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 吴 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 150040)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改变,工作、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患痤疮的病人日益增多,而其中又以女性居多,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痤疮与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前期痤疮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笔者结合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运用中医理论,自拟清热调冲汤,标本同治,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所入选患者64 例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07月—2014年07月收治的女性患者,年龄在15~40 之间,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 例,对照组32 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 ,具有可比性。
(1)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脓头、囊肿、结节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分,对称分布。(2)月经前发病或加剧。
(1)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2) 近1 个月内未服用抗雄性激素类及维A 酸类治疗座疮的药物;(3) 不伴有心、肝、肾、脑血管及其他严重疾病;(4) 未服用避孕药及其他影响内分泌功能的药物。
1.4.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清热调冲汤。组成:茵陈30g,栀子10g,黄柏15g,女贞子25g,覆盆子25g,菟丝子25g,沙苑子25g。心情抑郁不舒,伴有乳房胀痛者加柴胡10g,香附25g;伴有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15g,白芍15g; 平素手足凉,常伴有经期腹痛者加制吴茱萸10g,肉桂5g,大便秘结干燥者加杏仁10g,大黄5g。每日l 剂,早晚2 次饭后温服。
对照组口服消痤丸(西安圣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每10 丸重2g) ,30 丸/次,2 次/日。两组均用药3 周后观察疗效。
1.4.2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1.4.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美学与美容分会皮肤美容学组制定的《寻常型痤疮严重程度分级和疗效判定标准》拟定。痊愈:皮损消退,痒痛感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痒痛感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61%~ 9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痒痛感减轻,疗效指数为20%~ 60%;无效:皮损未消退或加重,痒痛感未减轻或加剧,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及有效例数之和与总病例数的比值。
1.4.4 统计学方法 有效率的分析采用ⅹ2检验。
注:与对照组比较,ⅹ2 =5.38 ,P < 0.05
痤疮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可形成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疤痕等损害。而经前期痤疮以经前加重,经后逐渐减轻减少,反复发作为特点。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尤其与性腺内分泌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功能直接受雄激素的支配,雄激素分泌增多,则皮脂分泌亢进,再加上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当毛囊壁脱落的上皮细胞与皮脂混合则栓塞在毛囊口内,从而形成粉刺。同时研究也表明,这一类痤疮患者的血清睾酮明显增高,而雌二醇和黄体生成素明显降低[2]。中医学对于本病认识多从辩证论治,且认识不统一,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女性经前期痤疮常常由于肝肾亏虚,冲任失调,阳明郁热所导致。《内经》云:“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且女子以血为用,所以肝血充盛,才能维持月经的正常生理。《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可见肾气是月经产生的先天之本,是维持月经正常的必要条件。肝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又肝主藏血,而冲脉为“血海”,所以肝为冲脉之本;肾脉与任脉交会于“关元”,任脉“贯脊属肾”,所以肾为任脉之本。肝肾同源,肾阴亏虚,肝血不足,则冲任失调,冲任失调则月经气血阴阳失调,而出现痤疮周期而发。另外,冲脉与足阳明胃经关系密切,《灵枢·经脉》说:“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素问·骨空论》说:“冲脉者,起于气街。”均指出冲脉与阳明经会于“气街”,并且关系密切,故有“冲脉隶于阳明”之说。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冲任能够影响阳明经气血的正常运行。若女性肝肾不足,则冲任失调,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气郁化热随冲脉移入阳明经脉,阳明经郁热,循经上犯于头面,发为颜面痤疮。经前期为阳长期,气血相对较旺盛,气血盛则更容易郁而化热,进而导致了患者月经前期痤疮发生或加重。根据上述分析,本病病机以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为本,以阳明经郁热为标,治疗当以“补肝肾,调冲任,清阳明郁热”为法。故方中以茵陈为主药,苦微寒,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临床常用来治疗黄疸,但近年来常常用来治疗痤疮而有效。有人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茵陈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3]。黄柏味苦寒,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栀子性味苦寒,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清利三焦之热。茵陈、栀子、黄柏三药配伍为茵陈蒿汤加减,清利阳明经郁热,《伤寒论》中仲景用茵陈蒿汤治疗“阳明郁热在里之黄疸”,可见茵陈蒿汤清阳明郁热之功效。女贞子味甘苦,滋补肝肾、调理冲任,是中医皮肤科常用的中药,现代药理发现其主要成分中的齐墩果酸、熊果酸有降低睾酮和氢化睾酮的水平以及雌激素样的作用[4]。菟丝子味甘平,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等功效。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菟丝子黄酮可显著升高去势雌性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雌激素受体含量,有雌激素样作用[5]。沙苑子甘温,补肾固精养肝明目,药理研究表明沙苑子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覆盆子甘酸,益肾固精缩尿。女贞子、菟丝子、沙苑子、覆盆子四药配伍,共奏补益肝肾,调理冲任之作用,并且通过补充雌激素的作用,抑制雄激素的分泌,改善这种雌激素与雄激素的不平衡,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痤疮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方共收补肝肾,调冲任,清解阳明郁热之功。
痤疮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其中经前期痤疮的比例正在日趋增多,临床医生常常忽视了本病与月经的关系,所以治疗上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通过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运用中医理论,治以补肝肾,调冲任,清阳明郁热,标本同治,收到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另外本病标为“阳明经郁热”,所以饮食上严格忌口,忌食辛辣刺激腥发之物等,饮食宜清淡,以免助生湿热。
[1] 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341.
[2]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70.
[3] 黄畋,孔俐君,孔令,等.48 种中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作用 [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5):307- 308.
[4] 张明发,沈雅琴.女贞子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与皮肤科临床应用的进展[J].抗感染药学 2013,10(4):262.
[5] 王晓敏,王建红,邹志坚,等.菟丝子黄酮对去势雌性大鼠血脂和血管雌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成药,2008,30(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