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鄂
鲁平是文联队伍中的职业评论家,且在业内早有“大名”了;搞评论,我纯属学院派的业余“玩票者”。让一个“业余”的来点评“专业”的新书,不免诚恐诚惶,又却之不恭。好在鲁平是我多年的朋友,说对说错,他不会介意。
古人云,身活为生,心得为存。身与心,一个是物质实体,一个是灵魂世界,两者默契相伴,一生相随。没有身的践行和游走,就不会有心的感悟与沉思。鲁平的《身与心》,正是他多年游走在文学前沿的“心声”,是一次践行千里之后的心力喷发,也是他继《政治漩涡中的作家们》《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和《文学艺术的理论视域》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多年置身于文坛当中,一路行走,默默耕耘,不断收获,鲁平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其情可嘉!
细读文本之后,我发现《身与心》是一本“厚重”之作———内容丰厚、思想深沉、观点睿智,融入了鲁平近年对文坛的动态考察与审慎思考,有许多观点独到老练、深刻深沉,具体说来,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这本评论集关注当下,发掘新人,及时“捕捉”活跃在一线的作家和作品,充满了可贵的探索精神。《身与心》不是封闭世界的孤独心语,而是智者游走万里之后的崭新发现,作者鲁平犹如一位探险家,深入到文学最前沿,搜索有价值的作品,力挺有潜力的文坛新秀。像书写民族日常生活智慧的冉正万、坚守孤岛题材的朱朝敏、关注内心和精神世界的阿满、发掘日常生活道德价值的吕幼安,等等,这些评论界关注不多,但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新人,鲁平给予了热情点评,概述他们作品的艺术特点,诠释他们的创作理念,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指明他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指点江山、至诚至真”,鲁平完全没有名家的傲慢和长者的清高,却如兄长一般亲切真诚,敦敦细语,入理服人。“赵燕飞的叙述文字和叙述方式,具有一种像蝴蝶翻飞的灵动感……我们能感受到作家对虚构世界的独特审美追求,尽管如此,我依然希望她对小说的结构保持更高的尊重,对汉语言的纯洁保持更加神圣的态度”,赵燕飞是湖南的一位青年女作者,无疑是有才华的,在大量阅读她作品的基础上,鲁平给予了中肯点评和由衷希望。此外,还有山西土家族青年作家陈克海、新疆青年女作者张好好、湖北文坛新秀陈旭红,等等,这些充满青春朝气和文学梦想的青年,鲁平静心敛气阅读他们的作品,阐释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说实在话,一个在文坛“混迹”多年、学养颇深的名家,以诸多精力和时间去关注默默无闻的“晚生代”,去大量阅读他们的有价值和无价值的作品,本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鲁平做到了,而且做得很“低调”,《身与心》就体现了他的这种可贵精神,发掘后起之秀,甘为“孺子牛”。
其次,这本评论集探讨的对象非常丰富,集纳了当下文坛的“现象与焦点”“日常与非日常”,充满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理修养。鲁平没有把关注的视角集中在某一地或某一时的作家身上,而是放眼当下文坛,或品“老将”的新作,或评新人的新书,或解读某些文学现象,涉及到对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的剖析,还包括民族文学的内容,题材广泛,理论扎实。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辑“现象与话题”,探究“生态文学”“身体叙事”“伦理批评”“七〇后作家现象”“打工文学”和“文学主体性”等一些前沿话题,论述稳健,具有较强的理论前瞻性;第二辑“瓦解与坚守”,侧重分析了在时代裂变的背景下,作家们的精神坚守与艺术追求;第三辑“日常与非日常”,着力于解读“日常叙事”的非日常意义;第四辑“身与心”,阐释的都是新作的精神内蕴,以散文鉴赏居多;第五辑“对话”,与新老作家当面交流,真实又亲切。整本著作兼用“生态美学”“伦理批评”“女性主义”“叙事学”等多种理论,彻头彻尾散发着理性的思辨色彩,又不乏诗意性语言,显得游刃有余,大气爽朗,精彩可读。
再次,这本评论集有一部分内容以“对话”的方式,与作家面对面交流,品评新书新作,观点碰撞,思想交锋,充满了新锐的质感和现场感。“对话”内容占据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看似冗长,实乃全书最为精彩之处。在与许辉、姜贻斌、肖克凡、董立勃、叶梅、蒋韵、李佩甫共七位作家的对话中,鲁平以质朴的语言,深刻的见解,分别探讨他们各自作品的人物性格、主题内蕴和艺术价值。我总以为,对话式的评论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思想与知识储备,它极富挑战性,很多由“对话”产生的观点往往是灵光一闪的睿智之思,在一种坦诚交流与思想碰撞中飘逸而出,让人无法设防、不可阻挡。在对话中,鲁平一语道出许辉小说的精神是“对所见的世界保持一种少有的克制,对不曾谋面的世界保存着隐忍的渴望,充满着要洞见的欲望”,指出姜贻斌的小说有“发狠”的湖南味和“乖态”的人物,认为肖克凡的小说在历史和时代中呈现了工业的内涵和价值,肯定了叶梅在促进民族文学繁荣方面所做的努力,概述出李佩甫写透了中原大地。不难看出,此时作为读者的鲁平与作家们的对话真诚又热烈,由对话产生的思想碰撞引发了多次的情感共鸣,他们或捧腹大笑或点头默认,让我们似乎体味到了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这难道不是文学评论的一种至美境界?尤其在与蒋韵的交流中,鲁平深情地说道“您是一位有理想的作家,从您的作品里,我读到了一种简洁与复杂、纯粹与丰富、雍容与尖锐,读到了一种与热血、与挚爱、与真理一样令人感动和信服的写作”,这种精辟的解读令蒋韵佩服至极。可见,一个评论家难以抑制的激情多么令人感动!在对话中,鲁平彰显了他诗人的本色,感性、赤诚、热烈和丰厚。当诗人与评论相遇,当感性与理性相融,这样的评论集不想出彩都难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鲁平原本是一位诗人,对生活、对诗歌充满了挚爱,但他又是一位清醒的思想者,多年来在文学的世界里漫游行走,且唱且吟,一路高歌,其人其文都充满了智慧和柔情、朴实与浪漫。诚然,依个人拙见,《身与心》在题材的选择与组合上,若能与结构的安排保持高度一致,那将更为精彩。不过,与著作中深邃的思想和精辟的论述相比,这实乃微不足道了。王阳明曾强调知行合一,知在行中,行在知中。“身与心”在生命的舞台里,就是知行的合一。其实,作为厚积薄发之作,鲁平的《身与心》正是王阳明这句至理名言的实际践行和完美表现。最后,借用易飞曾评价鲁平的一句话“也许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诗人,但收获了一位有影响的评论家”。我认为,《身与心》绽放了一位评论家的思想锋芒和风度,这是智者的游走与高贵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