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云
摘 要:“问题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自由、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置于问题中,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充分提供自由讨论、质疑、探究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的全面发展,实现知识体系建构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导学;合作探究;自主展示;反馈矫正
“问题引领式”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程标准中的人才观使素质教育有了新的内涵。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也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教育的目标。“问题引领”式课堂提出了以问题为主线的“主导设计,主体探究”课堂教学策略,探索、实践了“问题导学、合作探究、自主展示、反馈纠正”四环节的新型教学方式,旨在打造高效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问题导学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有问才有思,有问才有题,有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环环相扣的问题系列,创设思维情境,营造主动参与、积极讨论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探索,解决问题甚至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在问题设计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启发性原则,教师设计问题时应从某个角度入手,进行拓展性的“问题”设计,启发学生“小中见大、层层深入、揭示规律”;(2)整体性原则,问题的设计应该是对本堂课知识点的一个整体构建,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索、体验、评价及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必须是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努力激发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落实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在同学中间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对文本理解上的偏差,为他们把握好方向,将共性的难点记录下来,等到探究结束后精讲点拨。通过与学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从中学会分析、归纳、解決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简单问题力求让学生在本环节自己解决,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取新知识成功后的喜悦。
三、自主展示
高中生不同于小学、初中生,他们更加理性,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错,而导致自己的颜面受损。所以要求在此阶段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多鼓励,多表扬。自主展示也要改变以前在座位上说出答案,流于形式的展示方式,要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让他们像老师一样对问题进行阐述,提出自己的所想,充分展示才华、体现价值、感受成功,从而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活”起来。
四、反馈矫正
有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实反馈和矫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上一个环节的自主展示,可以充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理解尚未到位的要积极引导,以达到目标;对讨论中新的生成的要点,要大加赏识,开拓思路,促成新飞跃,实现动态生成,推动学生获得新知。要注意的是对自主展示中发现的个别不足要借助讲解等方式加以补救;对自主展示中动态生成的新增长点,要及时鼓励、引导它们的生长。总之,要通过反馈矫正促生成,通过反馈纠正促发展。
在“问题引领式”教学中,学生成为合作中的主动者,积极自觉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认真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写读书笔记,相互之间探讨交流,能大大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当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知识面,很容易出现“不速之客”,这对老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要求,要求不断地“充电”,在促进自身进步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纪立建.构建简约高效的政治课[J].中学教学参考,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