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枫
摘要: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对话无疑是最重要的交流形式。但现实教学中“无话找话”、“拖泥带水”、“满堂问”、“低效评价”等现象仍然不少,严重影响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如何提高师生互动对话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师生对话;互动性;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54-1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有效互动对话的基础
1.教师要抛弃课堂话语霸权。
师生互动对话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双方平等,没有了平等,哪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有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权利,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诱发对话,促进对话,平等对话。
而实践中,教师可能担心学生一些五花八门的说法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选择了自己代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懒于思考,课堂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而没有新的生成,学生的思维就没有得到真正的训练。因此,教师应当调整自己的心态,尊重学生一些错误的思考,并给与积极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向正确的思维目标迈进。
2.教师要做认真的倾听者。
真正的“师生对话”应该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心灵上的碰撞。教师要构建对话机制,要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只有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清楚学生的初步理解程度,作出恰当的判断,进而对症下药,使发言学生得到中肯的评价和有效的指点,也使其他学生得到有益的启发。
为此,应当注意三点:一是及时营造安静的便于发言的氛围;二是给予充分时间让发言者阐述清楚自己的见解和理由;三是用语言、表情和体态等方式热情鼓励发言者畅所欲言,尽情表述。
二、精心的问题设计是有效互动对话的关键
1.设计主要问题,提纲挈领。
适度的课堂提问具有诊断学习、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等功能。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心挑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例如学习《背影》时,我设计两个主问题:“文中的父亲是个好父亲吗?为什么?”“文中的儿子是个好儿子吗?为什么?”教学《曹刿论战》,在学生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我问:1)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用了将近占全文一半的篇幅写第一段?
2.将问题化整为零,由浅入深。
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紧扣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将问题化整为零,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如在解决《老山界》一文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时,可把握文末一句话中的“难”字,把它分解成几个小问题:1)“难”表现在什么地方?2)红军战士是怎样对待的?学生通过认真研读课文就会找出答案。
3.选择最佳角度,重点突破。
实践证明,同一个问题,由于提问角度不同,效果也往往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并能“跳一跳,摘到桃”。
如教学《孔乙己》,可开门见山地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孔乙己姓甚名谁?”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研讨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很自然地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机智的引导是有效互动对话的保障
1.温故知新。
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毫无发言的意向后,教师可适度地提供旧知识,引起学生联想,让他们迅捷地以旧推新、温故知新,从而顺利地完成答问。如教学《范进中举》,问:“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不语,于是我说:“如果拿孔乙己和范进比较,二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立即回想并讨论,分析出范进和孔乙己异同,从而较能完整地把握范进的形象。
2.定向指路。
教师提问后,学生答不到要点上,或答非所问,或一时答不出来,教师可指明思考的内容和方向,引导学生回答。如教学《愚公移山》,教师问:“说愚公不愚,谁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学生一时不知怎样回答,教师可接着引导:“寓言是生活中某些道理的反映,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从人力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愚公的抱负、信心和毅力方面去考虑,同学们认真想想,该怎样答呢?”学生经过思考,很快解决了问题。
3.迁移换位。
对有些问题学生一时难以答案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一下与问题中的事物类似的事物,然后采取由此及彼,联系迁移,帮助学生接通思路,达到触类旁通。比如,在多角度理解《我的叔叔于勒》中“小人物的无奈”这个主题时,学生难以接受,我撇开课文问:“假如你们家也有这么一位落魄的叔叔,你们会怎么做?”学生在七嘴八舌之后顿时领悟到:文中菲利普夫妇的做法其实并无大过,因为生存艰难的他们自身也难保,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可奈何。
四、适度的评价是有效互动对话的后劲
1.要以鼓励为主。
初中学生心理比较稚嫩、承受能力还很弱,所以在总结学生的回答时,教师要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为辅。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教师要恰如其分地肯定和赞扬。对有创见者应大加激励;对回答困难者要鼓励性地启发诱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对回答错误者,要树立学生的信心,肯定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可贵精神,引导其找出错误的所在,不能一棍子打死,指责批评。
2.评价应客观。
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有的教师一概以“好”、“很好”进行笼统的评价。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回答,不应过度夸誉,言过其实;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并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以便今后回答的更好。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课堂理念,努力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对话平台,“善问”“巧问”,精心引导,真诚鼓励,师生对话就会更加生动、有效,语文课堂也就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