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形电影节获奖纪录片《雨果的假期》

2015-09-10 23:52沈丽
新闻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鄂温克雨果纪录片

沈丽

【摘要】《雨果的假期》作为纪录片导演顾桃的“鄂温克三部曲”之一,打破对少数民族的猎奇,而以柳霞和雨果这对母子为视角透视鄂温克族的未来图景。该片在2011年山形纪录片电影节获得小川绅介奖,它打动亚洲纪录片评审的艺术性和纪录理念,值得人类学纪录片借鉴。

【关键词】雨果的假期鄂温克山形电影节

在第十四届山形纪录片电影节上,杜海滨的作品《少年小赵》入围主竞赛单元,青年导演金行征的作品《离开》入围亚洲新浪潮竞赛单元。另还有台湾、香港与大陆三部特邀华语片参加展映。虽然今年的山形电影节上,华语片未有斩获,但不容置疑的是中国纪录片作品是山形电影节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一、山形电影节与中国独立纪录片

山形电影节从1989年由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在山形市政机构的帮助下成立,倾力于推动亚洲纪录片的发展。如今已成长为世界最著名的纪录电影盛会之一,也是亚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纪录电影节。①从1991年起,每年都有中国纪录片导演的作品在山形展映,并有很多纪录片获得国际肯定,斩获大奖。吴文光、王兵、杜海滨、冯艳等一大批中国纪录片导演凭借优秀的作品在山形电影节崭露头角,并依托这个平台逐渐进入国际视野;而国内独立纪录片影展的创办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山形电影节。可以说,山形电影节是与中国纪录片牵绊最深的电影节之一。

2011年,顾桃导演凭借《雨果的假期》将山形电影节“亚洲新浪潮单元的最高奖——小川绅介奖”纳入囊中。小川绅介奖是1993年起设立的,这一大奖是为了发掘亚洲新人而设立的,旨在遵循小川绅介遗志,鼓励亚洲纪录片工作者坚持拍出“亚洲方式”的纪录片。不仅是对日本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对亚洲纪录片所作贡献的纪念,更是对其纪录片精神的承载。

二、追求真实的顾桃

纪录电影作家在让自己的作品具有社会性的同时,也注入了导演对所面对的世界给予的向往和渴望②。顾桃就是这样的电影作家。他的父亲顾德清曾经用相机和文字记录过位于大兴安岭的狩猎民族。从小帮父亲整理这些资料的顾桃在潜移默化中关注着狩猎文化,并在看到他们以后产生了用影像纪录他们的念头。

从2004年开始,他自筹资金和设备,和大兴安岭上的这个狩猎民族朝夕相处,对鄂温克人的生活跟踪拍摄,将这个族群的梦想与失落一一摄进自己的镜头,这一拍就持续了7年。他用影像记录下了这个民族最后的族人的变迁,并从积累的大量素材里剪出了“鄂温克三部曲”:《敖鲁古雅,敖鲁古雅》,《雨果的假期》和《犴达罕》。“鄂温克三部曲”是顾桃写给敖鲁古雅的挽歌,记录的是狩猎民族无法传承自己的文化后不为人知的哭泣。

顾桃说,他最喜欢的是那种特真诚地展现生活原貌的片子。“你要有一个真实的态度去表达,哪怕是做同一个题材,但都有不同的角度,那个角度就是你的态度。”③

三、《雨果的假期》的文本解读

《雨果的假期》用主人公雨果两次假期回家探亲事件作为引子,带领我们来到了大兴安岭深处的鄂温克定居点。在城里长大的雨果回到山里的故乡,在享受和母亲的短暂温情的同时,感受着鄂温克的情感和文化。该片用极其细腻的影像语言记录了走出山林想回也回不去的鄂温克少年与固守原始生活的最后一代鄂温克猎民的团聚,一个少数民族家庭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迷失、民族文化正在消亡的失落,引起思索和品味。

1、叙事:个体彰显民族命运

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纪录片多以某一个种族为客体,他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讲述故事,通过几代人生活环境的变迁和观念的变化来展现主题。发生在小小的一个鄂温克之家的故事,却也是整个民族命运的彰显。

视角,顾名思义,就是人类学纪录片叙述、拍摄的角度或切入点。该片没有以猎奇为出发点为观众展示鄂温克族人民的生活,而是以雨果回乡探亲的假期生活为切入点,从而揭示鄂温克族对于正在消失的狩猎文明的无措,及其带来的对现实生活的迷失。

柳霞在丈夫酗酒坠崖后,开始极度酗酒,被认为不适合抚养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儿子雨果被送到无锡读书。8岁就离开家乡鄂温克的雨果,已经三年没有见过妈妈了。然而短暂的相逢后,又是两年的离别。两年后的寒假,已经比妈妈高的雨果回到阿龙山上的猎民点与母亲团聚,体验山上鄂温克猎民的生活。该片以“舅舅、酋长、妈妈的追求者、年夜、离别”为小主题,舒缓地向我们展现了雨果的假期生活。

《雨果的假期》作为事实性影像文本,细腻地将柳霞那从驯鹿延伸到太阳的思念儿子的深情表现出来,作为片中的一条故事线蕴含着平淡却感人的情愫。母子之间唱歌、敬礼、诵诗,只是闲聊、亲昵的日常,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和具体事件,再现了一位醉醺醺的、可恨又可怜的“失足母亲”。

而这个发誓要成为优秀猎民的孩子已经不再属于山林,这是本片的第二条线。雨果在城市和山林这两重环境中摇摆,难以完全融入却也难以抛却其中任一重身份。两重身份之间的撕裂和冲撞,正是这个民族面临的困境。

社会的发展让鄂温克族无处逃避:城里长大的鄂温克小孩已经拖不动一棵树干。鄂温克的舅舅说,“鄂温克的文化消逝在/那太阳升起的地方”;妈妈说,“不是爱不爱的事,得吃饱啊”。像维加、柳霞、何协他们,在精神上走投无路,没有归宿的灵魂漂泊正是边缘民族在现代世界的写照。在和所谓现代文明的博弈中,鄂温克人节节败退,但又不甘心放弃古有的生活方式。④

导演出于一种自发的文化意识与思考精神,关照鄂温克民族的发展,通过自己的深切感受,希望把这种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呈现出来,体现了纪录片创作者的时代责任感。

2、画面:朴实即真理

顾桃,在近十年的纪录片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纪录美学。有着扎实的影像技术的他,对真实性、客观性更为看重。他尊重被摄人物的人格和性情,注重与被摄人物的交流和对话,具有明确的文化思考与人文关怀。这些就是他的镜头美学。

纵观《雨果的假期》,导演多用中景、全景镜头来记录,且叙事上也大多是一镜到底,将人物置身在山林这个环境中,固定镜头中,人事在静静地发生着。我们以旁观者角度来认识这几位人物,却也能有身临其境的观感。面对镜头,已经习以为常的柳霞、维加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甚至用歌声抒发感情。这更方便观众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纪录片中的当时当下。

在雪地里迎着太阳歌唱的柳霞,个体的渺小愈发凸显,但是人的声音却能久久回荡。与山林共存的这个民族正在发出自己的声音,却即将湮没在时代里。大全景镜头下柳霞的身影,尽显孤独,也是对这个民族命运的彰显。

点着蜡烛的屋里,大家围着火炉聊起了鄂温克猎民,雨果的舅舅维加有感赋诗。在低光度环境下,顺乎自然的用光,完全真实、自然状态下的维加用他在当时语境中的情绪吟咏出的诗句,极具感染力,拉近了与受众的心灵距离。此处,应和着维加的诗句,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法切入了一组山林雪景的镜头,随着维加的吟诵缓缓铺展出来的原始而纯粹的阿龙山的美景,如梦似幻,仿佛是正在远离的鄂温克文化。这种客观镜头传达出的感性画面,就是纪录片的情感魅力。这种直接叩问心灵、传达情感的影像,才最能打动观众。

3、声音:自然地表达

影像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来“说话”的。纪实性纪录片相对于故事片来说,画面构图、布景的美感相对较弱。因此,声音元素在提高纪录片的艺术性和叙事性上有着显著的作用。本片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声音是音乐,人声和采访。

人的精神,人的社会,整个人化的世界,浸泡在一种人们很少感觉到其存在却没有可能摆脱的东西里,这种东西叫符号。⑤对于鄂温克人来说,他们生活的森林、使用的语言以及相依为命的驯鹿就是与生俱来的、被祖先和自然烙印下的符号。音乐作为一种符号编码,它的运用能深化纪录片的意涵,引领观众更好地去体悟。鄂温克的民歌在整部片子中不时响起,首尾更是遥相呼应,使观众在异域风情中感受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正在消失的命运。

《雨果的假期》中,在帐篷的火堆边,雨果坐在酋长儿子何协的身边,听他吹奏乐曲,唱着鄂温克歌。在这样的情境中,歌声中所传达出的情感符码,和雨果接收到的、观众感受到的,都因为自身的综合因素而演绎成不同的意涵,这个声音的符码在传递的过程中被“符号化”,起到了情感上的“放大效果”。鄂温克的老酋长玛丽娅·索只说鄂温克语,一直固守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这里,鄂温克语成为了她固守狩猎文明的符号,传递出她离不开驯鹿,离不开森林的信息。

在《雨果的假期》这部片子中,并没有解说词的干扰,观众完全依靠自己去感受片中的情绪、对出现的人物下结论。偶尔插入的导演提问是一种朋友间的闲聊或是探讨。纪录片的创作者在拍摄的过程中除了倾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是通过长时间的生活倾注了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和理解,他们了解这里的生存状态,对这里的人物和环境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导演不再使用旁观的冷静解说来解释或是推进叙事,而是融入其中,共同参与到生活中去。这种自然的、亲切的提问,是观众想要了解的,也是片中人物想要表达的。

这部纪录片,在纪录少数民族生活状态的同时,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演变做出了一定的思考。正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关照才使得这类纪录片拥有感人的力量和艺术生命力,因此这类纪录片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这种关于人类文明“被消失”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本片为人类学纪录片题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方向。□

【项目基金:2014年扬州大学校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纪录影像下的中国形象研究——以国际电影节获奖的中国纪录片为例(1950-2013)》(项目编号x2014208)】

参考文献

①郭净,《山形纪录电影节散记》[J].《书城》,2012(10)

②单万里:《纪录电影文献》[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773

③张海洋,《另一种视角看待中国北方少小民族生存问题——顾桃访谈录》[J].《共识》,2014(春刊)

④王逸人、顾桃,《人性所拥有的悲悯才能让我们呼吸到同类的气息》[N].《新文化周刊》,2014-10-26

⑤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鄂温克雨果纪录片
Rough Cut
等待
雨果剃发
超级蚁穴
淡水海豹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鄂温克姑娘
鄂温克人的时间与季节
雨果的“谎言”
雨果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