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2015-08-28 23:05陈鹏顾宇王明月
卷宗 2015年8期
关键词:就业培养大学生

陈鹏 顾宇 王明月

摘 要: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就业能力不强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就业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就业,高度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随着各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大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重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增强就业竞争力,促进市场和大学培养有效对接的途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1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鼓励自主创业

鼓励创新创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活动。重视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邀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担任兼职班主任或指导师,进行指导。

高校可以面向全体大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将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可以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2 创新学生管理办法,促进市场与学校有效对接

2.1 校企合作新模式

成立就业类相关俱乐部,这是校企合作的产物,也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和管理的就业技能培养的组织。俱乐部广泛开展各种学术性 ,实践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就业素质和能力、激发大学生就业热情、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使大学生就业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以前,得到有效、先进的就业培训,实现大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互动、知识的实用性转移。同时也是吸纳更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2.2 学生培养新模式

设立虚拟定向培养班。培养班采取课余时间上课,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商制定。相比较定向培养班,虚拟定向培养班更具有普遍性和灵活性,对广大学生更受益,企业更容易接受,充分达到共赢的效果。虚拟培养班针对不同年级分为4个层次课程,1年级基本的能力素质培养;2年级就业能力培养,职业和行业分析;3年级公司系统培训和岗位培训;4年级提前顶岗实习就业。班级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與此同时,邀请企业领导担任兼职班主任。虚拟定向培养班的课程弥补了学校的单纯理论教学,培养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就业做好铺垫。

3 营造浓厚氛围,重视日常管理

3.1 营造企业进校园的良好氛围

高校应该本着“早介入,早培养,早动员,早选拔”的就业培养原则进行学生培养,就是企业早介入,学生早培养,学校早动员,市场早选拔。企业提早进入学校对学生培养意义重大,学生可以更早的接触社会,对未来的职业和行业有着更明确的认识,帮助做出准确选择,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学生早培养,就能更好的做好学生培养计划,更好的为同学服务。学生早动员,就能提前做好准备,更好的把握就业动机。企业早选拔,鼓励企业提早进入校园,参与学生管理,参与学生培养、实习和就业的全过程,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3.2 营造业余活动浓厚的就业氛围

各高校积极开展职业生源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就业知识大讲堂,素质拓展等就业指导和能力培养类活动,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不仅培养同学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营造了浓厚就业氛围,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铺垫。

3.3 营造课堂传授与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氛围

各高校重视任课老师的能培养,增强老师的实践能力,积极鼓励任课老师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及时将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和行业发展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吸引力。使课程传授的内容与未来学生就业更好的结合,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的理论基础。

4 把握“四个重视”,突出重点,做好细节工作

4.1 重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

高校建立学院、专业、班级、寝室四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利用信息媒介,努力让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晓、用好政策。把握国家基本动态,结合自身情况,更好的服务社会,促进同学们知国情、接地气、转观念、长才干。

4.2 重视就业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与用人单位交流,重视就业基地建设,积累更多的校企合作单位和就业单位,基地建设的越多,高校手中的砝码越多,优中选优,强强联合,为同学们搭建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3 重视毕业生资源

高校毕业生资源是高校就业工作潜在财富,高度重视毕业生群体,做好校友群的建设和维护,做好毕业生回访工作,充分发挥毕业生的作用,实施一个优秀毕业生带领多个应届毕业生的方案。通过毕业生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邀请毕业生进行经验分享,担任学生就业小组的指导老师。

4.4 重视就业困难毕业生

加强对就业困难、家庭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真正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5 协调好企业、学校、老师、学生四者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协调好企业和学校的市场和生产单位关系,采取多拜访,多交流,多反馈,多合作的方针;协调好企业和学生的市场和产品关系,采取多座谈,多参观,多实习,多教导的方式;协调好企业和老师的市场和工程师关系,采取积极进行基地学习,邀请企业领导担任客座教授,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协调好学生和老师的产品和和工程师的关系,要求老师对待学生要有诚心,要用心,有信心;协调好学校与学生的生产单位和产品关系,单位的选材好比学生的生源地,单位的加工程序好比培养方法,单位的包装好比学生的实习,单位的营销好比学生的就业,每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最重要的环节:质检,教师的质检部就是教学督导组,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质检部,宏观是社会,积极开展用人单位走访和座谈会。微观就是毕业生,开展毕业生座谈会,指出存在问题和提出宝贵建议,对学生培养,教学方案制定,就业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04).

[2].余新丽,刘建新.基于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的实证研究[J].2006(12) .

作者简介

陈鹏(1987-),男,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顾宇(1982-),男,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已毕业),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明月(1984-),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已毕业),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