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莉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但长久以来,语文的阅读教学重分析、重理解、轻积累、轻运用。要想走出阅读教学的这种困境,语文教师应树立“语用”训练的意识,善于捕捉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拓展写的空间,注重读写结合,这样才能凸显“语用”价值,促进文本增值,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揣摩好词佳句促融合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词句,让学生品出精妙,领悟用法,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词汇,进而学会运用,以培养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桂花雨》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对于句子中“浸”这个字,笔者先从字理上分析,这个字带“氵”,和水有关,本意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课文中的“浸”又是指什么呢?学生说是指人们都陶醉在桂花香里了。凭借对“浸”的揣摩,学生迅捷地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时笔者让学生们置换角色——成为作者琦君的左邻右舍,说说自己处在那样环境中的感受。学生们的感悟精彩纷呈。但笔者没有就此打住,紧接着激活他们存储的生活记忆,引导他们用“浸”说话,说说自己什么时候曾经“浸”在哪里过?学生有的说:“奶奶走了,我们一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有的说:“晨诵午读时,同学们浸润在一片芬芳的书香里。”……最后,笔者又将学生的思绪引回到课堂上:“我们也正沉浸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这样,学生紧扣重点词语,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切己体验,自主深入地诠释了“浸”的内涵并得以运用。如此,由理解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到运用语言,循序渐进,有效提高了学生运用言语形式表达言语内容的能力,实现了“言”和“意”的相互转换、相互融合。
二、模仿句式段落促迁移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仿写训练,是完成“模仿→创造”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这种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语言训练形式,有利于学生把握言语运用的本质和规律,更有助于语言的迁移和运用。
仿写包括句式仿写和段落仿写。不管是哪种仿写都要先在课文的语境中进行言语实践,再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的目的。教学《四季》时,笔者在学生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春、夏、秋、冬不同景致的图片,作为凭借以降低难度,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来说说——看到什么?他怎么说?说什么?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按这样的句式创造性地说话。此时学生潜在的语言素材得到挖掘,他们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例如,梨花朵朵,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西瓜圆圆,他挺着大肚子说:“我是夏天。” 稻谷黄黄,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花飘飘,他顽皮地说:“我是冬天。”……这种句式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提高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正促进他们吸收和内化课文的语言,为写话夯实了基础。
三、补写留白内容促增值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目的是留给欣赏者以无尽的遐想空间。写文章也是如此,往往意犹未尽,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在许多课文中就常存在留白现象,这也为学生的言语训练提供了契机。要想凭借这些极具内涵的空白点,让学生与文本、作者深入对话,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准确捕捉这些“空白”,并恰到好处地挖掘、引导。如《荷花》一文中有个句子:“这满池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笔者就利用这个空白点问:“荷花会有哪些姿势呢?”学生结合观察视频,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那朵怒放的白荷花,多像一位快乐的天使,穿着洁白的衣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瞧,那几朵荷花亭亭玉立,正向我们展示它们婀娜的身姿!”“那朵红色的荷花低着头,躲在荷花丛中,与荷叶轻轻诉说昨夜的好梦”……学生在说话过程中,融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翱翔,使原本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他们的灵性和悟性得到充分的挖掘。“补白”让文本的内容在学生智慧的碰撞中得到了丰富,让文本的价值在学生的言语体验中得以增加,同时也让我们的阅读课堂飘溢着智慧的芬芳。
四、改换文体角色促创新
改换文体角色指的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改变课文的体裁、叙述方法、角色等,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训练形式。这种训练以课文为依托,说话、写话的语言材料源于课文,又经过自身的改造组合,不仅促进言语的积极转化,而且还在言语的创造性能力这一更高层次上得到提升和锻炼。例如,《日月潭》一文,在描写日月潭的清晨和中午的美景时,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景物条理清楚、措辞优美的特点,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写成导游词,并尽量用上文中优美的词句。在教《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诗词的思想和意境之后,引导他们变换文体写成记叙文。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原诗的理解,同时提高了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语用”的兴趣。
五、续编故事情节促拓展
续编故事是一种拓展练习,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续编时要根据原材料所提供的线索、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思维方式等,来续编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活动,使原文的情节得以进一步发展。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中最后一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个结尾有点伤感,看着学生带着遗憾的表情,笔者想,何不引导他们想象小村庄十年以后的情景呢?那时候的小村庄会变成什么样子?人们又会怎么做呢?于是笔者就以《十年后的小村庄》为题要求学生续写文章。学生“情动而辞发”,个个情绪高涨,都进入了一种言语倾吐的积极而活跃的状态之中。这种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也是创新思维发展的一种历练。
这样立足文本,理解文本,又超越文本的训练,是对文本解读的延伸和拓展,是对文本阅读的一种更高层次的领悟。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变得丰润,言语智慧也因此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县城关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