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困惑:环保厅局长群像素描

2015-09-10 07:22王运宝
决策 2015年10期
关键词:厅长环保部门秘书长

王运宝

环保局长被称为可以“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但也是面对舆论旋涡和体制尴尬最明显的职位之一。在当下,新环保法的制度压力与全媒体时代的社会压力,让环保局长变成“夹在中间的人”。

“约谈绝不是拣软柿子捏!”当环保部针对约谈争论发出明确表态时,2015年以来已经约谈了20个地方政府一把手。如此强势的环保风暴,主要因素是新《环境保护法》从1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

这部25年来首次修订的中国环境领域“基本法”,被认为是一部“长牙齿”的法律。用环保部领导的话说,环保工作进入新常态,就是“高标准、严要求”。面对环保新常态下的一系列改变,省市县三级环保厅局长成为站在风暴眼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是环境执法者,另一方面又是社会舆论风暴的直接承受者。

在环保局长被评为高危职业之一的当下,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能否完成下河游泳这“勇敢的一跳”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压力和困惑?

什么样的

年龄和知识结构

在地方政府序列中,看一个部门是不是重要,干部配备情况是基本参数,特别是领导班子怎么构成,更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以2008年国家环保部组建为时间节点,地方省级环保厅相继成立,地方环保部门不仅编制增加,干部队伍也越来越强。

在31位省级环保厅局长中,从年龄结构来看,10位“50后”,21位“60后”,分别占比32.3%、67.7%,“60后”超过三分之二。31人中最年轻的是宁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赵旭辉,生于1968年8月,今年只有47岁;北京市环保局长陈添、海南省生态环保厅厅长邓小刚都是1966年。对于环保领导的年轻化,环保领域专家和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都认为,由年轻的“60后”成为主力,有利于新的环境执法和环境理念贯彻执行。

从知识结构来看,31人都是大学本科以上,有硕士研究生以上16人,占51.6%,其中博士4人,分别是辽宁省环保厅长朱京海、山东省环保厅长张波、河北省环保厅长陈国鹰、重庆市环保局长史大平。高学历的知识,有利于他们接受最新的环保理念。

在这4人中,张波是环境科班出身,他是一位环境工学博士,还是环境工程系的教授,2009年5月进入山东省环保厅工作。与张波一样,陈国鹰也是工学博士,也有高校工作经历。他们两人都是从环境理论的研究者转身为环境保护的实践者,这样更有利于环保工作的创新。而朱京海从2003年3月进入当时的辽宁省环保局后,至今已在环保系统工作了12年,是位“老环保”。

他们来自哪里

从他们的岗位经历上看,以担任环保厅局长之前一个岗位来统计,从副厅长升任厅局长的有7位,占比22.58%。从省直部门一把手调任环保厅局长的,是8位,占比25.8%。8人中有3位来自安监局长,还有1位来自质检局长、1位来自旅游局长,这些部门都与环境保护具有直接关系。

从地市党政领导中产生的有10位,占到了32.3%,接近三分之一。其中,有5位曾担任过地方政府一把手,他们分别是安徽的缪学刚曾任滁州市长、重庆的史大平曾任万州区长、河北的陈国鹰曾任唐山市长、吉林的石国祥曾任四平市长、广东的李清曾任潮州市长。

目前,只有1位曾担任过地方党委书记,是四川省环保厅长姜晓亭,曾任乐山市委书记,他在2014年1月发表《环保厅长,是官还是吏》的长篇访谈,引起极大关注。身为人大代表的姜晓亭,还是位敢于发表观点和看法的环保厅长。

另据环保部相关机构统计,从1998-2002年的五年间,来自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比例,由1998年前的14%上升为42%,提高至3倍。在之后的2003—2012年中,环保厅局长中来自地方主官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0%以上。

本刊统计发现,在2013年新一届政府成立后,新任的环保厅局长中,有6位是地方党委政府的负责人,占比仍然保持在40%。由此可见,经过10多年的持续调整,更多的地方主官充实到环保队伍中,并保持稳定,逐渐形成一种惯例。由市委书记、市长调任环保厅局长,说明环保需要独立决策,需要担当,更需要有力的执法。

本刊梳理还发现,在现任的31人中,从省直部门负责人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产生的,有18位,占到58.1%。这样的工作经历,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可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环境事件;另一方面也表明,地方环保局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力量趋于强大。

在环保厅局长的产生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从省委省政府副秘书长中产生的环保厅长,目前有7位。这样综合起来,从地市党政领导、省直部门和副秘书长位置上调任的,共有25位,占到了80.6%,超过了8成。省级环保厅局长的产生,已经转变为绝大部分由地市领导和省级部门负责人转任。

不仅在省一级,再根据简历公开相对完整的省会城市环保局长来看,在地市级环保局长中,曾担任县委书记、县长和市级部门负责人的比例也相当大。在环保部门工作了30多年、曾担任承德市环保局长达21年的刘艳东说,这么多市委书记、市长和副秘书长调任环保厅局长,在20年前是很难想象的,那时在地方政府中,环保局跟“陪衬人”一样。

这个细节,在长篇小说《环保局长》中有过一个描写:担任市环保局副局长的李志成说,我刚来环保局时做过一次民意调查,被调查者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打工者,大多数人不知道环保局在哪儿,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环保局是干什么的。即使有的人被污染影响了健康和生活,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投诉受理单位,不是环保局,而是电视台、网站和报社。

虽说是文学作品,但虚构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现实的样子。

2013年是关键时间点

2013年换届之后上任的15位环保厅局长中,从环保系统内部产生的只有2位,是湖北省环保厅长吕文艳、天津市环保局长温武瑞,仅占13.3%;其他13位都是从地市党政领导、省直厅局和政府副秘书长调任的,占到了80%。另据环保部相关机构发布的资料显示,15年前,这个数字仅为19%;10年前,也才35%。

2013年作为一个节点,有特殊的历史背景。首先是在宏观背景方面,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2012年被称为“雾霾元年”,“PM2.5”在这一年从一个专业名词变成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这是第一个环境专项治理的综合方案。在问题充分暴露和法规制度建立起来后,如何落实的最关键因素是环境执法团队。其次是国家环保部和地方环保厅成立后,第一次政府大规模换届是2013年。

在2013年之前上任的16位环保厅局长中,只有2位副秘书长,分别是2009年上任的江苏省环保厅长陈蒙蒙,曾任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2011年上任的青海省环保厅长杨汝坤,曾任青海省委副秘书长。他们在16人中占比为12.5%。

在2013年任命的环保厅长中,曾担任过副秘书长的比重达到最高。11位新任厅长中,有6位曾担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占比高达55%。这一次换届,也使得全国31位环保厅局长的组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拥有省级党委政府副秘书长经历的人员比例高达30%。而10年前,这个数字仅为3%。

按照省级党委政府任用厅级干部的制度,有很多考虑因素,系统内、平行部门、企业、高校等,都在组织部门视野之内。由副秘书长转任厅局长,是比较常见的干部任用模式。副秘书长的普遍优势是协调,在机关拥有工作上的广泛人脉资源。现在的环境保护都是多部门跨地区的,副秘书长的经历,更有利于协调环保、安监、消防、卫生、公安等多部门协作,更加有利于环保执法的展开。

但也有行政和环保专家指出,环保厅局领导的力量增强,只是改革的第一步,职能交叉等问题仍然需要解决。姜晓亭认为,“环保部门应该管的事很多,但是支撑点不足,手段也不够,靠手里的资源和权力,能管得了的事很少。”这种体制上的尴尬,直接造成了环保厅局长一系列的遭遇,有困惑、压力,甚至是无奈。

他们的所做所想

在《环保局长》中,灵阳县环保局长马平凡有一段内心描写:刚当环保局长时,怀着满腔热血,想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把灵阳的环境治理好,不愧对父老。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无奈。想做点儿事,常常受到一些夹板气,谁都能来指指点点。后来才悟到“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为人处世之道,越是袖手旁观,活得越滋润。

从这段文字中,不同的人读出了不同的涵义。近两年一直流行一种说法,环保局是最尴尬的部门之一。在这样的语境下,对地方环保厅局长的评论,越发变得复杂多元:压力、误解、尴尬、无奈、心累等纷纷涌来。

以最受关注的雾霾为例,2015年2月28日,一部《苍穹之下》让环保局长成为“漩涡风暴眼中的人”。一直以来,每到雾霾频发之时,社会各界就开始责难环保部门。然而,环保局长也是“大倒苦水”,因为在当前的环保机制下难以根治雾霾。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环境公共事件,上一次的高峰是在2013年,重金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从大气到河流,环保局长都直接成为“被打板子的人”。姜晓亭来环保厅之前,做过市长、市委书记,他的感受最深刻。他在四川省的一次会议上说,环保部门别的职责不敢说履行得很好,但有一个绝对最好,就是替政府挨骂。凡是群众对环境有意见,骂声首先由环保部门来承担,即便有很多事跟环保部门没有关系,既非职责范围,也没有权力、手段、项目和资金。但是姜晓亭从不解释,也没法解释。

长期以来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现实是:书记、市长决定上的项目,即使有环境问题,环保局也挡不住。基层环保局长形象地说,批了,睡不着觉;不批,不让睡觉;环保干部中一句流行的话是“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原浙江嘉兴市环保局长、现任海盐县县长章剑回顾环保局长的经历时说,当初没想到环保局长的压力会那么大。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各方面又有不同诉求,环保局长往往处于夹缝之中,工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在很多地方,还有一个无须讳言的现实是,环保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跑项目环评。流行的说法是,对那些有问题的敏感项目,省级环保部门80%在顶,20%在跑;地市一级是一半在顶,一半在跑;到了县一级,环保局几乎全都在跑。环评审批,环保部门本是“裁判员”,却成了“运动员”,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环评产业链。从山西省环保厅长刘向东和东莞市环保局长袁绍东的落马上,就一目了然。

面对上有领导压着、下有群众盯着的状况,辽宁省环保厅长朱京海坦言,环保工作就像打仗,“打胜仗,既要建设队伍,也要武器装备。武器,即法律和制度,现有的还没用好,因为队伍不行。与武器相比,更让人困惑和犯愁的是队伍。”

武器与队伍,孰先孰后?需要在实践中解答。环保理念的宣传,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写书成为一种新方式。2014年,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创作了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霾来了》。李春元的想法是,“用故事将现实中‘血淋淋’的教训展现出来,用文学的形式向公众普及环保观念。”这部书在环保圈子里一度炙手可热,还被一些基层环保官员视为“工作指导手册”。

2015年8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童话故事书《愤怒的鱼儿》,受到广泛关注,该书由东莞市环保局副局长香杰新创作。在书的后记中,他写到:“我猛然惊醒,却停留在海洋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我的心为他们每一个遭遇拧成一团,眼角噙着一滴泪水。”

猜你喜欢
厅长环保部门秘书长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刘志杰接受采访时说 汲取奋进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人物志
人物志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达夏甫:新疆畜牧厅老厅长(1950—1960年)
环保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是否需要听证?
坚持刚性执法,准确适用法律——论环保部门如何充分行使环境违法案件移送权
汛情严峻,环保部门全力确保环境安全
充分发挥老促会秘书长的作用
吴朝晖秘书长接待RDPAC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