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华
一堂课的导入,在小学阶段它和众多的科目相比,较为薄弱。一堂优质的课堂是否讲的精彩,注重知识的开启,新课授前的导入,五分钟之内的开场白,是这节课的钥匙与灵魂。
在小学课堂中,如何导入,采取什么方式来导入?新课导入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头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这就任课老师需要大胆的去挑战和尝试新鲜事物。导入环节如何采取紧紧相扣课题主题去深入,这需要任课老师挖掘本课内容进行导入。小学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这里结合小学课堂的实际情况,重点探讨几种小学课堂的导入方式。
面对新授课,教师针对内容要挖掘内容主题,展开本节课的突出问题。常利用实物、模型、标本、图片,比较常见的直观导入。把自然实物带入课堂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摸摸、看看、闻闻,调动各种器官感知那些最真实的事物,激起探索的欲望。如《植物的果实》一课的导入,可以把各种各样的干果和肉果直接摆到教室里。再如《各种各样的叶》一课的导入,可以采集各种各样的叶子摆在教室里。通过展示各种模型(质地有塑料、石膏、金属、竹木、水晶等,特别是一些可爱的电动小动物模型、栩栩如生的编织小动物模型)导入新课,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探究欲。如《青蛙》一课就可以用一只呱呱叫的一蹦一跳的电动小青蛙模型导入。通过展示动物、植物和矿物标本(特别是一些珍奇动植物标本)导入新课,一定会令学生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学习兴趣倍增。如《昆虫》一课就可以展示枯叶蝶、竹节虫、蝗虫、长臂金龟、老爷蚊、象鼻蝉等各种昆虫标本导入。通过挂图,贴画的直观形象,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导入新课。如《秋天》一课就可以挂出秋天果实累累、满山红叶的风景图片导入。
提问是上课技巧的开端,提问首先是对这个课的抛砖引玉,也是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调动的前提。课前导入随机应变,新颖的导入,能达到出奇制胜。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引入课题,可以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要求所提出的问题富有启发性,能发人深思,但又不能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如《动物与天敌的自然平衡》一课就可以这样导入:许多年前,在美国西南部的山里有很多鹿,它们的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山里还有狼。从城镇来的某些人曾目睹狼群咬死了鹿群里的两只小鹿,非常震惊,结果发动了一场灭狼运动。使人们惊奇的是,在灭狼以后的几年里,鹿的数量反而明显地减少了。既然狼是鹿的天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等等。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个老师都要做到而且和其他学科密不可分的环节。趣味性的导入与启发式导入,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趣味性包括的种类居多:
体,而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抓住学生这种心理,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揭开课堂教学第一幕,学生一定兴趣盎然。但要求故事简短、与课题紧密相关。
(二)游戏导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做游戏学生最开心了。教师通过设计精彩的游戏导入新课,可以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如《纸风车》一课的导入,老师说:“这节课我们带纸风车到操场玩,看谁的办法多,让纸风车转得快。”学生像放飞的小鸟冲向操场,在玩中明白空气的流动会形成风。再如《我们的身体》一课就可以设计“瞎子摸象”的游戏导入新课。《影子》一课就可以设计幻灯下“玩手影”的游戏导入新课。
(三)魔术导入。魔术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教师通过设计精彩的魔术导入新课,可以化难为易,化平淡为神奇。如《大气压力》一课就可以设计“烧瓶吞蛋”的魔术导入:老师拿三角烧瓶给学生看,并用“魔术棒”敲几下,里面空的,然后拿出剥了壳的熟鹌鹑蛋放在瓶口,当然按不下去,把蛋拿下;接着点燃蜡纸条放入瓶中,迅速将蛋放在瓶口,于是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鹌鹑蛋被烧瓶“吞”进肚里。此时,学生必定看得目瞪口呆。老师马上说:蛋为什么会被三角烧瓶吞进肚里?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这个设计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小学科学实验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实验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观察到直观、实在的客观事实,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窦,萌发出强烈的探究欲。实验能紧紧抓住学生心弦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趣味横生,或处于新旧知识的冲突之中,在实验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热胀冷缩》一课就可以演示“用热水烫瘪乒乓球”的实验,当学生观察到瘪乒乓球被烫鼓的实验事实后,势必产生“是谁把瘪的地方推鼓的?是什么原因促使这种物体形成推的力量?”的疑问,从而顺利进入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
采用电视、录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播放影像导入新课,动感强,内容多,时空跨度大,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取大量信息,激起强烈求知欲。多媒体课件具有独特的功能,它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于一体,用它导入新课,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思考问题,丰富想象,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自主探究。如《杠杆》一课的导入,可设计一个动画:一辆汽车正在一条乡间小道上行驶,一块大石头挡住去路,一位叔叔下车搬得满头大汗,也搬不动。怎么办呢?开动脑筋,帮叔叔想个办法。学生情绪被画面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比较,大家认为用棍子撬最省力、最方便,从而自然进入“杠杆”的探究。又如《春夏星座》、《月相成因》、《日食和月食》这类课文,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导入新课。
总之,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玩性太重,好奇心强,自制力缺乏,注意力不够集中,设计适当的导语或疑问导入新课,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佳方法,巧用导入法,使学生从新课一开始就处于积极进取的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学有所获的目的。教学有法(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教无定法(每一节科学课我们都不能拘泥于一种导入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老师,导入方法不同,切忌千篇一律,千佛一面),妙在变化(要灵活多变地运用科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做到常教常新),重在得法(科学课堂的导入要尽量做到恰如其分,恰倒好处)!
[1]季仲平,冷静走出课堂导入的误区[J].新课程(教师),2008(10).
[2]潇然,导入,有效对话的开始[J].河南教育(基础版),2009(02).
[3]孙彩霞,钱旭升,给予概念卡通的课堂导入与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