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提质,构建和谐教育生态高位均衡,办人民满意的丰台教育

2015-08-29 20:42于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丰台丰台区教育资源

于萍

在深化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丰台区综合考量区域定位和教育发展现状,明确了“把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的改革目标,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均衡发展置于首要战略地位,调整资源布局,创新教育治理,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综合改革之路。

立足区域功能定位,构建和谐教育生态

丰台区位于北京市城区西南,地域东西狭长,区域内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均衡。作为“北京教育新地图”上的城市功能拓展区,丰台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高地”。从整体上看,丰台区教育布局还不够合理,优质教育资源较少并且区域分布不均。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如何解决基础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问题,成为丰台区落实城市功能拓展区定位,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立足于区域定位,综合考量教育发展现状和内外环境,丰台区提出了“教育生态”的战略理念,按照“一带、两点、多集”的教育发展思路,打出以“布局调整”“内升外引”“集群+集团”“内涵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组合拳”,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丰台区将“教育生态”的特点概括为“全面、均衡、开放、可持续”。和谐的“教育生态”是以均衡的、良性发展的大环境为前提的,这就要求丰台教育在改革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办出特色。教育生态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系统,只有其内部各元素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整体的进步。作为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都是教育改革应该关注的重要环节。

由此,丰台区锁定教育的发展目标:“总量满足社会需求,布局满足服务半径,规模满足办学需要。”在教育改革中,突出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和办学中的两个主体地位;实现学校之间互相支持、互相补充、资源共享;促使学校和社会之间融合发展,学校体育设施等资源面向社区开放,使学校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增强学校和家长互动,以构建和谐教育生态着力破解择校难题。

内升外引,把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

针对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丰台区以“存量突出整合,增量突出规模”为原则,梳理各类教育设施用地,科学规划教育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使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有效布点。以“内升为主,外引为辅”的方式,提升原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质量,扩大辐射面,合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资源的供给,构建教育新地图,真正做到“把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

2014年,丰台区增加了初中校(含校址)9个,小学校14个,优质教育资源增加了6个,为小学新增优质资源学位1724个,占小学招生总计划的13%,为中学新增优质学位1152个,占招生总计划的14%,幼儿园增加学位近5000个,优质教育学位增加达到4000多个。2015年,丰台区将新增优质资源校20处(初中6校(址)、小学15校(址)、特殊教育学校1校(址)),新增优质资源学位近3000个。通过多种举措,实现每个片区有3-6所优质校。2015年,初中一年级和小学一年级优质资源学位数将达到总计划的近七成。

1.对内挖潜,整合教育资源

在深入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丰台区对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了合理分类。经过多年的发展,丰台区有一些优质的、得到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教育资源,这一部分资源需要得到充分利用和扩张,进一步发挥其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丰台区也存在一些薄弱学校,针对这类学校,丰台区因校制宜,根据学校具体发展状况和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或改造。

首先,丰台区鼓励区域内优质学校建立分校,扩大优质校的辐射范围,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百姓。2010年至今,丰台区通过内升的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辐射学校11所,共39个校区。丰台五小建成了科丰校区、鸿业兴园校区、银地家园校区、京铁家园校区、万柳分校;丰台一幼除了丰台东大街本园外,还建有民族分园、丰益分园、草桥分园、东铁营顺八条分园,形成一园五址的办园规模………

5年间,丰台区整合相对困难和薄弱校19所。此外,面向未来教育发展,丰台区还对区域内的薄弱教育资源进行动态的、立体的调整。在综合考量教育布局和全面分析未来几年各阶段学生数量的变化后,丰台区计划在4-5年的时间内将目前硬件设施较差、师资薄弱、生源不足的小学改造为初中办学点,为将来数量增多的初中阶段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用地。在完成这一阶段的历史使命后,这部分教育用地将会被实质性地空出来,成为学生综合活动和职业体验的基地,通过教育资源的有序流动,真正实现校内外的整合、体制内外的整合。这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实际功用的转变,将薄弱教育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改革方式,被称为是“看得见未来的改革”。

2.对外拓展,引进教育资源

在充分利用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丰台区采取“外引”策略,在北京市范围内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存量,提高增量,为丰台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发展,丰台区实施“六引工程”,即引进名校办分校、引进专门教育研究机构或高校办附属学校、引进优秀的学校管理团队、引进骨干教师、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富有实效的研究项目。

首先,引进区外名校到丰台办学。截至目前,丰台区共引进人大附中、清华附中、民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北京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大附小、芳草地国际学校、海淀区实验小学等多所名校,已建成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芳草地国际学校丽泽分校、清华附中丰台学校、北京八中怡海分校、实验二小怡海分校、海淀区实验小学丰台分校等多所名校分校。

其次,引进高校办附属学校。在右安门地区建立北京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翠林小学更名为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丰台实验小学,在云岗地区建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和附属云岗小学,在花乡地区建立首都经贸大学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今后还将继续引进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endprint

第三,引进科研机构办附属学校。目前,丰台区已引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引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引进北京教育学院建立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等。未来几年,丰台区将逐步扩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范围,建成从幼儿园至高中的多校区基础教育集团化优质教育资源连续体。

近年来,丰台区通过引进这三类优质教育资源共建立25所学校。2015年9月,丰台区还将有另外三所外引优质教育资源校开始招生。据统计,目前丰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达56所(91址),优质资源占全区学校总量的55%以上,能提供63%以上的优质学位。

在未来几年内,丰台区还将继续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建成多所名校分校,希望通过这些举措,使全区7个区域-东南片、东北片、中片南部、中片中部、中片北部、长辛店(西片)、王佐镇(西片),每个区域都至少拥有一所优质中学,建成教育高地,从而在全区构建合理的教育生态。

此外,为提高优秀教师比例,优化区域教师队伍结构,截止2014年8月,丰台区已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教师60人。其中,特级教师44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6人;引进人才单位扩大到13所,包含市级示范高中、区级示范高中,还有普通的纯初中校;引进人才的学科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体育等8个学科。

“集群+集团”,以机制创新推动综合改革

1.贯通教育资源,建设教育集群

“集群”是丰台区在深化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的重要创新,是通过整合一定区域内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校外教育及社区地域教育资源而形成的教育自治组织,通过“规范化管理”,实现区域教育多向合作、交流、互动及其先进文化、优质资源的共享。

何谓“集群”?“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有各种动物、微生物,这些生命在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相生相长,共同造就了一个精彩、繁荣的世界。而一个集群就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只有各个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协作,和谐共生,才能造就良好的教育生态。”丰台区如此诠释教育集群。

“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的教育集群机制建设,是丰台区在分析自身教育现状和借鉴国际现代学校制度先进理念基础上的大胆尝试,是区域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的教育治理实践创新。事实证明,这个尝试是先进而有效的,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和肯定。在2015年4月底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中,国家督学、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尹后庆对教育集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教育集群让他看到了理想教育的缩影。

作为丰台区教育综合改革“组合拳”的重要环节,教育集群在打造区域和谐教育生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它解决了学校各自为政、缺乏交流的弊端,进一步发挥示范高中和优质校的示范带头作用,做到强弱联合和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了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一:集团内的资源共享

2009年,北京十八中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联合办学的尝试是集群建设的最初探索。这两所学校在独立办学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享受到了市级示范高中的优质文化课教学,北京十八中的学生享受到了音乐专业院校师资的教学。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是集群最初级的发展形态,也是其最普遍、最基本的功能。

硬件共享。集群内的各教育单位可以无偿使用成员单位可共享的物质资源,包括各校图书馆、操场、实验室、电教室、多功能教室及其他功能教室和专用教室,各校教学设备、仪器、图书等也实行共享。例如,在东高地教育集群中,教育资源不够完善的学校可以向北京航天中学申请借用礼堂举办大型活动,航天中学根据具体活动安排无偿为其提供便利。

师资共享。在集群的合理配置下,集群内的教师可到其他学校开设课程,通过师资的有序流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例如,在方庄教育集群中,丰台职业中心校的教师可以为东铁营一中等普通中小学校,提供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给集群内的学生上动漫制作、卫生保健等职业课程。

课程、活动共享。集群可以组织教师、学生随时随地到优质课开设成员单位听课,同时,集群内各成员的课程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共享。各成员单位之间还可以合作办学,共同开发新的课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学习课程立体化体系。例如,在方庄教育集群中,北京十八中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共享音乐课程,以“新音乐教育”为试点探索普通中学与专业艺术院校合作教育的有效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音乐教育新体系”课程,将“音乐教育新体系”建设引入教学实践。

文化共享。集群是一个区域内的教育自治组织,集群内的各成员单位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但是在集群共同发展的背景下,各成员单位可以形成共同的教育特色和文化理念,打造区域特色教育品牌。例如,“航天文化”是东高地教育集群的文化特色,集群内的各单位充分利用区域优质的航天教育资源,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教育氛围,培养航天后备人才。

案例二:治理与自治

“政府主导”是集群自治的前提。在集群中,政府代表行使召集人角色,主持集群成员大会及其理事会的工作;政府代表塑造善政的角色,协调整合利益分歧,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通过宏观调控促进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在此基础上,集群内部实行教育自治。

集群尊重每一所学校自己的运作方式和发展模式,学校充分享有发展权和自主权。同时,集群内部分析区域教育发展的内外环境,形成共同认可的集群教育治理模式,研究区域教育发展问题。目前,教育集群有四种发展模式:一是集群成员大会管理模式,由成员单位、服务对象、政府部门、专家团队的代表组成,下设集群理事会和集群监事会。理事会将街道纳入其中,主要负责对日常的教育问题进行方向性决策。监事会包括当地的公检法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理事会的工作,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制度化的保证。方庄教育集群采用此发展模式,定期召开集群成员代表大会,大会代表由成员单位选举、推荐的法人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区代表、政府代表等组成,共同商讨区域教育大事。方庄教育集群还设立集群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内部事宜并提供法律咨询,该委员会的调解具有法律效力。endprint

二是专家委员会管理模式,由集群牵头人负责,组建专家委员会,规划集群工作,对重大项目进行论证、咨询和指导,梳理并提供研究成果。东高地教育集群采用的就是专家委员会制度。东高地地区是北京著名的航天城,是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有大量的专家资源,他们参与到集群管理当中,为区域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三是理事会管理模式,设定理事长,理事来自不同学段的教育单位。南站教育集群采用此发展模式,邀请有能力参与教育发展的人组成理事会。

四是制度化管理模式,实施牵头校轮值制,设立管理中心。

在集群的教育治理中,每一个教育主体都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创建过程,调动了每个教育主体的内在动力。集群吸收了更多利益主体的参与,这是创建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所在。多利益主体参与集群建设,让每一个个体的优势都服务于集群,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

案例三:发展融通

教育集群打破了体制机制的限制,为所有成员单位提供了共同发展的平台,也为集群内的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贯通了各学段学生出口。从发展历程看,教育集群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以资源共享为主要功能的初级形态,以课程为中心的区域生态教育共同体的中级形态,以打通各学段学生出口为核心的区域教育共同体的高级形态。

以方庄教育集群为例,集群内学校办学层次呈正态分布,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校外教育及社区教育等。横向上,集群突破了学校间的边界,充分发挥集群内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作用,实现了资源的开放共享和优势互补。纵向上,教育集群打破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学段壁垒,探索学段衔接,使教育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同时,集群实现纵横融通,打破学校和学段的限制,制定通盘计划,形成了一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前后衔接的完整的国际理解教育培养体系;加强集群与社区互动,建设社区支持教育、教育辐射社区的生态文化圈,在方庄地区形成理解教育、关心教育、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

教育集群更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在于,通过教育治理影响区域内的社会治理。在参与教育治理的过程中,培育公民意识和社会治理的理念、能力,使人民亲身参与到对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的规范和管理中。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

目前,丰台区共建立了东高地、方庄、云岗、南站、丰台镇、马家堡、卢沟桥、长辛店8个教育集群。预计到2017年,丰台区共建成16个教育集群,让集群成为区域内普遍的教育自治组织,在组织内统筹教育资源,实现共同分享、共同治理、互惠共赢,营造欣欣向荣的教育森林生态系统。在政府的主导下,真正实现教育领域的人民当家做主。

2.穿越地域边界,打造教育集团

除教育集群外,丰台区还建立以名校为主体,以自身贯通发展或者带动弱校、新校为发展方式,以统一的校园文化建构为载体的名校教育集团。教育集团可以穿越区域的限制,最大化地释放优质教育资源的能量,扩大现有优质资源的影响力,使名校办学方式得到有效复制,让最好的教育延伸到最需要的地方。

例如,作为北京市重点中学和首批高中示范校,北京十二中跨越了地域的限制,除本部之外还在东高地、张仪村、洋桥、房山等地区建立了6所分校(含附属小学、幼儿园),扩充为一校七址,发展成为跨越幼小中高多个学段、一校多址的教育集团,成为丰台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随着位于丰台桥南的原丰台实验小学合并到丰台五小,成为丰台五小科丰校区,丰台五小成为一所拥有北大地本校区、科丰校区、鸿业兴园校区、银地家园校区、京铁家园校区、万柳分校的,跨越多个地域的一校六址的教育集团……

不同于教育集群,教育集团是跨越地域限制、在不同区域内拥有多所分校的一体化学校,集团内部实行统一管理,在办学理念、统筹规划、资源调配、师资培训、教育科研、学生培养等方面统一协调和管理。各校区又具有各自发展特色。虽然集团和集群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但是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教育集团要穿越集群的限制,到另外一个集群里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只有赋予教育集团“穿越性”,实现教育集群和教育集团的交融贯通,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教育生态。例如,北京十八中本部在方庄教育集群内,作为集群的龙头校要为集群发展服务,同时,北京十八中还是一个教育集团,在马家堡教育集群里设立了西马校区,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周边区域学校。

质量提升,为学生素质发展提供保障

“人才强教”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丰台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骨干校长、优秀青年校长培养计划,实行分层分岗,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养;为每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的规划,分阶段培养,构建骨干教师梯队,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丰台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三爱”教育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手段,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内容,加强体育、艺术及科技教育工作,挖掘学校和社会资源,开展学生自愿参加的体育、艺术、科技等各类兴趣和社团活动,构建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互融通的教育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编辑 王雪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丰台丰台区教育资源
丰台区各级工会为防疫一线送上“娘家人”慰问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解码丰台
北京市丰台区超声质控调研分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北京丰台公交车起火 致1人当场死亡
东丰台年画
北京市丰台区社区治安防控中公民参与情况研究
北京市丰台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