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凤
【摘要】新课程在持续深入的同时对学生学习数学标准和能力也要持续的提升。很多学生对数学观念都不是很积极,没有兴趣和信心,使得在数学科目上出现了很多的学困生。凡是都要有两面性,对学困生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具有暂时性和可塑性。改变他们的成绩是教育一件大事。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8-01
面对数学学科的学困生,小学教学教师要有实际有效的方式应用到教学中,对学困生要进行帮助和改变。这就要对数学教师的观念做彻底的改变,对教师自身进行转化。新课程目标的实质要求是要真正理解和执行,了解教育和教学是对所有的学生全面数学发展,是针对学困生的数学发展。
1.学习困难生的心理和成因
在数学学科中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师的偏见或者是家庭和学生本身引起的,也有的例子显示是因为其他同学瞧不起排斥造成的。
学困生的产生还和学校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对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力,有的学生接受的程度高,有的学生接受的程度较低,这样教师带动学生的求知欲就会有所不同。有的教师讲课的节奏高低起伏不同,要求不同,而采取的模式又过于刻板,所以就对一些同学来说消磨了兴趣,也很难适应,接受的知识又不能全部的吸收,渐渐的对新知识有了抗拒也没有了自信。
2.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学困生自身的因素教师无法改变,教师要从自己的态度、言行,举止上找方法,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学困生。(1)主动亲近学生。在春天,有一天,很热,我们穿着秋衣还想把袖子挽起来。而同学们课间活动量很大,一上第四节课,我见坐在前排的学习成绩很差的郭韵涵同学满脸亮晶晶的汗滴,再看他穿的衣服,里边是厚毛衣,外边穿着加棉外套,一看就觉的很憋闷,我没开始讲课,先走到他那,告诉他,快把外套脱下来,他赶紧脱了下来,然后,看着我微笑了很久。以后,数学课,他很认真听,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及时表扬他,他学习进步更大了,他的妈妈告诉我,说我把他的孩子当成了自己孩子看待,孩子很喜欢我,孩子一定要送我一个礼物,我说礼物没必要,只要孩子有进步,老师就高兴。那年升级考试。这孩子数学考了93分。我想是我的一丁点的爱心给了他的学习动力,使他改变了。(2)不能有偏见。我班有个眼睛很小视力很低的学生,叫刘成奥,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我知道后,心想肯定是个垫底的,以后我就没过问过他的学习和作业。可是,有一天,一个同学告诉我说,老师刘成奥老跟我们说话,我猛然觉得,同学们谁也没放弃他,家长也没放弃他,而我当老师的怎么就放弃他了呢?他也是我的学生呀。以后,每次数学课,我都给他留几分钟,帮他理解题意,多次让他到黑板上做题,鼓励他遇到不会的要举手,对他说,你的眼睛不好用,你就好好用你的耳朵听吧。以后,小成奥很努力,基本能完成作业,我对全班学生说,刘成奥眼睛那么不好用,他还能完成作业呢。小成奥听了,更努力了。春节期末考试,他数学得了91分。我为刘成奥的努力感到骄傲,为我的付出感到欣慰。(3)因材施教。我班有个很奇怪的学生,叫陈浩东,就是一次作业也不交。老师多次和他谈话,他还是一个字也不写,跟他说话,他就会点头和摇头,他使我很郁闷。可是有一次,我说谁到黑板上写这道题,我发现他举手了,我赶紧叫他,并且他做对了,我对全班学生说看陈浩东在黑板上做对了,他真了不起,他真牛。从那后,他还是不在本上写作业,但是每次举手到黑板上写,并且还能全对,我对全班学生说,陈浩东真神了,在黑板上做了8道题全对。我每天让他到黑板上做题,每次都作对了,我鼓励他,他脸上洋溢着微笑。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想我宽容一下吧,他不在本上写就算了,只要他学会了就好,那在本上写也不是为了学会吗?殊途同归吧,我自我安慰自己。
在年级增高的同时学困生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多,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已经是所有在校教育工作者所共同思考的問题。对学困生要有更多的照顾和关爱,在没有关爱的教育中是不会有学习兴趣产生的。在很多的实例中表明教师的关爱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关心学困生的自尊和人格,持续的保持教师的爱心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数学知识相比其他的学科来说可能过于抽象,小学生对形象思维比较熟悉,而对数学的逻辑思维需要很长时间的过渡。在班级的活动中教师要对表现良好的学困生多做表扬,善于发现和寻找他们的优点并对其鼓励。因为学生的认知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要实行分层评价,尤其是对学困生来说,如果只用一种标志来做标志只会消失掉学习的自尊心和信心。
3.结语
教育是重复性的工作但是时光却不能重复,所以对小学的教育要充分的重视。教师要把更多的亲情、“爱情”、友情给学困生,把更多的关心、耐心、热心给学困生,使他们这片枯黄的小草变绿,使他们这片污染天空变蓝。
参考文献:
[1]王恩国,刘昌,赵国祥.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加工速度与工作记忆[J].心理科学.2011(04):3-10
[2]熊建华.中学生数学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03):5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