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比较策略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2015-08-18 19:45胡春燕
文理导航 2015年24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数学教学

胡春燕

【摘 要】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合理使用比较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比较策略;思维品质

一、比较的内涵与外延

1.同中比异,揭示本质。

小学教材中,很多知识的差异性常常被他们的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关性所掩盖,小学生在思想上易被泛化为同类事物而发生混淆。此时组织辨异比较,有利于学生区别知识的各自内涵。如教学小数的读法,课始要求学生读出507.507,通过学生正误读法比较引导明确:整数部分要读出计数单位;小数部分只要读出各数位上的数就行了。接着又让学生读:5007.5007,再次比较明确整数部分连续两个零只读一个零,小数部分要把零一个个都读出来。两次辨异比较,学生清晰掌握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不同读法,从表面上的“同”辨出读法上的“异”,轻松突破难点。

2.异中比同,深化理解。

数学知识灵活多变,对那些隐而不显的知识共性,习惯于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小学生误以为他们是各各独立。此时组织异中求同的比较,则有利于挖掘知识的共性,使学生的理解深刻化、概括化。如学习了约分和通分后,学生的理解往往分割地停留在“两种过程”、“两种方法”的孤立认识上。如适时组织比较,让学生悟出约分和通分尽管过程、方法不同,但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只是索取角度不同,前者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后者取“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能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引向概括。

3.同中比优,促进优化。

面对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活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方法,而不同的方法是不同思维层次的体现,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方法,这就需要横向比较,没有比较就会固步自封。比如在探究长方形的周长时,方法有 “长+长+宽+宽”,有“长×2+宽×2,有“(长+宽)×2”。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优劣繁简的比较,促进学生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和概括性,实现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的和谐结合。

二、善用比较,提升思维品质

1.通过比较实现有效迁移,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条理性

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先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除法、分数、比之间的联系,然后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既然比和分数和除法之间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分数中有基本性质,除法有商不变的规律,敢不敢对比中存在某种规律进行大胆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举例验证,从而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比较促进抽象概括,提升思维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比如教学苏教版五上《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使学生建构分数的意义,教学中设计两次比较。

图1 图2 图3 图4

师:为什么这4幅图都可以用■表示?

师:比较前两幅图与后两幅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通过两次比较分别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的份数一样,涂色的份数也一样,就可以用同一个分数表示;单位“1”可以是单个物体或图形,也可以是多个物体或图形组成的一个整体。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逐步抽象出分数的本质属性“怎么分”和“分什么”的问题,进而概括出出“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比较归纳过程,是学生认识上质的飞跃,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把握概念的本质,促进思维的深度理解和高度概括。

3.通过比较研错纠错,提升思维的精确性和深刻性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点容易造成混淆,错误在所难免。为使学生能清晰地分辨知识的本质属性,可以将错解和正解对比,引导学生辨析反思,促进学生自主纠正。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由于与乘法结合律的相互干扰,计算25×44时,错误极多。教学中,可呈现正解和错解,引导学生进行“形”辨和“意”辨:25×(4+40)既有加法,又有乘法,是分配律(a+b)×c=a×c+b×c的形式。“意”是指算理的理解:25×44表示44个25,即4个25加40个25。由此推断前者是错误的。

25×44 25×44

=25×(4+40) =25×(4+40)

=25×4+40 =25×4+25×40

=140 =1100

通过比较辨析, 使学生逐渐把握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内涵,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明晰易混淆的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反省、自悟的过程,理解深刻,记忆清晰。

4.通过比较促成知识建构,提升思维的广阔性和综合性

比如六上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96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桃树与梨树各有多少棵?”

解法一:用方程解。设桃树有X棵,梨树有■X棵,X+■X=96

解法二:看成求单位“1”的分数问题解。96÷(1+■)先求出单位“1”桃树的棵树。

解法三:转化成按比例分配解。“梨树棵树与桃树的比是1:3”,用96÷(1+3)先求出梨树的棵树。

解法四:转化成已知单位“1”的分数问题解。“桃树棵树占总棵树的■,梨树棵树占总棵树的■”。96×■求出桃树棵树,96×■求出梨树棵树。

教师可对比讲评,引导学生理解各种方法的解题依据,感知方法优劣,选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解法。同时比较解法一和解法二,明确求单位“1”的问题可以方程解,也可以用除法解。比较解法二、解法三和解法四,让学生充分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此多方位、多角度的比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又有利于知识的纵向沟通,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和综合性。

比较是思维经历顿悟、鉴别、飞跃的过程,是辨析、沟通、建构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策略,既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数学教学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