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柏坡统战文化及当代价值

2015-08-20 10:48刘兰君冉世民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西柏坡协商时期

刘兰君++冉世民

2015年5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层面首次召开统战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发展新高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成为新形势下指导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从1950年至2006年56年间,共计召开过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时隔9年,全国性的统战工作会议再次召开,并调整为“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将会议的规格从部委层面上升为中央层面,体现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统战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西柏坡是我国统战文化和多党合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央统战部在这里组建,新型政党关系在这里形成,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创新和革命实践,谱写了党的统战工作史上的辉煌篇章,积淀了伟大的西柏坡统战文化理论和成果,深刻蕴含着党对统战工作的艰辛探索、成功实践、宝贵经验和深层规律,对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铸就了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的政治基础

西柏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中央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统一战线法宝,从根本上推翻蒋介石反革命政权,完成对中国政治制度建设蓝图的刻画,初步奠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历史时期。

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站在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折的历史方位,审时度势,展开了许多开创性、探索性工作,建立起了最为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解放区,颁布实施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梦想,并及时纠正了土改中“左”的错误倾向,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阶级基础。在国统区,党为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将中央城工部改为中央统战部,有计划地领导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形成反对美蒋“独裁”、“专制”的第二条战线。在国民党内部,对其高级爱国将领积极真诚地进行策反活动,孤立敌人。对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国外华侨,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结成反对国民党反对派的联盟,促使他们公开自觉地选择党的领导,坚定地走上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党中央在西柏坡周密安排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和海外华侨代表等从国统区和海外进入解放区,并汇集到北平共商国是,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直至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正式形成,揭开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的新篇章。

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的创新实践,为党创建人民政协这一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奠定了党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的政治基础。凝结成了党从实际出发,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有效组织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的统战文化和光荣传统,是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为全面推进新形势下统战工作提供重要政治镜鉴。

二、铸就了坚持同心同德,坚定不移地凝心聚力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主题

西柏坡时期是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也是党的统一战线发展史上最为团结统一、最为和谐的历史时期之一。

同心同德是统一战线建立的思想根基。党的七大后,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建党以来从未有过的坚强领导集体。在西柏坡,中央领导成员团结一心、和谐相处、相互体贴、相互尊重,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党的坚强领导是统战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党中央把同心同德、团结统一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大事来抓,使全党紧紧团结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统一,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并顺利实现“两个转变”提供了组织保证。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战和生产的积极性,使解放战争“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精诚团结,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五一口号”一经见报,犹如一道耀眼的霞光划破长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群情激昂,应者云集,中国共产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代表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确立了党与民主党派同心同德、团结统一的价值目标。他们在政治立场上,开始由爱国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由受党的影响走向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形成了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为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的创新实践,为广泛凝心聚力、实现同心同德作出重要贡献,奠定了党在共同理想信念和前进方向基础上,引领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思想根基。凝结成了党重视团结统一,强化思想引领,始终不渝保持和维护同心同德政治局面,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文化和光荣传统,是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为全面推进新形势下统战工作提供重要思想镜鉴。

三、铸就了坚持协商民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政治发展目标

西柏坡时期是我党历史上最具有协商民主精神的时期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协商民主的历史丰碑,是主导和塑造西柏坡统战文化的灵魂。

西柏坡时期中央领导有着高度的协商民主作风。中央领导集体集思广益,民主协商,使一些重大军事、政治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三大战役期间,每天晚上都要召开军事情况汇报会,几位书记一起查看地图,研究战报,各抒己见,集体决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三大战役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迅速胜利奠定了基础。党内浓厚的民主气氛同样体现在中央与各战区的关系中。1948年城南庄会议期间,中央书记处充分听取粟裕的意见,对南线作战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对之后进行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党内上下级之间民主协商精神的生动范例[2]。1948年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及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即是协商民主的成功实践。董必武指出:“这次大会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中划时代的一次大会,它虽然是临时的、 一个地区的,但是没有民族、信仰、性别的歧视,人民的权力受到充分的尊重,比资本主义旧民主制度,优越的多。”董必武还对这次大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做了高度的概括:“这次大会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中央非常重视与党外人士的协商民主,在新政协筹备过程中,中央就筹建新政协的一系列问题充分征求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意见。党中央将中央城工部改组为中央统战部不久,1948 年10月,经与西柏坡李家庄的民主人士商议,便提出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草案。党中央将这个草案发给东北局负责人高岗、李富春,后又委托华南分局将此草案转告当时尚在香港的民革、民盟、民进、致公党、救国会、农工党、民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领导人,就新政协的领导权、性质、内容、召开时间等问题进行讨论,经过多次和各方民主人士电报往复、商议,11月25日,我党代表高岗、李富春与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就此问题达成共同协议。“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3]”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这一重要论述,成为党的重要主张和一贯主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协商民主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党在西柏坡时期的统战工作实践,使协商民主精神得到生动诠释。

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的创新实践,为党初步建立协商民主制度作出重要贡献,奠定了党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初步实践和理论基础。党形成了一整套坚持协商民主精神的经验和做法,凝结成了党坚持人民选举和决策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始终不渝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的统战思想和光荣传统,是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为全面推进新形势下统战工作提供重要创新实践镜鉴。

四、铸就了坚持民生为先,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培育统战工作取得胜利的力量之源

西柏坡时期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解决民生问题最好的时期之一,是党重视民生思想、解决民生问题的时代体现,也是党广泛凝聚民心推进统战工作取得胜利的力量之源。

土地是农民的民生之本。党在解放区进行彻底土改,使党在后方拥有了深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仅到1948年11月,在拥有2.7亿人口,面积约235万平方公里的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区就有1.68亿人口,极大地巩固和壮大了工农联盟。土改结束后,各地的土改机构很多都转化为发展生产机构。党明确土改后解放区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大力宣传发家致富政策,出台奖励生产措施,减免农民税收,开展劳动竞赛,组织生产互助,推广生产技术、优良品种,指导农副业生产,兴修水利,消灭蝗虫和各种自然灾害。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一座座城市被接管,工人的就业问题被提到了党的工作日程。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以至于占领一个城市好几个月,生产建设的工作还没有上轨道,甚至许多工业陷于停顿状态,引起工人失业,工人生活降低,不满意共产党。这种状态是完全不能容许的。[4]”保障群众生活是民生之要。中央认为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后要依靠工人,发展生产,要“尽可能保障工人的生活水平勿使之过低”。“共产党要为工人阶级生活的改善而斗争”[5]。在西柏坡时期,无论土改还是三大战役,还是建立人民政府,以及提出“两个务必”,一切工作都是紧紧围绕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个目标而展开,对于这个奋斗目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是认同的,广大人民群众是拥护的,奠定了统战工作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的创新实践,使党形成了一整套坚持民生为先的经验和做法,奠定了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取得统一战线领导地位的经济社会基础。凝结成了党重视工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始终不渝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统战思想和光荣传统。民生为先精神,作为西柏坡统战文化的特有内容,是我党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为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参政议政,共商国是,明确了方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广泛力量支持。

总之,西柏坡时期是党的历史上统战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之一。党积淀凝结的关于统战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思想文化成果,对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执掌全国政权,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实践途径,给正在孕育之中的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注入了丰富营养,弥足珍贵。我们要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西柏坡丰富独特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此为镜鉴、为动力,落实好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迎接新挑战、开拓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252页。

[2]《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61页。

[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437页。

[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428页。

[5]《刘少奇选集》上卷,第421—422页。

猜你喜欢
西柏坡协商时期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清代时期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风雨西柏坡行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