公司、城市政府的角色就更清晰。在定制公交上,城市政府可以为定制公交搭建平台,但后期还是应该逐步引入民间资本,并做好积极引导,把关和审批工作;公交公司要凸现其基本公共产品的特性,打造网络完善、方便快捷、票价低廉的城市公交;市场化公司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进入城市公交领域,在政府引领下弥补需求短板,谋求其企业利润。政府不能介入市场化直接经营,否则,模糊了政府和市场本该有的清晰边界,不符合深化市场化改革的要求,也不利于公平、公正、公开市场环境的营造。

其次,政府的职责要履行。对于解决城市民众的出行问题,城市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弥补市场不足的“兜底”行为:在企业介入不多的“最后一公里”上做好文章,可以多开通些微公交,使大型居住小区和地铁站、公交站有微公交连接;可以在上下班高峰期加大公交车投入数量、进一步合理规划、管理好公交专用道和公交站点、线路;在定制公交上,城市政府要给予公交专用道享用权,要给予鼓励,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于企事业职工通勤,首先要鼓励由企业解决,给予其通勤车公交专用道的享用权。无法开行通勤车的走市场化解决渠道。

第三,实现定制公交参与者的共赢。对于许多城市,公交的潜力在现有条件下或许已经被挖掘到极致,这也许正是定制公交存在原因之一。通过定制公交乘客可以更加高效、舒适地出行;企业通过创新服务,增加经营收入,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更好的发展;对于政府来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增多,可缓解道路拥堵,减少尾气排放,节能减排。定制公交在积极引导下,必将得到健康发展,实现乘客、企业、政府三方共赢。 (作者单位:铁道党校管理学教研部)

猜你喜欢
公交线路市场化公交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等公交
青岛至莱西全国首条纯电动城际公交线路开通 移动的环保“箱” 绿色出行有保障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联合配置短驳道路公交线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