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A,而是B”的认知层面探析

2015-08-15 00:46李向阳
现代语文 2015年25期
关键词:项为因式信赖

○李向阳

“不是A,而是B”的认知层面探析

○李向阳

“不是A,而是B”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复句,有否定选择式、对比转折式、解释原因式、假性否定式四类。本文从认知层面对其进行分析,考察在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中人们对于命题的信赖程度。主观推测层面:否定选择式P{A}=0.5,P{B}=0.5,对比转折式0.5

“不是A,而是B” 分类 主观推测 客观反映

一、引言

复句“不是A,而是B”是一种常见的否定句式。一般将该句式归为并列句,如黄伯荣、胡裕树等人将“不是……,而是……”归入联合复句中的并列复句中。[1]语言学家孟田、杨永泉、武柏索、朱林清都认为,“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2]近期的研究,已经开始注意分句的特征和前后两分句的深层次的语义关系,如龙磊从否定项A的性质出发,将该句分为真假否定句,并指出突出强调后分句。[3]而具体到语言环境中,“不是A,而是B”句式又表达出丰富的语义特征。如:

(1)答案不是选A,而是选B。

(2)我全心全意为他付出,换来的不是感激,而是仇恨。

(3)我不是不借给你,而是我的钱都还房贷了。

主观推测层面是大脑思维中的一个认知层面,该层面所反映的认识不是客观现实在大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等,对客观现实情况所进行的一种主观猜测或判断。[4]

例(1)中,答案是从A项和B项之间做出的正确选择,否定A项,选择B项,这类句式我们称之为“否定选择式”。

例(2)中,A项为“换来感激”,B项为“换来仇恨”,A、B两项极端对立。

一般来说,在语境“我全心全意为他付出”中,会出现A项,但结果是A项没有出现,却出现反向B项。这类句式我们称之为“对比转折式”。

例(3)中,A项为“不借给你”,B项为“我的钱都还房贷了”。当说话人说这句话时,A项“不借给他”的事实已经客观存在,但说话者只是从B项“我的钱都还房贷了”来解释A发生的原因,原句可以改为“我不是不借给你,而是因为我的钱都还房贷了”,我们称这类句式为“否定释因式”。

例(4)中,A项“买的保险”,B项“买的一份安心”。说这句话时,听话者确确实实买的是保险,但说话者却对A项进行假性否定,目的是为了突出B项。这类句子近期流行起来,如“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我们称这类句式为“假性否定式”。

因此,从上述分析可得出“不是A,而是B”是一种复杂的句式,可以分为:否定选择式、对比转折式、否定释因式和假性否定式四类。单纯的并列关系或真假否定性质,不能完全揭示出该句式分句间的深层语义关系和表述效果。我们有必要从认知层面上具体分析各类句型的深层语义关系,以便了解该句式独特的使用价值。

为方便读者理解,有必要先简单地介绍下认知层面。认知层面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认识以及对这种概括认识的主观判定。它包括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4]认知层面体现在两个不同的关系中:一种是客观事理关系,一种是主观判定关系。这两种关系可以通过信赖程度描述。信赖程度[5]是美国数学家G·波利亚(1985)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人们对命题的相信程度,用P{X}刻画(X表示任一命题),其值取区间[0,1]中的值。比如,P{X}=0,表示人们认为X假;P{X}=0.5,表示人们不知道X是真是假;P{X}=1,表示人们认为X真;0<P{X}<0.5,表示人们认为成立的可能性小;0.5<P{X}<1,表示人们认为X成立的可能大。

二、主观推测层面

(4)你买的不是保险,而是一份安心。

否定选择式P{A}=0.5,P{B}=0.5

例(5)中,A与B为并列关系。A项为“靠改进生产”,B项为“靠占有更多的奴隶”。一般认识,不能靠自己的背景知识推测出奴隶主要生活得更好,是A项还是B项,即A、B发生的可能性都不能确定,用信赖程度公式描述为:P{靠改进生产}=0.5,P{靠占有更多的奴隶}=0.5。

基层政府干部职工年轻化的速度赶不上老龄化的速度,机关内部50-60岁之间的干部职工占据着“半壁江山”,部分站(办)所严重缺乏年轻干部。例如,经济发展办18个干部职工里面绝大多数接近50岁,只有2个年轻干部。因身处体制最底层,县级及以上任意一个政府部门甚至事业单位都可以领导或指示基层乡镇政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4]2,29-34,站(办)所干部职工工作任务紧、事项烦琐和压力大,最终导致年轻干部特别是女性争相逃离基层乡镇政府。

(6)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出现时快时慢、时高时低的现象。(中华文本库《专题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这类句式,是客观陈述否定句式。这类句子有两种情况:A项与B项可以为并列选择关系,也可以是对立选择关系。在客观事实没有证实之前,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背景知识,无法推出哪项会成立,哪项不会成立,A与B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用信赖程度公式表示为:P{A}=0.5,P{B}=0.5。如:

例(6)中,A与B为对立关系。A项为“匀速的”,B项为“不平衡的”。非A即B,即A项当中否定其中一个,就必然会发生另一个。但一般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无法推断出A项与B项哪个成立的可能性比较大。用信赖公式表示为:P{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是匀速的}=0.5,P{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0.5。

因此,否定选择式“不是A,而是B”,在主观推测层面上表现为:P{A}=0.5,P{B}=0.5。

欧阳修后来有所反思,对晏殊也有比较公平的评价,而他《晏元献公挽辞三首》(其三)“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中“明哲保身”一词,至今被不合情理地误解为对晏殊的批评(对此笔者有专文辨析,此不赘),某些宋人笔记也津津乐道于晏殊之“富贵”。由此,长期以来对晏殊等人之评价延伸着自宋以来的偏见。

这类句式,是表达一种反预期的否定句式。宗守云在《说“不是而是”》中,指出了该句式的反预期性质。[6]这里的A与B为对立转折关系。在既定的语言环境下,人们一般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背景知识,推断出A发生的可能性大,B发生的可能性小,用信赖公示表示为:0.5

例(11)是对比转折式,句子中,在“爸妈把他们所有的最好的都给了你”的情况下,客观上并未发生A项“换来你的感恩”,而是出现B项“换来你的不孝”,即P{换来你的感恩}=0,P{换来你的不孝}=1。

例(7)中,A项为“你怨恨她”,B项为“给她祝福”。一般认为,在“她受不了困苦的时候离开你”的情况下,发生A项的可能性大,发生B项的可能性小,即0.5

因此,对比转折式“不是A,而是B”,在主观推测层面上表现为:0.5

例(12)是否定释因式,句子客观否定A项“我故意迟到”,并用客观发生的事实B项“路上车太堵了”来解释迟到的原因。即P{我故意迟到}=0,P{路上车太堵了}=1。

这类句式,否定A项,用B项解释A项。这里的A与B为因果关系。说话人说这句话时,听话人确定A项已经发生,B项发生的可能性未知或根本没有意识到B项的发生,用信赖公示表示为:P{A}=1,P{B}=0.5,如:

(8)不是我不把它交出来,而是我没有你说

的什么秘方。(桐华《抓住彩虹的男人》)

例(8)中,A项为“我不把他交出来”,B项为“我没有你说的什么秘方”。听话人主观上认为说话人是“不把他交出来”,而没有意识到B项“我没有你说的什么秘方”的发生。即P{我不把他交出来}=1,P{我没有你说的什么秘方}=0.5。

这类句式,对A项进行假性否定,来突出强调B项。这里的A、B是包含关系,B项是A项的一个特征。一般认识是A项必然发生,B项容易被忽略掉,用信赖程度表述为:P{A}=1,P{B}=0.5。如:

(四)假性否定式P{A}=1,P{B}=0.5

因此,否定释因式“不是A,而是B”,在主观推测层面上表现为:P{A}=1,P{B}=0.5。

(9)爸爸交给你的,不是厂子,而是对你的信任。(北大语料库)

例(9)中,A项为“厂子”,B项为“对你的信任”。说话者说这句话时,听话者认为“爸爸交给的是厂子”,而其中包含的“对你的信任”容易被忽略,即P{爸爸交给的是厂子}=1,P{对你的信任}=0.5。

21世纪,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愈来愈受重视,是当今及以后的发展趋势。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要包括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几大块内容,习作板块是教科书中的重要部分,它的编制情况对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不小的影响,对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的作用。

三、客观反映层面

客观反映层面是大脑思维中不同于主观推测层面的另一认知层面,该层面所反映的认识不是人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等对客观现实情况所进行的一种主观猜测或判断,而是客观现实情况在大脑中的直接反映。[2]

“不是A,而是B”句式,在客观反映层面上表现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句式,包括否定选择式、对比转折式、否定因释式三类句式;一种是新型句式,即假性否定句。

(一)一般“不是A,而是B”句式P{A}=0,P{B}=1

在否定选择式、对比转折式、否定因释式三类句式中,A项是错误选项或并未发生的事件,在客观事实上否定A项,肯定B项。如:

(10)儿童对于外部刺激,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反应,而是不断适应,从而与环境不断取得平衡。(道客巴巴《教育与人的发展》)

(7)在她受不了困苦的时候离开你,你不是怨恨她,而是给她祝福。(开心网《男人爱女人的表现》)

(12)不是我故意迟到,而是路上车太堵了。(青云翻译)

例(10)是否定选择式,句子客观陈述儿童对于外部的刺激,否定A项“简单地机械地反映”,说明事实B项“不断适应,从而与环境不断取得平衡”,P{单地机械地反映}=0,P{不断适应,从而与环境不断取得平衡}=1。

(11)爸妈把他们所有的最好的都给了你,换来的不是你的感恩,而是你的不孝。(百度贴吧)

(三)否定释因式P{A}=1,P{B}=0.5

(1)该水源地历年变化分析得出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有逐年好转的趋势,但是COD存在一定的水质恶化风险。

(二)假性否定式“不是A,而是B”P{A}=1,P{B}=1

假性否定式“不是A,而是B”中,并不是在客观事实上否定A项,而是通过假性否定A项来突出强调B项。如:

(13)刘翔用网络流行语形容自己,跨的不是栏,而是寂寞。(网易体育天津网《每日新报》)

(14)书不是阅读的文本,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百度造句)

例(13)是假性否定式,句子中,A项“跨的是栏”客观上存在发生,句子通过假性否定A项,来突出强调其中蕴含的B项“跨的是寂寞”。即P{跨的是栏}=1,P{跨的是寂

同上,例(15)中,句子并不是真正地对A项“书是阅读的文本”进行否定,而是通过假性否定A项来强调书的特性意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即P{书是阅读的文本}=1,P{人类进步的阶梯}=1。

因此,假性否定式“不是A,而是B”,在客观反映层面上表现为:{A}=0,P{B}=1。

四、结语

“不是A,而是B”是一个复杂的句式,蕴含丰富的语义特征和不同的表述效果,可分为否定选择式、对比转折式、否定释因式和假性否定式四类。本文从认知层面对其各类句式分句间的深层语义关系进行剖析,以求了解其独特的使用价值。

主观推测层面:否定选择式P{A}=0.5,P{B}=0.5,对比转折式0.5

(本文为陕西理工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转折类复句相关句式对比研究”[项目编号:SLGYCX1508]的成果之一。)

注释: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余晓环:《“不是……而是……”格式新论》,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3]龙磊:《“X不是A,而是B”新构式的认知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4]丁力:《汉语语法问题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年版。

[5]杨讯文译,[美]G·波利亚:《数学与似真推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宗守云:《说“不是A而是B”》,南开语言学刊,2012年,第1期。

(李向阳 陕西汉中 陕西理工学院 723000)

猜你喜欢
项为因式信赖
基于Python情感分析和批评隐喻的网络话语分析
——以影片《流浪地球》中美德影评为例
勾股数的新发现
一道高考题的解法探究*
浅谈行政法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中国化
分解因式中的“变形大法”
含偶重因式(x—a)2的函数高考题赏析
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信赖域算法
《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测试题
待定系数法在分解因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