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南是民族资源较为丰富的边疆省份,为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学课程在地州高校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云南地州高校,民族学课程应该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实践教学、名著选读四个方面开展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云南;地州高校;民族学;教学
1 基本概况
民族学是一门以古今民族为研究对象,运用现状和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各个民族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形态及经济类型、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文化变化规律的学科。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国境线长4060平方千米,下辖16个州市,其中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在州市中,除迪庆、怒江和西双版纳州外,均设有高等学校,它们是:大理大学、红河学院、玉溪师院、文山学院、昭通学院、楚雄师院、临沧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保山学院、德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普洱学院、西双版纳教育学院等。云南有世居少数民族25个。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统计显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33.7万人,占总人口的33.37%。其中,彝族人口为502.8万人,占总人口的10.94%;哈尼族人口为163.0万人,占总人口的3.55%……回族人口为69.8万人,占总人口的1.52%,傈僳族人口为66.8万人,占总人口的1.45%;拉祜族人口为47.5万人,占总人口的1.03%。
近年来,云南省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升学率和录取率,保证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受教育权利,稳步推进民族地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积极贡献。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云南地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约占到地州高校学生总人数的30%左右。
在云南,高校将是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基地和窗口,起到宣传示范的作用,是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实践中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族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前,就地州高校看,除大理大学有民族学硕士点,开设专业的民族学理论课程外,其他高校的民族学均为选修课,专业教师的配备也是参差不齐,因此难于适应民族学的教学与科研。应该说,为了构建云南民族团结示范进步区,云南省地州高校均需要在本科教学实践中开始必修课性质的民族学课程。如何开展民族学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 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民族学的基本理论较多,我们认为,有三个理论是相当重要的。一是文化进化论。文化进化论是19世纪中叶西方民族学界产生的第一种民族学理论。进化论的学者们主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
二是文化传播论。文化传播论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产生的西方民族学理论。文化传播论的学者们反对进化的观点,认为,人类文化的类似性可以用文化传播的概念来解释,一旦产生后,便开始向各个地方传播。各民族的文化并都是自己创造的,而是从世界上传播着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借用了某些东西。在一定的地区内,若干文化特质或因素构成一定的文化圈。因此,文化传播论学者们被统称为“播化学派”或“文化圈学派”和“文化历史学派”。
文化冲突理论是当代国际关系领域中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观点,最早由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并在他后来的著作中完善。亨廷顿认为,当今世界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冲突的背后原因不是宗教与经济的冲突,而是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文明冲突论的核心在于将文明看作国际关系重要的变量和国家事务中国家行为活动的基础。文明之所以是后冷战时代国家冲突的核心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因:1、冷战后东西方对峙的结束,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忠诚度下降对文明的忠诚上升;2、冷战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主义的出现;3、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地球日益的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之而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出现;4、冷战后东西方对峙的结束使宗教和文明填补的权力的真空。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六大文明,即儒家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未来世界的冲突将以这些文明之间的冲突为核心。。
其他民族学基础知识还包括族群、民族、氏族制度、家庭婚姻、親属成为制度等一些基本常识,它们是构建民族学学科体系大厦的砖石与沙灰,需要学生了解和认知,把握其核心内涵。
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就是理论联系实践,是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检验的一个过程,同时反过来又可以用理论指导实践。民族学课程最重要的就是田野调查,也称人类学田野工作(Anthropological Field Work),它是民族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英国人类学家塞利格曼曾声称:田野调查工作之于人类学就如殉道者的血之于教堂一样。在充分学习和掌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知识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以试着对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田野调查,撰写调研报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 名著选读
反映民族学成果的世界名著颇多,笔者在这里重点推荐《古代社会》与《金枝》两部名著。
《古代社会》:《古代社会》 (Ancient Society, 1877)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1818—1881)历经40年的研究、考察、搜集资料而写出的一部巨著,在这部著作中,摩尔根根据对美洲各地印第安人的考察,对古代希腊、罗马历史的研究,对亚洲、欧洲、澳洲部落制度的了解分析,证明了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确定了人类社会最初都是母权制的,从母权制转为父权制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说明了家族随着社会发展而演进,从血缘家族,群婚家族,对偶家族,父权家族,到单偶家族,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
这本书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以原始社会历史研究的具体资料,丰富和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因而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视和评价。
本书共分四编,第一编《通过发明及发现而来的理智的发展》,对整个人类的发展进行概述;第二编《政府观念的发展》,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希腊、罗马、澳洲土著、希伯来人、苏格兰克兰、爱尔兰萨卜特等氏族制度的分析,阐明人类社会结构的发展历程;第三编《家族观念的发展》,通过分析印第安人、夏威夷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南印度人的家族亲属制度,说明家族制度的发展进程;第四编《财产观念的发达》,分析了财产观念的出现和发展,“从野蛮时代的零点出发,现在则变成支配着文明种族的心灵的主要热望了”。
这部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著作,对后来许多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材料和观点。
《金枝》: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J.G.弗雷泽(1854-1941)的著作。弗雷泽认为,“巫术先于宗教”的第一人,一生至为勤奋,著述甚丰。人们是这样评价他的:“将来后代评价我们这一代人的工作时,只要开出弗雷泽的著作目录来,就足以驳回关于我们无能的指责。”在弗雷泽的众多著作当中,《金枝》一书最为知名,并使他在世界学术界获得了崇高声誉。
《金枝》缘起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一座神庙的祭司被称为 “森林之王”,却又能由逃奴担任,然而其他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他日夜守护的一棵樹上的一节树枝,就有资格与他决斗,就能杀死他则可取而代之。
这个古老习俗的缘起与存在疑点重重,为此,作者目光遍及世界各地,收集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的丰富资料,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中抽绎出一套严整的体系,并对巫术的由来与发展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展望。
和其他专著有所不同的,《金枝》文笔清丽,义理明畅,对世界各地习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加上众多耐人寻味的观点和评论穿行其间,全书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绝少呆滞和陈腐的气息,读来兴味盎然,令人不忍释卷。
参考文献
1、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重要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庄孔韶主编:《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林耀华:《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杨庭硕:《教学改革应立足于民族学学科特点》,《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作者简介
侯兴华(1975-),男,傈僳,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东南亚民族与民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