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8-16 00:50王敬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具表象长方体

王敬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2015 )06-0012-0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操作活动,既顺应了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又可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使学生在“亲自创造事物”中快快乐乐地获得“真正的理解”。所以操作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教学实践证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教师的演示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操作、讨论、研究中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一、学具操作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所谓学具操作,实质上是把掌握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学生的操作,把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儿童的智力活动方式,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具操作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法则等抽象知识,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小学数学里的很多概念,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学生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起始概念,往往很难找到与之有适当联系的已知概念作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学具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对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进行折叠,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形成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初步认识。

2.通过学具操作,推导抽象的法则和公式。数学教学不只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而且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当前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就要彻底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因此,不仅要使学生记住数学的法则和公式,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法则和公式的来源及推导过程,学具操作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如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教学,要让学生用24块代表体积单位的小正方体拼摆出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比较,总结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3.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适当的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应用题的情景,理解题意,为应用题的正确解答创造条件。不仅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需要利用学具帮助其理解题意,而且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操作,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如行程问题、求平均数应用题等。

二、学具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操作材料的选择。数学研究的是事物的数和形,而不是物体的外部特征和属性。因此,选择操作材料的标准是要看学生与操作材料建立的活动和构成教学过程本质的活动这两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即操作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认识活动,如果这两种活动之间没有联系,那么直观材料也就是无益的,有时甚至可能起到分散注意力和妨碍学生思维的作用。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并非越直观形象越好,也并非是多多益善。像我国许多学校采用的计数器,就是一种极好的半具体半抽象的学具。国外的奎逊纳彩色棒是一些长度不等的木条(长度从1厘米到10厘米不等,横截面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涂上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从1到10这10个数字。利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认数、计数,进行整数四则计算,还可以认识分数,进行分数的四则计算,以及学习有关数的整除方面的知识。

2.要重视语言在学具操作中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学具操作时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让学生表述操作的过程,根据操作过程说出思考过程,并把操作的结果用准确、精炼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加里培林认为:“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言语范畴里的练习,物质的活动根本不能在表象中反映出来,要离开实物的直接依据首先要求有言语的依据,要求对新活动作言语的练习”,“言语活动的真正优越性不在于脱离与实物的直接联系,而在于它必然为活动创造新的目标——抽象化”。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避免只动手,不动口,把动手与动口结合起来。离开语言,就难以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3.操作中要注意进行表象的训练。表象是学生由操作形成抽象知识的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就会影响理解知识的深度,影响抽象和概括的进行。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表象的桥梁作用。许多优秀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抓表象训练。如:“现在有12个梨,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一边想,一边不出声地说,想好后讲给大家听。一个学生说:“我先在脑子里摆好3个盘子,然后在每个盘子里放上1个梨,再把剩下的梨按这种方法一个一个地分,最后数数每个盘子里有几个。”有的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按照脑子里出现的长方体的形状,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表象的形成需要有意识的专门训练,忽视表象的训练,抽象就失去了依据,操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4.在操作中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结论。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学具操作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意义,因而教学中以自己的演示代替学生的亲手操作;也有的教师代替学生思考,我们称之为“教师的脑,学生的手”,即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模仿性地动手摆一摆,表面上是学生在操作,实质上并未达到操作的真正目的。

操作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如何操作探究,鼓励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大胆地展现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都能在“做”数学中得到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学具表象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