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标卷来谈谈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有效性

2015-08-16 10:15史玲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词义项文言

史玲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2015 )06-0043-02

古诗文阅读的命题比较侧重考查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以及运用语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是能够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首要条件。高考文言文阅读,采用选择题和翻译题主观题的考查方式,以对文言词、句的理解翻译为重点,兼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好多学生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文言文的命题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再有重点、有侧重的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要掌握文言文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一、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二、复习备考中要善于归纳整理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多,变化多.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积累,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从中找出规律,巧释词义,加强记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文言文。

所渭常用词,是指那些古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而不是那些冷僻的、使用频率很低的词。所谓“掌握”就是要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弄懂并记住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特别是那些细微差别。如《汉书·霍光传》“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初学者指出疑问,霍光是男的,上官桀身为左将军,自然也是男的,说二人“结婚”,不可理解。其实“结婚”在古代指“联姻结亲”,这里指霍光的长女嫁给上官桀的儿子做妻子,双方成了亲“家”。可见应该从古今比较之中逐步掌握这些常用词。

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一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

三、复习备考时要求学生明白分析、归纳概括题型的一般思路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文章内容的概括,目的在于检测学生整体阅读理解的能力,较之其它题型,明显具有综合性强、难度大的特点。因为要完成这类题,既要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通晓文义,又要能分清主次,领会文章的主旨。纵观近十年的高考文言题,“归纳概括”题常见的出题方法大致有两种:1.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义思的选项”的方式出现。2.采用对某一问题提问的方式出现。对于第一种,究其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大致可归纳为“误用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和“词语误解”几种类型。但不论是什么类型,只要认真读懂原文,理清脉络,深入思考,仔细辨析,从句间关系,条件限制,原文有无表述、表述是否恰当以及词语解释等方面人手,对照选项逐一筛选,最终就会做到去伪存真。第二种考查方式要求学生要有全面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和推理判断的能力。其中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干的提问点,吃透选择项的内容含义,紧紧抓住人物和事件的内在联系,合理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猜你喜欢
实词义项文言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