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湿法在中风一级预防中对颈动脉斑块影响的临床观察*

2015-08-19 02:45王冬梅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风颈动脉斑块

潘 雪 王冬梅 王 倩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150076)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大量吸烟饮酒,过食肥甘厚味、运动减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些因素影响了现代人的体质变异倾向,较多人体质成为湿热质。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中风患者的易感体质多亦为湿热体质,如林培正等[1]认为湿热体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基础,因其易患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与湿热有关。故在中风病的致病因素中,湿热之邪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中风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有部分近期研究表明:中风痰湿体质的人,平素多嗜食肥甘厚腻,体内脂质含量明显增多,血液黏稠而循行迟缓,脂质易于沉积于血管内壁而形成斑块。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学说,进行体质方面的调治,预防斑块形成,对于已形成的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稳定程度方面进行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1]。

1 临床资料分析

1.1 资料收集

随机选取2014年09月—2014年12月共计60 例,年龄介于40 至60 岁之间的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的患者,其均存在中风危险因素的湿热体质。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临床病例随机表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分析。

1.2 诊断标准

明确诊断为高脂血症患者现规律服用降脂药、或诊断后未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颈动脉超声诊断为无症状型颈动脉斑块或狭窄患者。依据超声医学拟定:颈动脉内膜厚度≥1.0mm 并同时有粥样斑块形成。

1.3 排除标准

(1)既往脑卒中、心肌梗死病史患者 (2)继发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 (3)肝肾功能指标超出正常值上限 (4)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5)长期酗酒者。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选取

已服用降脂类药物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无需停药应继续服用。而观察组则在服药的基础上,给予三仁汤合湿热论第四条方加减观察[3](由地龙15g,白蔻仁10g,生薏仁20g,厚朴10g,丹参10g,滑石20g,杏仁15g,半夏15g,酒炒黄连10g,竹叶10g 组成)[3],药材由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药剂科提供 ,采用本院中药制剂室煎药机煎煮,温度设置为120℃,煎煮120 分钟。煎药完毕按每包150mL,采用真空分装后给予冷藏,早、晚各服1 剂。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不再添加与本病有关的其他药物。以3 个月为1 个疗程,共观测1 个疗程。

2.2 指标观察

通过颈动脉彩超观察:(1)颈动脉斑块疗效;(2)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积分。

2.3 疗效标准

(1)颈动脉斑块疗效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则制定:显效 斑块消失或减少或缩小50%以上;有效 斑块减少或缩小30%以上;无效斑块减或缩小30%以下(2)斑块厚度为内膜一动脉腔界面至中外膜界面的距离。斑块积分是定量测定颈动脉损伤的一种标准方法[4]计算颈内、 颈外、 颈总动脉各斑块厚度(mm) 的总和即一侧a+ b+ c+对侧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长度不计入积分[4]。

2.4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x±s 表示,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SPSS16.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疗效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有效17 例(56.7%),显效3 例(10%),无效10例(30%),总有效率63.3%;对照组:有效11例(36.7%),显效0 例(0%),无效19 例(63.3%),总有效率46.7%。提示干预组疗明显效优于对照组。

3.2 治疗前两组患者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MM)和斑块积分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4 讨论

中风具有并发症多的特点如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已成为继冠心病、癌症之后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由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在湿热质的中风易感人群中常同时存在,这些因素均易导致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最终导致脑卒中也是由轻到重逐渐恶化的动态演化过程[5]。本课题研究中医体质学说中湿热体质的中风易感人群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进而为湿热质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防治提供中医治疗依据。基于本科室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在规律服用降脂药基础上,配合服用清热利湿汤剂,可明显改善颈动脉内膜厚度,降低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可以起到稳定患者颈动脉多发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同时还可起到缓解患者病痛、稳定病情、降低中风风险等作用。综上所述,“治未病”是中医思想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始终遵循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中医药治疗中风的疗效已经得到很好的临床疗效,在以体质辨识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理法方药,同时在起居、饮食、情感等方面调理疏导,可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生率,从而将“治未病”思想落到实处。

[1] 林培政.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湿热病机再认识 [J].新中医,2006 (3) :5-6.

[2] 张亮.颈动脉斑块与中医体质相关性临床观察.[D]中医杂志,2013(3),225-226

[3] 徐荣鹏《湿热论》第四条方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05,7-15

[4] 刘建设 益气活血解毒化浊法治疗颈动脉斑块216例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志2014(41)124-125

[5] 孙毅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D]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07-208

猜你喜欢
中风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