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时间语

2015-08-15 00:44刘宇萌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观念交际

刘宇萌

(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说到:时间不但会说话,而且比有声语言更为直截了当。我们在看推理小说或电视剧的时候都能看到这样的情节:警察为了抓住杀人凶手首先需要确定死者的准确死亡时间,然后询问每位犯罪嫌疑人在死者死亡的时间里有无不在场证据;在一些推理小说、推理漫画和刑侦电视剧中也经常会看到犯罪者使用某种手段企图混淆死者的真正死亡时间,以求逃脱法律制裁。这是因为时间传达的信息更为清晰,它永远不会受人的意识控制。正因时间不可逆转,所以在同一时间里,一个人不可能出现在两个地方,不易为人曲解,这也就成为判定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有无罪行的重要依据之一。心理学家波亚托斯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时间观念表达不同的个人讯息,他将这种手段称为时间学,有时也叫计时学。经过历史的演变与发展,时间学之后研究的是人们在不同时间观念的构建下对时间的不同理解与即时反应的一门科学。具体来说,时间语在交际中能起到补充文化、强调观念、调节差异、替代不足和检验要求等作用。我们常说“时间会证明一切”也源于时间能够揭穿人类一切的谎言。所以,我们不妨这样给时间语下一个定义:时间语是人类在进行交际中与一切与时间有关的行为习惯与观念态度。

一、使用与观念的差异

波亚托斯将人们对待时间的行为分为:观念性、社会性、相互作用性。观念性时间主要指不同国家的人对时间的基本观念不同,这里的不同包括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快、慢、守时、不守时这样的概念所下的定义有所差别。而相互作用性主要是指各种非语言手段与时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表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要是因为文化理念不同导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对于时间的期望、要求和处理规则不尽相同。霍尔通过研究按对待时间的不同方式把人大体归纳为两种:一种可称为单时制国家的人,另一种则可称为多时制国家的人,顾名思义,单时制国家的人把时间当成一条直线,这样的人更加强调时间的计划性,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的人做任何事都严格遵守日程安排或约定,到什么时间就去做什么事情,不论前一项工作是否完成都必须停止而进入当前时间所规定的内容,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单时制国家的人习惯随身携带比较方便快捷的记录工具,将所有的时间安排都一一排列下来。其实,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时间表而非重视人与人的现实情况以及实际需求,他们会严格遵守约会时间,不会轻易爽约。他们认为事先的约定以及遵守约定是尊重对方的表现,且这样也不会打扰到他人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并认为自己对时间的使用是唯一科学合理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能做同一件事,时间到了才能进行第二件事。与此相对应的,多时制国家的人大都不会制定严格的时间表,不需要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时间表来完成,他们可能习惯于同时处理几件事情,可能不会严格遵守时间规则。虽然说多时制国家的人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但是很注重强调参加者的参与性。

北欧、北美和西欧等国家的人属于单时制国家人群,亚非拉地区则属于多时制国家人群。众所周知,美国人、瑞典人非常看重时间,他们会将每一刻钟的工作计划都纳入到自己的日程时间表中。在商务活动中他们也都非常守时,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迟到的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而有些国家,如巴西人对待时间就比较随意,参加重要的商务会议、大型庆典等迟到也是常有的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面对不同时间观念的学生,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时间观念,如上课要提前十分钟进入教室,对那些习惯迟到的学生要提出遵守上课时间的要求,并对迟到行为制定出相应的处罚方式,这样既能保持课堂秩序也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避免因时间观念不同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教师还应注意自己上课时对各项时间的安排,应尽量避免押堂,因为在单时制国家人看来这一行为打破了他们对时间的正常安排,影响了他们做事情的正常进度,这种情况下,会使该堂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单时制国家的人是“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忠实支持者,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给人留下十分匆忙的印象。单时制国家的人会觉得中国人太过于“慢条斯理”,而中国人也觉得对方说话时语速、动作等都过快或过于夸张,似乎有一种咄咄逼人之感。当单时制国家的人听到“请慢用”“您慢走”时,他们并不理解为什么要“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教学节奏尽量安排的紧凑且丰富,在保证学生听得懂的基础上尽量加快语速,这样既能减少教学过程中两国的文化冲突,又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所帮助。

在教授单时制国家的学生时,教师应该保证在解决他们的问题时,不要同时做其他的事情,以示对其尊重,避免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在找学生谈话之前,应事先询问他们是否有时间,以免耽误他们其他的日程安排。

中国人在回答问题时常常喜欢说“可能吧”“差不多吧”,这也许源自于中国文化的尚“和”,这种模棱两可的答案既给提问者留下了面子,又给自己留有余地,这种方式是中国人在沟通中注重人际关系的表现。但是西方国家的人对这种做法并不理解,单时制的人喜欢单刀直入,快速进入正题。所以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面对单时制国家的学生就应该做到有一说一,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符合了他们的文化习惯。

二、取向的差异

在以文化和社会为切入点的心理学研究中,人们发现不同的社会及文化对时间推移的观念从心理上存在着三种选择:过去时观、现在时观和未来时观。这就意味着在过去时观的文化中,由于人们对过去时间向度的倾向性,就会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保护,由此不难看出亚洲国家在文化心理层面上的时间观念均属于过去时观,尤以中国表现最为明显,如“君师祖先崇拜”“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观念延传至今,就不难看出其时间观念有明显的“过去倾向”。拉丁美洲和菲律宾在时间观念上属于明显的现在时观,他们既不注重过去,也不展望未来,而是认为当时当日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而那些坚信现在的一切都是为了未来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人们则是明显的未来时观,这里以美国最具代表性。

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问题,西方学生更愿意听到直截了当的评价,对于东方学生,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不要让他们产生过于低落的学习情绪以至最后丧失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综上所述,时间语的重要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在教师的课堂中我们能从时间语中看出各个国家文化间鲜明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意对时间的安排。不同的社会观念导致了人们对时间的理解不同,也导致了人们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对待教学环境中因学生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间问题,以一颗平和的心面对所有问题,相信我们未来的教学工作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成功。

[1]Hall.E.T.The silent Language[M].Anchor Books,1959.

[2]F.poyatos.New perpectives in Nonverbal Conmunications[M].pp,1983.

[3]Knapp,M.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M].Znd ed.Holt,Rinehart& Winston,1978.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与出版社,1999.

[5]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6]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际[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7]王扬.论时间语和空间语及其文化特征[J].山东外语教学,2001,(4).

[8]蒋易.中美时间观的差异[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

[9]王秀琴.时间语与跨文化交际[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8).

[10]李莉莉.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D].黑龙江大学,2004.

猜你喜欢
跨文化观念交际
情景交际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健康观念治疗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