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
【摘要】本届五中全会,最高层没有回避一个“坎”字。无论从成就还是从挑战看,今天的中国都站在“坎”上,面临着诸多的跨越。本届五中全会一如既往强调调整。但今后的调整,不再是同一轨道的微调,而是换轨转型般的大调,从速度轨道切换到质量轨道上。
【关键词】五中全会 发展模式 挑战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可用“大势趋同、细节抢眼”来形容。《建议》对中国国势做了怎样的评估?又对未来政治经济发展释放了哪些信号?笔者在此试做一纵横比较。
21世纪四次五中全会的共同思维:“市场进、政府管”
进入新世纪十六年来的四次五中全会的最大共通点,就是使命:都以审议未来五年国家发展大计为核心议题。如果说共和国早期的五年计划还明显带有苏联式计划经济的烙印,那么今天的五年大计,则是早已走向市场的中国,探索因应国际化的战略。从计划到规划,一字之差,体现了执政党最高层对政府职能定位的新认识:有效执政不再意味着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而是要知进退:执政党和政府对社会给出发展的宏观规划,然后放手让民间发挥活力和创造力,去细化各自的目标。“市场进、政府管”这一思维,贯穿几届五中全会。本届领导层多次强调“壮士断腕”、“涉险滩”、“闯雷区”——诸多比喻都表明了高层向既得利益宣战,深化行政改革的决心。其目标,是要打造出一个精简高效、不瞎管不恋权不贪功的政府。这种鼓与呼,是几届五中全会战略的自然延伸。
纵观四次五中全会公报,一些关键词具有高度的重复性。这些词汇的反复提及,体现了几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崛起过程中恒久课题的认识。一个例子就是几届公报都提到经济结构调整,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另一个高频词汇是创新,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人才培养。第三个反复出现的焦点,是民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为什么要关注这些高频词汇?时下媒体经常提及政府的“转身”——其实“转身”并不是什么新现象。三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四次五中全会,塑造的是一个不断在“转身”的政府。几届五中全会不变的,正是 “求变”的这一根本思维。
未来五年的调整,不再是同一轨道的微调,而是换轨转型般的大调
会前媒体专家的推测,大多放在了“坎”这个字上。而从《建议》看,最高层没有回避这个字。无论从成就还是从挑战看,今天的中国都站在坎上,面临着诸多的跨越。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小康”目标的兑现。
如果说“小康”的跨越带来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成就感,那么其他的跨越,更多意味着挑战。本届五中全会一如既往强调调整。但今后的调整,不再是在同一轨道的微调,而是换轨转型般的大调。第一个大调体现在发展模式上:前几次五中全会公报,都提到了经济以较高速度发展的必要性。而本次《建议》,开门见山坦承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未来增长目标现实地调整为“中高速”。为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必须从速度轨道切换到质量轨道上。中国的发展,必须从已延续了三十多年的粗放式、劳动密集型模式脱身出来,向精品式、技术密集型模式靠拢。此刻的中国经济内涵,尚不能与“高效率、高质量、高收入”而闻名的德国模式匹敌。但不争的事实是,中国需要从简单一元,唯速度论的初级发展阶段毕业了。以德国为代表的后工业国家“三高”模式,是中国今后需要为之奋斗的方向。
发展模式的转型,还体现在绿色发展首次被提到了核心地位。不得不说,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了中国发展模式为全世界所诟病的焦点。从十五届五中全会公报对环境保护的一句话,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一段话,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直至本次公报具体阐述“绿色发展”的诸多内容和衡量指标——在花了十六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后,环境保护终于从决策边缘走到了核心。
另一个大调体现在社会结构上:改革开放以来,比发展脚步更快的,是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本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标志着中国人口政策的分水岭。一孩政策的终结,伴随全民高中教育的普及、贫困家庭学杂费的免除,以及养老金全国统筹等诸多举措,构成应对老龄化、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一副综合药方。
十八届前四次中央全会对“新常态”给予了行政、战略、司法等角度的定义,本次五中全会则为这个概念加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内涵
谈罢纵比体现出的持续与突破,再来略谈一下横比,即本次会议与十八届前四次中央全会的关联。从十八届一中全会开始,四次中央全会的重点分别为选举领导机构、国务院机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法治建设。做为重中之重的经济发展规划,虽然各全会公报都有论及,但尚未得到系统的阐述。本次公报,显然填补了这个空缺。
本届领导层履新以来,媒体多次提到“新常态”这一概念。这个词汇明确地告诉社会大众,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模式正在面对一场根本的转型;国家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并且这个阶段会持续相当时间。这个“新常态”当然是多维立体的。如果说前四次十八届中央全会对“新常态”给予了行政、战略、司法等角度的定义和分析,那么本次五中全会则为这个概念加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内涵。中国从上到下,正对这个综合的“新常态”形成民族共识。该共识可归纳为两点:其一,对问题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其二,基于三十多年成就而产生的自信。挑战意识与平常心——这两点,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在本次全会通过的《建议》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作者为美国丹佛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责编/张夏梦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