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9-09 06:11:22汪波李红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16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汪波 李红艳

摘要:该文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诸多状况,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对其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学结合;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3-0157-02

Research 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Practice-and-Learning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WANG Bo, LI Hong-yan

(College of Low and Business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r many conditions exi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our school, put forward the practice-and-lear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the basic framework and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its implementa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practice-and-learning;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talent training model

物联网作为作为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革命以及2009年温家宝总理“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推向高潮,很多高校相继开办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但由于该专业很新,基本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物联网工程的使命就是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这就决定着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紧密和相关产业相结合。工学结合模式无疑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其综合工程实践素养。

1 目前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计算机、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传感网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等。而开办此专业的院系包括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甚至有些事机械电子学院等。因此大多对人才定位不很清晰,甚至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还不能明确把握,主要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是本校传统专业课程在加一些物联网方向的新课程,开设的课程比较全面,但是学生懂的多而不精,这种“万金油”的特点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5]

1.2 师资队伍很少具备工程经验

这个问题很多学校都遇到过,由于物联网专业是个新兴的专业,其专业的很多核心技术往往又和工程实践相关。而我们大多数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一部分往往是从传统专业如计算机、电子、通信、嵌入式转过来的。很多新课程对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很多老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己学多少,再传授给学生多少。当然很多学校也在引进师资,但对于那些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工程师很难进入高校,而进入高校的新教师大多是刚出校门的重点高校的博士生,他们普遍重理论研究而轻工程实践。种种原因也就造成了我们现在的师资队伍的现状,当然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也就带来了难“接地气”的问题。[2]

1.3 实验设备条件受到制约

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课程新,综合性强,对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高。而物联网教学实验设备的发展也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种类少,而且价格比较昂贵,基本上每套都在万元以上,如果建立一个完善的物联网工程实验室,资金投入较大,这样就限制了学校采购设备的范围和数量,真正适合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验设备很少。上课的时候往往是三、四个同学挤在一起共用一套实验设备,程序调试时候更是多个同学轮流进行,且很多物联网实验箱很容易出问题,这些都极大消磨了教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 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物联网工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物联网工程作为一个和技术前沿、应用前沿紧密联系的新兴工科专业,必须回归到工程教育的本质上来。要做到高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与社会需求、行业需求不脱节。进而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1]

2.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框架

发挥一些新兴物联网公司的技术优势,促进联合培养人才,探索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企业合作深入推进“六个共同”(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建教师团队、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共同建设综合性的实习与就业基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2.2 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2.2.1 专业理论课教学环节

对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教学实行模块化组合,注重课程与其前导后续课的关系,注重整体优化,要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联系实际应用密切的教学模块可以邀请合作企业工程师来讲,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导,让学生在课外再到企业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操作训练,对每一门核心课程都可以选取一到两个应用点,进行“理论-实践”的课内小循环,通过这种小规模的“工学交替”训练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目的。

2.2.2 专业实践课教学环节

培养方案中针对重要核心课和具体专业发展方向一般会设置4-5门课程实践课教学环节,类似传统的“课程设计”课。对这类课程可以聘请企业资深技术工程师和自己的专业教师一起组成双导师,采取以学院导师为主, 企业导师为辅的教学组织模式,或派责任心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采取以企业导师为主, 学院导师为辅的“实践教学”。

2.2.3 专业实习实训的组织

如果说前述两种课程主要还是以在校内学习为主,企业学习为辅,企业工程师进课堂的方式。那么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实习实训环节的安排主要就是要学生进企业,每个学生都以“准员工” 身份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实训环节一般安排有专业综合实训(安排在大二下暑假前的半个月)和专业中期实训(安排在大三暑假前的半个月)两次, 在此期间学生严格按照企业员工作息时间,利用休息时间, 开展工学结合课程教学, 补齐一些专业课程, 并定期进行辅导,保证学生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完成整个学业。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学生在实习企业一边工作,一边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其毕业设计内容就是其毕业实习要做的事情,其指导工作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共同承担,成绩也由两位导师共同决定。[3]

2.3 建设工学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就必须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兼结合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是提升高素质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2.3.1 建立校企“人才互用”的长效机制

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工程师聘为学院技术讲师,可以将具体行业发展、工程生产一线的最新成果带进课堂,充分发挥他们在实践技能上的优势,弥补了学院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同时这些特聘讲师还可以积极参与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中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更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建议,使之缩短与行业企业要求的距离。此外,学院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让自己的年青教师与这些特聘讲师进行对接,增加他们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促进了学院专业课教师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特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了学院与企业的双赢。

2.3.2 学院专职教师定期“挂职锻炼”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院应出台政策鼓励专业教师脱产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挂职锻炼,逐步形成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长效机制。通过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的生产管理实践,专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掌握专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返回学院后经过深入总结、分析,还能将行业最新成果和企业的最新需求紧密嵌入教学过程,充实教学中的实践含量和实践内容,有效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我们的教师普遍学历高,理论功底扎实,这些教师进入企业也可以对他们起到好的理论把关,甚至能将自己的研究课题直接应用与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对企业效率的提高也能起到好的作用。因此也深受企业欢迎。

2.4 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4.1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顾问团”

广开门路,校企行政各方聘请物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工程师、产品经理担任专业顾问,帮助学院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信息,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咨询或决策。

2.4.2 建立校企联动合作机制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捆绑在一起,把彼此的资源进行整合。遵循资源互补、优劣抵消、共同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企业与专业院校的优势资源,将教学、科学研究和企业生产、经营等有效的整合起来,建立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即充分推进前面讲到的“六个共同”。第一企业应在与专业院校多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同的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是要逐步共同开发出更多的适合工学结合的课程,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第三是要校企打通共同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第四是校企合作共建适合工学结合教学需要的高水平实验室;第五是要共建一些综合性的实习与就业基地;第六是共同参与学生全程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来。

2.4.3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各级管理制度,实施合理的激励措施,以此作为前进的动力。一方面要保障进入企业工作的教师的利益,在教学科研工作考核,任期考核,任期评聘、职级晋升方面充分考虑,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带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保障进入学校的企业工程师的利益,要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其尽最大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进入工作岗位的企业员工。最为重要是要建立学生的激励机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本身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企业的学习,压力要远大于单纯的学校理论学习。相关负责人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人文关怀,在采用传统的奖学金激励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一些方式,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去。

3 结束语

在物联网工程这一新兴的工程技术类专业中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们初步做了一些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有一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使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得到综合训练,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达到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但我们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上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和矛盾,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陈涛.教学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

[2] 王成方.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师能力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5).

[3] 汪波,孙宝林 对经济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 (22):24-26.

[4] 韦新丹. 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5):3743-3744.

[5] 任倩倩,郭亚红. 物联网工程专业项目驱动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黑龙江教育,2013(5).

[6] 桂超,李红艳,戴志锋.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2013(11).

[7] 李红艳,桂超,汪波, 戴志锋.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J].信息通信,2014(6).

[8] 戴志锋. IT工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演进——基于应用型到卓越型的视域[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1).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55:09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9:32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15:51
改革高职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实验实训教学模式
《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之初探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45:34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19: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