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臣
(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四合小学)
(1)社会公德的淡化影响少年儿童的道德观念。如今社会,公交车上主动让位的少了,车站里横冲直撞不排队的多了,马路上主动助残的人少了,假装残疾乞讨要饭的多了,在这样的社会公德淡化的情况下,少年儿童所见所闻,所知所感也变得没有了公德道义的约束。
(2)社会上的不良之风影响少年儿童的道德观念。复杂混乱的网络环境、淫秽色情的娱乐场所、封建腐朽的迷信活动、不法分子的暴力行径等不良行为,对于是非鉴别能力较弱、自制力较弱的少年儿童而言,都有极深程度的影响与危害,使他们误入歧途。
受到个人家庭情况或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家长对于少年儿童的教育准则并非是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而是一切向钱看齐,从小教育孩子如何赚钱成为富翁,甚至是贪图便宜,谋取不义之财。还有一些家庭的教育观念是“读书无用”或“读书做官”,这样的指导思想必然导致家长的教育重心只倾向于成绩,而忽略了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在极大程度上忽视道德教育,必将使少年儿童处于极端状态,扭曲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学校教育占据了少年儿童教育的绝大部分,但很多学校、教师将德育视为空话、教条,没有真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单纯凭借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优差生的分类情况仍然存在,或将德育进行大小分类以进行不同程度的表扬等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年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
根据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小学的德育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使小学德育工作在充满挑战的同时也将拥有更广阔的空间,我校在矫正少年儿童的消极落后思想和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从娃娃抓起,不留死角,全员参与,召开主题会议。如,“孝敬父母”“感恩”等方面,使少年儿童受到了教育,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如何做人,怎样做人。
近年来,我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不正之风隐退,一个生机勃勃的学校日益崛起。
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实施方案,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果,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任务,要求小学德育工作端正教育思想,着眼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时代要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动适应新形势,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接受新的挑战,与时俱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由于农村教师多为本地教师,与学生方面会存在各方面的亲戚或血缘关系,所以在学生面前的自我约束也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衣着语言随意,更有甚者喝上几盅白酒走上讲台,对学生非打即骂,严重伤害了少年儿童的心灵,损害了教师威严形象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少年的成长。所以,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办法首先就是要从教师队伍抓起,提高师德,整顿师风,全方位、多角度去塑造教师为人师表的高尚形象,为学生的学习树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楷模。教师应该以理服人、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将自己的学识传递给学生,更将良好的道德观念根植在少年儿童的心中。
真正认识到少年儿童未来主人翁的地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课程设置是农村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社会公德的认知与学习,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单元就可以完全学习并掌握的,要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标准明确掌握,扎实推进,同时针对教材内容,联系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进行授课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避免空洞、枯燥的泛泛而谈,将德育切实落实到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形象思维较强、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等,利用这一特点,将德育与学生活动有效结合,所产生的效果势必事半功倍。利用农村小学的地理优势,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例如,春播秋收等简单的农务,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关怀残障人士或孤寡老人、进行村舍的文盲扫除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都极大地拓展了德育空间。
小学德育管理将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优化教育结构,将农村小学教育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分配与管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1]赵建明.刍议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德育管理[J].成功:教育,2010(02):147.
[2]张秋云.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新课程:教师版,2010(04).
[3]鲁明.当前小学德育现象的几个问题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