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

2015-09-06 20:20李帆
甘肃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国际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

李帆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国际;背景;学习方式;启示

【中图分类号】 G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18—02

一、世界范围的教育信息化背景

总体上,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由于受到本国教育、经济、文化、技术、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仍然呈现阶段性参差不齐的水平;最发达的北美地区与边缘化最深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差异巨大,这无疑对全民教育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1年和2006年两次强调信息通信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提倡培养具有数字涵养的青少年人才。2003年世界银行指出教育信息化能够增加受教育机会,增加获取平等教育资源的可能性。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信息社会全球峰会上提出了其在发展中国家教育公平和教育改革中的巨大潜能。

这些国际组织一直致力于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推动落后地区的教育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公平,召开成员国地区会议,提供策略和方法;各国政府也普遍意识到了教育技术的潜力以及对各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进作用,而起草或制定了相应的国家范围内的政策,并提供专项资金;作为基础设施与服务的相关IT企业也逐渐成立了专门的教育市场部、开发教育类别的设备和软件应用,甚至一些大型企业如微软公司已经开始着眼于教师培训。

即使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都已基本步入综合协调发展的轨道。在教育信息化进程相对成熟的北美和欧洲,以及个别亚洲国家中,教育技术的发展路线却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强调以强大的技术来推动教育发展,从而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法国和德国则侧重于职业教育信息化,以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向发展;韩国高度重视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英国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信息技术综合于学科教学的国家。对于这些在教育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他们现阶段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了“以人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而对于亚太、拉美、以及中东地区,在尚未完全洞悉教育信息化的驱动本质的前提下,如果冒昧地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洪流中,跟风发达国家,是无法有效地将ICT的潜能转化为教育效能的。例如,泰国忽视了自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教育和技术的整合性,盲目借鉴新加坡“随时随地学习”的第三阶段规划,提前部署一对一的学习环境,而没有完善的评估系统,也没有长期的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势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他们更疲于去解决教育的最基本的需求问题,而无暇他顾。

总的来说,中国的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相对平稳,但仍然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同时,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时,我们所缺乏的是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缺乏亮点。在现阶段看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必须要细化目标,合理配置资源,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舍本逐末。我们应该在“生机比”等这些数据的背后,到达更深的层面。合理规划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灵活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有优质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注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构建有效的成果评估体系。

二、学习模型转变学习方式

近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下发生了革新,具有更高自主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学习模型已经日趋成熟。在普及型的信息技术驱动下,公众通过非正式学习渠道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了新的潮流,例如慕课、Coursera、知乎等。在技术对教育的反作用力下,原有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全面支持和推进教育信息化,而到了必须变革固有形态来顺应信息化发展、培养具有数字涵养的新时代人才的时候。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必须更加精确地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内在结合点,不能罔顾这一反作用力。从教育目标来看,新的模式更为接近UNESCO早年提出的 “Learning to become”这一目标,这绝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的正规教育,而是仍然以此为基础,提升自主学习的空间。2014年6月UNESCO曼谷办事处前任理事Mr. Sheldon Shaeffer在东南亚地区会议上指出,我们所需要的学生,是不仅会回答问题,更会提出问题的学生。以现在国内盛行的Coursera为例,人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工作需求,不受限制地自主选择课程学习来解决自身在求知方面的问题,而这些免费的优质课程的提供者通常为知名的大学和国际组织,同时还可以获取相关认证证书。 从教育的提供途径来看,我国的中小学增设兴趣班、普通大学以及职业学校提供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增设老年大学和开放性大学等都是明证。从教学方式上看,信息技术已经开始逐步整合应用于其他学科以及整体的教学活动中。

三、对于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2008年,中央教科所的专项资金项目研究成果《中国教育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指出了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我国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根据《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2014)》,我国现阶段缺乏有效的“战略规划-行动计划-评估与建议”的机制。UNESCO总部ICT主任苗逢春教授在近期的一次访谈中说道:“我比较推崇教育信息化案例是新加坡和韩国。这两个国家共同的特点恰恰是我国信息化欠缺的。”他明确提出了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其“15年一贯,5年一期”的系统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寻求渐进式发展路线。其次,政策的制定应该以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不仅要注重政策的顶层设计,更要重视底层实施。这就意味着,内涵式的教育信息化,必须更注重以学校为单位的全员教师ICT能力提升。所以,只有国家顶层政策的合理的连续性多元化设计,才能取得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成果。

由于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相较于亚洲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文部省五次制定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纵观日本2001年、2004年和2009年的三次国家信息化战略,不难看出日本不仅从未停止基础设施和数字资源的建设,而且已经步入ICT高度化应用时期,开始部署全民的数字化社会。日本有一处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是它在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实行的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参与合作,公费和私费并举,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所以,政策的实施要以政府为主流,社会其他机构企业多元化投入,渗透到最小单位。

在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我国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缺乏一套建设标准,而现阶段应该更侧重于现有优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拓展,而并非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去开发全新的数字教育资源。

为了有效利用数字资源,教师的ICT能力至关重要。除了韩国和美国,新加坡的ICT综合导师计划值得一提。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ICT专业发展框架,并且已经将教师能力提升作为重点之一放到了教育信息化第三期发展规划中。新加坡ICT导师计划更具有灵活性,更适合我国教育现状发展不均的特点,比起现有的通过一些在线课程进行教师职内培训更具有实际效果。ICT导师计划的目的是让教师能够将运用ICT整合于各个学科,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由国家培养专业的ICT导师,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流动式教师培训,并且协助教师整合ICT于其他学科课程。

政策的顶层设计到细微末节的政策实施,再反馈到政策制定者,进行下一轮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定,必须依赖于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成果评估机制。中国香港有着官民机构“双管齐下”的评估系统,即香港考试及评估局和香港教育局,这也是值得借鉴的地方。其次,智利自2011年开展的全国性学生ICT技能水平测试,有效地对学生现有ICT能力进行分级和评估,也值得我国学习。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我国教育信息化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对其他国家的成果经验有的放矢,不能盲目跟风,而要紧密结合自身发展而进行筛选和借鉴。中国现阶段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两方面,形成高效的评估机制,制定可持续性的政策,拉近教育信息化与亚太地区领先国家的差距。中国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竞争力,就必须在推动信息化战略时,积极地应对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周南照 2008《中国教育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进宝,张晓英,赵建华,吴砥 2014 《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201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吴砥,杨浩,尉小荣,朱莎 2014 《国际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2014-201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中建 2005《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建议书专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王晓辉 2008《全球教育治理-国际教育改革文献汇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国际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改革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