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凤
(作者系马本斋三弟马进坡之长女。50年代曾留学于苏联,高级工程师,国家发改委正司级离休干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从这天起胜利结束了。那时我正在延安,听到这一胜利消息,高兴地跳起来了,那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不到11岁的我,亲身经历了8年抗战,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在中国烧杀抢掠、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打上了抗日的烙印。在这八年中,日本军队杀害了3500万中国军民,我的家庭也为抗战付出了重大代价。抗日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来之不易的日子。
我的家在河北省献县东辛庄村 (解放后为纪念我的二伯父民族英雄马本斋,该村被命名为本斋村),村的南面和东面五里左右有一条子牙河流过。记得1937年”七七事变“时,我母亲王英和我正在距我村东侧不到五里路的前营村姥姥家。当得知日本人很快就要打到华北一带时,母亲决定带着我立刻赶回家。就在我们刚刚离开前营村时,突然子牙河水从我们身后冲过来。不到三岁的我几乎要被冲走,母亲为了抱我把所带的装有衣物的包袱扔掉。这时看到一只军队从我们身后快速经过。后来得知他们是卢沟桥战役败下的国民党军队。他们为了活命,推迟日本人的追赶,竟然掘开子牙河堤,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样的军队怎能救国。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华北战场迅速失利,不到三个月,华北半壁河山就被蹂躏在日寇的铁蹄之下。日本鬼子在中国实行了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想灭亡全中国,消灭整个中华民族,把中国人民推入灾难的深渊。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有志的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坚决抗日到底,绝不做亡国奴。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我奶奶白文冠的鼓励之下,1938年1月,我的二伯父马本斋带领他的弟弟马进坡,即我的父亲,在家乡献县东辛庄村一带,拉起了一支六七十人的队伍,以“抗日保家联庄”之名成立了“回民抗日义勇队”,马本斋任队长。马本斋在旧军队当过团长,因憎恶国民党军队的腐败而辞职还乡。他身材魁梧、性格豪爽、为人朴实、深思熟虑、坚决果断,具有卓越的指挥才能。他的足智多谋是在战斗实践中苦心摸索的结果。他有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善于学习。早在1938年初,刘文正受中共河北省委鲁书记的指示找到了马本斋,介绍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和党的民族政策,介绍了共产党和毛主席、朱总司令为抗日救国所做的艰苦努力。马本斋就像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盏指路明灯。他带头学习毛泽东著作。他非常相信毛主席的军事学说,切实掌握和运用游击战争的原则。二是善于总结。他根据作战实际,总结了“看要准、拿要稳、打要狠”的战术经验。三是亲身体察、制定方案。马本斋指挥作战讲求“亲自”两个字。派侦察员出去侦察敌情,他亲自选挑人员,亲自布置任务,交代注意事项,亲自制定作战方案。打起仗来他总站在尽量靠前的关键位置亲自指挥。他发出的口令都是准确得当。四是机动灵活。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马本斋按照毛主席打游击战的原则避害趋利。这支军队在马本斋的领导之下迅速扩展到河间、沧县一带,很快发展到二百多人。
1938年3月,河北游击军司令员孟庆山在河间会见马本斋之后,任命马本斋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队长。6月根据冀中军区指示,该队与萧秉钧、刘文正领导的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成立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8月,他们开往津浦线上沧州、青州一带活动。三个月中,曾与敌人战斗30余次,伤亡敌人500以上,破坏铁路70余次,覆车20余次。大批回汉青年闻声响应抗战。部队由500人而骤增至1500人。
1938年10月,由丁铁石、刘世昌介绍,马本斋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9年1月,日军集中大量兵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占领小城镇,控制公路交通要道”的全面进攻。当时,回民教导总队活动在景河镇以南地区。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马本斋决定用一只精干的小分队,在沙河桥镇一公里处的位村伏击敌人。于是抽调了20名战士,由我父亲马进坡任临时小队长,组成精干的伏击小分队,要求每人携带8枚手榴弹。出发前,马本斋亲自做了战斗动员,分析了形势和提出了具体要求:进入伏击阵地要肃静,要沉着勇敢,快打快撤,要严守群众纪律等。这支小分队在我父亲的指挥下,借助苞米秸的伪装,悄悄潜入村子。早晨太阳刚出来,7辆满载日军的汽车进村了,我父亲一声“打!”,大家齐开火。随着枪声,手榴弹像雨点似地落到敌人的汽车内。不到10分钟,战斗结束。这场战斗共击毙敌军50多人,我军无一伤亡。
1939年秋天,在马本斋亲自指挥下,北苏的一次伏击战中摧毁了18辆日军汽车,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大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1939年7月,根据冀中军区指示,回民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丁铁石任政治部主任。这时部队发展到近2000人。9月份,郭陆顺任回民支队政委。他是位长征干部。他的到来,与马本斋配合,使回民支队成为驰骋冀中平原的抗日铁军。
1940年初,冀中地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为了保卫发展深 (县)南 (部)抗日根据地,冀中军区调回民支队到那里开展对敌斗争。2月18日,回民支队通过沧 (县)石 (家庄)公路,到达深南地区。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下,先后在南花盆、张骞寺、康庄、榆科、魏家桥等地连续作战30余次,攻克敌人据点两处,毙伤日伪军5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打开了深南地区对敌斗争的局面。康庄、榆科战斗的胜利更为突出。康庄战斗,回民支队仅用40分钟就将日伪军全部消灭。击毙日伪军60多人,俘虏2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回民支队无一伤亡,这是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回民支队巧取榆科战斗,更具有传奇色彩。回民支队骑兵连指导员任振宇 (后改名任宏,解放后任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懂日语,他化妆成日军小队长,大摇大摆地向榆科挺进。伪军们见“皇军”来了毕恭毕敬列队迎接。战士们迅速冲入据点打死20多名敌军,余者皆当了俘虏。在半小时内结束了战斗,缴获了大批武器。康庄、榆科等战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深南群众的抗日热情。许多村庄的自卫队、青抗先 (青年抗日先锋队)集体入伍。西里秋村的青抗先100多人加入了回民支队。在深南近一年的时间,参加回民支队的男女近1000多人。
1940年6月,敌人集中了数千兵力,分几路合击回民支队,持续50多天的“扫荡和反扫荡”。马本斋运用了“蜗牛打圈”的战术,粉碎了敌人妄图消灭回民支队的阴谋,而回民支队越战越勇。1940年秋天,八路军在彭德怀副司令员指挥下对日军发起了空前规模的“百团大战”。在此期间,回民支队在深南地区积极开展对敌斗争,拖住2000多敌人,有力支持了兄弟部队作战。回民支队成立仅两年时间先后参加了五六百次大小战斗,而且基本战斗获胜。回民支队在深南一年,是战果辉煌的一年,显示了马本斋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回民支队英勇善战的作风。因之,1940年10月冀中军区第三次政治工作会议奖给战功卓著的回民之队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打不烂,拖不垮,无功不克的铁军。”毛主席亲笔题词称回民支队:“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日军山本联队长妄图以武力消灭回民支队的同时,一直要扑杀马本斋的全家。1939年日本鬼子进东辛庄,灭绝人性地把我们家的房子烧了,同时烧的还有本村的清真寺。从此我们全家没有固定住处,还要逃避敌人的追杀。记得有一次,日军进村扫荡,误把本村叫小胖的男孩当成马本斋的儿子马国超抓起来。尽管小胖妈妈再三申诉:“你们抓错了,他们家的人早就不在村里了”,但残忍的日军还是把小胖扔到了井里。
1941年秋天,日军山本联队长又施出对马本斋诱降的诡计。当他从叛徒哈少符嘴里得知马本斋和他的弟弟马进坡对父母都是有名的孝子时,就在8月27日派兵包围了东辛庄,并以一层密密的网状行列把全村逃出去的老百姓都抓集回村,奶奶也在人群中。这次鬼子来的目的就是要抓马本斋的母亲。乡亲们都保护奶奶,不让她站出来。她为了保护乡亲们挺身而出,她正气凌然的说:“臭汉奸鬼子,你们要抓马本斋的母亲吗?我就是!”鬼子把奶奶抓到河间县城作人质,逼奶奶给马本斋写劝降信。奶奶白文冠具有高度的民族气节,怒斥敌人:“你们这群衣冠禽兽,杀人魔,不用说你们是被打怕了,打不过我儿子的军队。你们抓我劝他投降,当汉奸,当卖国贼。你们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我只能告诉他狠狠的打你们,为死难的中国人民报仇。不把你们赶出中国决不罢休。”奶奶与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绝食斗争。绝食七天后,奶奶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时年68岁。
1941年10月15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气壮山河”,讲述了奶奶气节凛然的事迹,冀中军民闻讯莫不感动,此乃中华民族之光荣标记。
1941年11月13日,十八集团军首长朱德、彭德怀、罗瑞卿、陆定一电勉冀中军民并慰问马本斋。全文如下:
吕司令员,程政治委员并转冀中全体军民鉴:
冀中回民支队,支队长马本斋同志的母亲,为敌人俘去,在胁迫利诱和冰水灌鼻等残酷严刑下,不仅拒绝了为敌奸劝降自己的儿子,并表示决不屈服,而且严厉责斥敌人,终被折磨致死。在听到这个惨痛的消息以后,我们认为象这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女子,不愧为中国人民最优秀的代表。这样惊天动地、忠于中华民族的无上气节,足以愧死一切充当日寇走狗、出卖民族的衣冠禽兽,愧死一切对抗战大业表示动摇的民族败类。中国人民有这样的母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回民的光荣,中国妇女的光荣,而且是中华民族绝不灭亡最具体的例证。而我们八路军人中,有这样深明大义勇敢坚定的母亲,正是我们八路军的光荣。我们谨以悲愤的热忱,向马母英灵致崇高的悼念,并向我们的马本斋同志致以兄弟的慰问。(原载“晋察冀日报”1941年11月13日)
奶奶殉国后,深深感动了抗日军民。领导号召全体军民化悲痛为力量,用更大的胜利为马母报仇。马本斋给山本的信中说:“我与日寇仇深似海,不消灭日寇誓不甘心!”从此以后,日本鬼子对我家的追扑更加严重,加之我家的房子早已被日军烧毁,我们全家到处流浪。1942年我们转移到饶阳。5月1日,日军集中了五、六万的兵力向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日本人屠杀无辜的男女老少,日军的残暴令人发指。在“五一”大扫荡时,我们与老百姓都在麦田里,这年由于天旱,小麦长得不好。日本鬼子的飞机来了,大家都趴在麦田里,但是小麦盖不住大家。飞机飞得很低,擦着树梢飞。我清楚地看到飞机上的日本人,他们看着趴在麦田里的我们,还在狞笑。我妈妈把我和我妹妹国鸾压在身子下面,用自己的身体阻挡敌人的子弹,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突然,砰砰砰,飞机上的日军对着麦田里的人群一阵扫射。飞机飞走了,趴在麦田的人群没几个能站起来,大部分都被打死或受伤。我们是幸运者。当我看到麦田地里一片片血淋淋的死者,我当时没有“怕”,只有“恨”。在我这7岁多的幼小的心灵中,永远抹不掉这一刻的记忆,恨死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1942年7月,回民支队奉命从冀鲁边区向冀鲁豫军区转移。到达后,首先参加了粉碎敌人9月27日大扫荡的战斗。反扫荡结束后,回民支队从范 (县)、冠 (县)、濮 (阳)中心区转移到鲁西北地区。此时,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不久,参加了杨得志司令员指挥的“八公桥”战役。回民支队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军,激战12个小时,与兄弟部队一起攻入“八公桥”,敌伪军第二方面军总部及直属队全部被歼灭,毙伤伪官兵2000多人。他坚持腹地斗争,不断地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利益。
在抗战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从子牙河打到滹沱河,从冀中打到冀鲁边,又打到冀鲁豫,驰骋于广阔的抗日战场。与敌人作战870余次,共消灭日伪军36700余人,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物资,攻克据点堡垒50余处,汽车数十辆。
伴随着这些胜利,回民支队也有不少官兵为此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马本斋待战友如兄弟,爱同志如手足,赤诚地表示抗战胜利后要照顾这些战友的父母。遗憾的是他没能等到胜利的这一天,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1944年1月中旬,回民支队奉命同冀鲁豫军区部分兄弟部队组成西进纵队,在杨得志司令员率领下奔赴延安。马本斋向往革命圣地延安,非常想见他极其崇拜的毛泽东这位伟大人物。但是不幸的是,当2月1日回民支队踏上新的征途时,他因病不能随军西进,感到非常遗憾。2月7日不幸在冀鲁豫后方医院病逝,时年41岁。3月17日延安回各族民众及机关学校代表300多人参加了马本斋的追悼会。中央领导吴玉章、林伯渠、叶剑英、贾拓夫等参加了追悼会并讲话。
中央领导人送的挽联:
毛泽东挽辞:马本斋同志不死。
朱德总挽辞: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周恩来挽辞:民族英雄,吾党战士。
林伯渠、李富春挽辞:率大军抗日寇,远近播英名,冀鲁豫山河增色。奉教义成母志,生死矢忠贞,伊斯兰健儿典型。
黄敬、张霖之挽辞:伊斯兰抗战领袖,转战南北,积劳病故,回民举哀,武装御寇;共产党模范干部,因公忘私,致疾殉国,全党追悼,再接再厉。
苏振华撰文悼马本斋同志:“本斋同志的牺牲,是我们党的一个严重的损失,他是回族中优秀代表,是回族中为着回民的解放,为着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人民解放的旗帜,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他的牺牲,使我们失掉回族中一位硕美的领袖,失掉了我党我军一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干部。”
在八年抗战期间,我们家同千万中国家庭一样付出惨痛代价。房屋被烧,痛失亲人。我祖父母的三个儿子中,老大老二为国捐躯,老三残废。1944年秋,身为八路军交通员的大伯父马守明被日军枪杀。我父亲马进坡任回民支队大队长,在一次指挥对日作战中失去了左眼,成为二等甲级残废。由于战乱,我这一代有五个兄弟姐妹无辜死亡。
在纪念抗日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要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