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扎 陶家祥 索朗德庆 何畏
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自治区成立50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西藏人民靠自己的勤劳智慧过上了幸福日子,但同内地一些发达省份相比,西藏起步晚、底子薄、积累少、实力弱、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2011年10月10日,自治区召开全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动员大会,决定在全区开展一场覆盖城乡的强基惠民活动。这是自治区党委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立足西藏实际,着眼于新形势下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民族团结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与保障民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治区选派2万多名干部,组成5451个工作队,进驻所有行政村和居委会开展工作,与当地群众同生活、同劳动,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财政厅驻曲水县茶巴朗村工作队自驻村以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做好维稳工作、寻找致富门路、开展感恩教育、办实事解难事”五项任务开展驻村工作。通过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茶巴朗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软件、硬件都有了质的飞跃。
根据自治区党委要求,第四批驻村工作的重点任务转移到建强基层组织和感党恩教育。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要解决农村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切实把村级党组织建强,把基层党员队伍建优,把基层干部队伍建好,使之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基层党组织建设涉及面广,就此着重从严把农村党员质量、发挥村民小组长作用、发挥村务监督管委会作用、提高村“两委”工作效率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并提出意见建议。
1.研究目的
党中央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就此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茶巴朗村的村级组织建设,目的是把茶巴朗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为茶巴朗村的持续健康、转型创新发展添薪助力、再谱新篇。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为紧紧抓住中央大力支援西藏发展的宝贵机遇,进一步挖掘茶巴朗村自身潜力和优势,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形成推动茶巴朗村经济社会更好发展、更快发展、更大发展的强大合力,积极探索符合茶巴朗村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力图扬长避短,建立立足实情、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丰富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理论体系,为强基惠民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2)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从茶巴朗村实际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来讨论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茶巴朗村改革、发展、稳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曲水县茶巴朗村位于拉萨市以西、318国道沿线,距曲水县5公里,距贡嘎机场10公里。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其中有8个农业组、2个牧业组;总户数525户,总人口2423人(女性1215人,男性1208人),劳动力1593人;参加农村低保38户,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149人,参加农村医疗保险人数2395人;耕地面积4818.23亩,牲畜总头数8600头只匹;2014年人均收入达9093元,现金收入5118元。
全村目前共有党员185名,占全村人口的7.6%;其中妇女党员79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21名,三老党员22人。2015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名。
村“两委”班子成员有主任一名、第一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委员三名,村党支部成员为:书记一名、第一书记一名、副书记一名,下沉干部一名,共计10人,其中:小学学历4人,初中学历3人,大学学历3人。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40岁,最小年龄的31岁,最大45岁。支委、村委交叉任职的3人。
茶巴朗村党支部“两委”班子成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组织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区党委、拉萨市、县、镇党代会精神,始终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队伍建设保持稳定,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曾先后获得拉萨市“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曲水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同时,村党支部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责任、破解工作难题、努力破解基层组织建设薄弱难题、提高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整体水平,建成了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农牧民党员队伍。此外,茶巴朗村党支部始终关心、重视党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广泛开展各种援助活动,如帮助贫困母亲,通过加强“党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努力形成党建和团建、妇建带促结合、优势互补、同步推进的工作格局。开展“双学双比”等系列活动,健全维权方式,做到年初有安排、年终有总结,各类台帐档案资料齐全、经费落到实处。大力宣传妇女、团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激发更多基层妇女群众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财政厅驻茶巴朗村第四批工作队于2014年12月10日正式进驻,进驻后不久正值茶巴朗村各组三年一届的组长换届选举。为尽快掌握全村各组情况,工作队先后参与了小五组、一组、二组、四组、六组组长的选举工作。
凡年满18周岁的茶巴朗村村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选举中,每个组都严格按照组长选举程序进行选举。村“两委”和工作队在各组文化活动室开展不计名、不设拟选人员的自主投票。投票结束后,村“两委”和工作队根据投票多少选举出符合条件的能带头致富的组长、副组长、妇女组长共28名(其中:小5组和8组村民较少,只选举出组长和妇女组长各1名)。选举结束后,工作队发现被选举出来的村民普遍不愿意担任组长,甚至出现个别闹情绪的现象。针对此情况,驻村工作队进行了深入调研。
通过调研了解到,茶巴朗村小组组长的任命始于1990年,每一届任职期为3年。小组组长职责是配合、衔接村委会与群众的各方面工作,主要有:一是积极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二是认真贯彻村和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按时完成各项任务。三是发动和组织村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勤劳致富。四是负责召集村民小组会议,组织村民学习,及时向村委会反映村民意见、建议和要求。五是模范遵守村规民约,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表率作用。六是联系和协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妇女工作。
同时,为村“两委”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组长应发挥以下作用:一是村级组织助理员。组长首先要参与协助村级事务管理。主要是组织本组村民代表商议村级重大事务,提出发展规划,提出落实意见,并负责本组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村“两委”工作的落实。二是政策方针宣讲员。虽然现在通讯发达,村民可以借助电视、报刊等媒介了解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但群众所得到的信息更多还是由组长传达、宣传和解释,村民的意见建议也是通过组长这一中间环节反馈给村“两委”。三是农村维稳信息员。组长对本组情况比较熟悉,邻里之间发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可以发挥调解村民矛盾、维护邻里和谐的作用,一旦发生影响稳定的事件或存在不稳定因素,就可以第一时间向村领导汇报情况。四是致富带领员。组长大多拥有一技之长,并长期处于农村生产第一线,在生产中,能发挥自身在农业技术掌握、经济信息收集、农产品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地通过发展种植养殖等方式,既率先致富,又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起到表率作用。
由此可见,组长在全村和谐发展中扮演的是桥梁和纽带作用,不可或缺。
为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惩防体系,2013年底,茶巴朗村按照市、县、镇统一部署,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茶巴朗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填补了村民自治“民主监督”中监督主体不确定的空白,完善了农村公共权力运作监管机制。
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之间搭建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组织系统,对村级事务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如对村务公开事项进行事先审查,审查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在公开内容上签署意见或盖章。对公开事项存有疑义的,及时向村民委员会提出,村“两委”会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和处理。
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个载体,扩大了农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
村“两委”是全村的“主心骨”,它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统一领导起来,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好各种复杂矛盾,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从而推动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茶巴朗村多次获得曲水县年度村“两委”班子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一等奖等荣誉。在党中央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基层民主高度重视的良好契机下,茶巴朗村“两委”带领全村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尽职尽责,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全村村民认可。
2011年强基惠民活动开始至今,茶巴朗村“两委”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争取到项目资金961万元,涉及全村10个组,共计34个项目。其中:扶贫奖励资金及农田、草场网围栏建设项目6项;安全饮水项目4项;“一事一议”公益项目9项,环境整治项目4项;“短、平、快”项目4项;村集体建设项目2项;卫生院医疗救护车购置1台;农田水利项目3个。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推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村“两委”以增强农业及农村经济活动和农村集体经济为目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如借拉日铁路建设契机,用于村集体经济创收兴办的一个采沙场,两个采石场,年收入达70余万元。同时成立了茶巴朗村乳制品加工厂以及茶巴朗村粮油加工厂,专门聘用村里家境困难的扶持对象为合作社成员,积极为增加农牧民群众现金收入提供支持,保障了农牧民群众有事做、愿意做事,不断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真正领悟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真谛。
陈全国书记在全区驻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项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全区5258个村党支部、206个居委会党支部、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有少数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素质不高,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我们所驻茶巴朗村或多或少存在以上问题。驻村工作围绕“强基惠民”开展,而“惠民”较“强基”容易,“惠民”是物质的,如修路、架桥较为直接,短期内能见成效,凝聚人心,发挥较快作用。“强基”是精神的,是意识形态的,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是“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手段。
茶巴朗村党支部对发展党员的工作十分重视,总体上看,党员组织发展工作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但是,无庸讳言,在党员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会给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
1.轻质量、重数量。长期以来,在发展党员的问题上,大家的注意力总是在党员数量的增长上,而不注重党员的质量,致使在质量上参差不齐。在党员队伍中有部分入党动机不够端正、素质不高、思想上游离于党员之外,漠视党员身份、不热心组织和集体事务。
2.发展党员渠道不畅通。因城乡生活环境、待遇条件等现实存在的差距,越来越多的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壮年都愿意去城里发展,党员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成为吸收优秀农村青年入党的瓶颈制约,导致缺乏年青和文化程度较高的新鲜血液补充到党员队伍中来,党员队伍难以突破党员老龄化、低学历的现状。
3.发展党员工作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我们党对发展党员工作,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规范章程,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茶巴朗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认识不清,对如何改善农牧民党员队伍结构问题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明确的措施和办法。发展党员“坐等上门”思想严重,实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工作方法。如考核、激励机制缺乏,党务知识欠缺,业务操作不规范等;又如领导班子变动,往往疏于交接,导致发展党员工作心中无数,无计划措施,培养与发展脱节。
4.党员队伍结构性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在年龄结构上,以中老年党员为主,党员队伍整体年龄偏高。在册党员185名中40岁以下党员有78人,只占全村党员的42.2%,还不到一半;40岁以上的党员有107人,占全村党员的57.8%。在文化结构上,以低学历为主,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册党员185名中,高中学历的仅1人,初中学历有30人,共占全村党员的16.8%;小学文化程度的党员为136人,占全村党员的73.5%;文盲党员为18人,占全村党员的9.7%。
5.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缺乏应有的号召力。忙于日常繁杂事务,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疏于管理,致使个别党员的思想行为与普通群众无异,有的甚至还不如普通群众。如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解决不到位,党员的“双带”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降低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使许多青年对入党缺乏“光荣感”和吸引力。
随着农村改革和维稳任务的日趋加重,村民小组长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配合县、镇中心工作,推进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中,村民小组长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支队伍也存在如下问题:
1.组长开展工作难度大。农忙时节也正是外出打工的最佳时间,家中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各组开展组里的集体务工很难保证人手或来务工的都为“老弱病残”,影响组里正常工作的开展。此外,个别组有一些好吃懒做、挑拨离间的人,对组长开展的工作不仅不支持,反而说三道四,影响邻里团结,给组长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特别是家中有劳动力且外出打工收入较高或条件较好的家庭,对组里开展相关集体活动未能参加而需要上交的象征性的罚款不屑一顾。以上对组长开展组里工作的不支持、不配合的做法,使组长的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组长工作的积极性。
2.薪酬偏低。2008年以前,组长的工资为十几元每天,从2008年开始,工资上升到40元/天(补助资金由两块组成:即年初自治区财政通过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下达的年人均10元的补助和各组集体组织收入),按天计算,年度结算,不出勤则没有工资。而外出打工最低为120元/天,使得担任组长的收入远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相比而言,双联户代表每年可领取财政补助的2200元误工补贴,而组长的工资却只能依靠组里集体经济等实际情况按天计算,甚至有极个别集体收入捉襟见肘的组,因为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组长的补助只能在年底从组里每户收取一些钱来弥补。
3.家人不理解,不支持。仅靠组长误工补助与家中农业生产收入来满足日常生活开销和日常生活消费需求,这导致很多组长在当选时有很多顾虑,出现组长亲属不理解、不支持担任组长。大部分新选举出的组长为原来的组长或副组长,都已经担任了至少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组长,最长都有已经担任了九年的组长。他们再次当选也是因为各方面的能力不错,因而得到组员们的拥护。然而他们在未担任组长前都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或顶梁柱,担任组长后因为忙于处理村组事务,根本无暇顾及家庭,甚至有一位连任几年的组长家属哭着说她丈夫担任组长后别说做饭,有时连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时间都不多。也有不少家属反映在未担任组长前家庭收入也不错,甚至有几户都已经买了车子打算跑运输挣钱,结果担任组长后没人开车,车子只能放在家门口,连买车的贷款都难以偿还。
4.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组长的工作范围很广,需要负责的事情很多很杂。受各种因素影响,组长开展这些工作的时候缺乏相应的权利,导致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号召力不够强,甚至有个别村民对组长的一些要求置之不理,严重影响组长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通常情况下,组长们需要把村“两委”交待的任务传达落实好给组里每一户,同时把组里每一户的诉求都传达给村“两委”的相关领导,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权利,使组长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即使遇到一些阻碍和不配合也只能不了了之、无计可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组长工作的积极性。
5.思想意识和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全村10个组,共有组长28名,全部为小学文化程度,其中党员23名。由于组长文化层次低,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力,在开展工作时难免存在畏难、怕烦的情绪,这反映出能力不足的缺陷。
6.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委会每年年初会将自治区财政通过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下达的年人均10元的补助做为组长的误工补助发到各组,但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同时由于资金量太少,大多数组长都以为这部分钱是各组开展集体活动的资金,而不是给自己的误工补助。
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造成村务监督委员会形同虚设,不管是对村“两委”班子工作方面的监督,还是从各组开展工作上的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应有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1.监督与接受监督意识不够强。从目前来看,村“两委”能认识到村务监督委员会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较支持其履行职责,但个别村干部思想上存在误区,对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的目的意义认识还不到位,对一些新的要求不落实,个别村干部还存在“家长”意识,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强,导致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同时,村务监督委员会主动意识也有待加强,有时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还是存在。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年龄偏大,这些原因客观上导致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部分成员对监督工作职责认识不太深,对工作职责理解不太全,业务能力不太强,工作热情不太高,致使监督作用发挥不佳,对村务监督就会有流于形式现象产生。
3.作用发挥不充分。村务监督委员会只是偶尔对村财务开展监督,而对村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监督几乎没有。如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是否到位,村“三务”公开是否及时真实,有关村级工程项目的决策、建设、验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资产租赁等合同是否按期履约等等。另外,除监督作用之外,村监会还应发挥村务决策中的参与作用、村务决策之后的宣传解释作用,以及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沟通协调作用,这三种作用在实际中更是往往被忽视。
4.不作为,形同虚设。村务监督委员会对于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管什么、怎么管不清楚。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没有及时向村党组织汇报,也没有及时与村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沟通。
5.没有经费来源。茶巴朗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目前,没有相关政策文件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薪酬从何处列支。由于成员们在物质上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村“两委”班子作为行政村一级负责人,在积极提升党员干部素质的同时,充分发挥好带领群众致富“领头雁”的作用,促进地方发展,激发农民科学致富。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如下问题:
1.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村“两委”开展日常工作基本上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未形成明确的职责分工,既影响工作质量,也影响真正愿意为村民办事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分工不明确,使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和整体效能发挥不够充分,出现难办的事互相推诿、容易解决的问题抢着干,制定切实可行的村“两委”成员职责分工已迫在眉睫。
2.理论学习不够深入。虽然村“两委”一直在贯彻落实区、市、县、镇的各项方针政策,但由于班子成员时常忙于日常事务,自行学习时间不充分、学习内容不深入,缺乏深层次思考。
3.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有所淡泊。就如何带领村民谋发展、奔小康方面,虽大部分成员都在积极努力,但也存在小部分班子成员的集体意识、危机意识不强;有的成员在班子里的时间长了,容易滋生安于现状、按部就班、不思进取的懈怠情绪。随着村级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工作条件的改善,收入的增加,危机意识有所减弱,总认为干好本职工作,不出错便是尽职,使得进取意识有所动摇。
4.缺乏敢于担当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名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对那些有一定难度或者棘手的工作,个别村“两委”成员存在求稳怕乱、等待观望的思想,拈轻怕重,缺少担当的勇气,工作推动力有待加强。
5.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物质保证,也是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广大村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茶巴朗村集体组织收入渠道单一,主要是从采石场、养殖场收取的项目管理费,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部分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有的缺乏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缺乏创新意识,如何解决面临的这些困难,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寻求新思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基层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感。发展党员工作是关系党的组织生存、事业发展的大事,做好新时期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把那些具备党员条件、符合要求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对于壮大农村党的肌体和力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进一步规范程序、强化措施,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区党委部署要求,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把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
2.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严把入口关,坚持高标准。推行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制度,不断优化发展源头;坚持发展党员预审制、培训制,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严把党员“入口关”,试行谈话回复、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扩大透明度。通过建立完善发展党员工作的各项制度,用制度来保证发展党员工作的健康进行,既保证质量,又确保“入口”畅通,使农牧民党员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打开出口,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净化党员队伍,永葆党的先进性。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党员,按自行脱党处理,并予除名。对理想信念不坚定、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党组织应对其进行教育,要求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对那些思想品德败坏、蜕化变质分子、腐败分子,要坚决从党的队伍中清除出去。
3.重视青年农牧民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随着外出务工青年大量增加,在发展新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对党员教育的业务能力要进一步提高,与上级党组织的沟通要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应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寓发展党员工作于丰富的宣传培训活动之中,充分利用藏历年前务工青年返乡时节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
4.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思想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用真实的行动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做农民群众的贴心干部。同时转换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把党员干部从原来的单纯的行政管理引导到抓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上来。通过定期聘请科技专家授课、“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员培训,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激发广大无职党员的政治热情,用党员的模范行动感染群众,吸引群众。
1.从经济方面激励。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组长的工作动力,首先应把从村集体经济中给组长安排的误工补助,足额的发放到组长手中,还应根据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组长的补助标准,以此来弥补组长未能外出打工赚钱而给家庭带来的经济损失。为解决组长收入低的实际,今年曲水县拟安排300万元,按组长5000元/年、副组长4000元/年,妇女组长3000元/年进行补贴。还可以参照双联户代表领取误工补贴的方法,每年从财政资金中列支一部分专项资金作为组长的误工补助,提高组长待遇,提高组长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2.注重精神培养。每年可进行评比活动,表彰一批优秀组长,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各种宣传媒体或相关会议,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以点带面,增强整个队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注重党性的培养,让组长树立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意识。
3.从政治地位激励。适当赋予组长开展工作的权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开展工作的难度,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也提高了组长的工作积极性。根据“三个培养”的活动方针,村委会也优先考虑将组长培养成党员、致富能手、村干部,对他们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照,为他们从内心想干、敢干提供便利。此种做法需继续加大推广和沿用。
4.拓宽组长思路、转变思维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提供致富门路。注重对组长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拓宽他们的思路、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让其眼光更为长远,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此外,从工作队和村“两委”角度应给各组尽可能多渠道全方位提供致富渠道,只有在集体经济壮大的情况下,组长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才有信心和动力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5.村“两委”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在日常工作中,村“两委”要经常去关心了解组长的家庭情况,对存在的困难,能帮助的要给予帮助,让组长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
6.提供培训机会。组长作为村“两委”和各组有关事项上报下达的桥梁和纽带,市、县、镇应通过多种方式对组长进行培训和提高,拓宽组长知识面,让组长在培训中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发挥组长的作用。
1.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工作合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任务繁重。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上级相关部门要把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部署、通盘考虑、齐抓共管,并进一步细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在保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上的措施。
2.完善监督机制,扩大监督层面。要在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确保“村监会成员列席村级重大决策、重大开支和涉及群众利益的村务会议。对各项收支、集体土地征用征收、工程招投标等村务公开内容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执行情况等一切村务进行监督”等职能落到实处。要定期走访联系群众,在保证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的同时,激发群众参与监督热情,畅通群众参与监督渠道。要重视相关台帐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好会议、村务监督、重大村务决策过程的记录,尤其对工程建设中合同签订、履行、资金到位情况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实行全程监督、全程记录。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履职水平。严格落实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思想政治和作风教育,以及村务、财务、工程项目管理、资产合同履行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履职水平。
4.严格选拔成员。严把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素质关,在符合规定任职条件的基础上,重点推选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群众威望高的人作为候选人,做到优中选优,严把入口关。同时,根据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表现,实行动态管理,对不能胜任工作职责的,及时进行调整。
5.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工作经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收入可分为基本补助和绩效补助。基本补助的发放金额、发放时间、发放办法和发放程序可参考村民小组长;绩效补助可按考核结果每年发放一次,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按满意、不满意评出绩效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为满意的兑现绩效补助,不满意的不发放绩效补助,并在村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1.分解村“两委”每个人的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将村“两委”各项职责细化到人,实现管理中职责无重叠,工作无遗漏。同时,对各项工作职责的标准要求进行明确,其中,主要包括对具体工作职责的时间要求、质量要求。此外,强化村“两委”的约束体系建设,建立起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职责得以保质保量的落实完成。
2.明确村“两委”每个人的角色定位,引入监督检查标准化,提升职业化水平。基于村“两委”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村发展中的作用,明确个人的角色定位,比如管理角色、服务角色等,通过明确个人的角色定位进一步保证工作职责的顺利履行;引入监督检查标准化,明确检查监督的事项、时间、频次等,同时对各具体事项的开展时间也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对各岗位建立详细的日常工作表,以这种方式,确保各岗位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固化各具体工作职责的开展时间,促进形成工作行为的习惯。
3.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一是要借助市、县、镇组织的各类培训,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理论素养,切实增强履职能力。按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和标准,“两委”班子要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长效性,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和经济知识学习“两手抓”,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保持政治敏锐性,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端正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与权力观。二是要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务求实效的学习观,集中学习要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切实能够解决问题。
4.心系村民,全心全意搞好服务。继续坚持村“两委”班子成员联系村民工作形式,村“两委”成员要时刻意识到肩上的责任,要多深入村民家走访,多了解村民诉求,密切关注党员干部和群众反应,多方收集意见,并向班子报告所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强群众的参与权与知情权,树立主人翁思想,发挥首创精神。
5.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发挥带头致富作用。要牢记艰苦奋斗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本色,要加强班子整体合力,开拓思路,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全力以赴推村内重点项目进度,坚决克服贪图享乐、得过且过的思想,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群策群力,抓紧推进村的建设。
6.坚持以身作则,厉行勤俭节约,保持清正廉洁。要树立过紧日子、勤俭办事的思想,村“两委”班子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村级改革发展的刀刃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和责任制,明确自律标准和要求,同一切违纪违规行为作斗争,认真搞好村级廉政建设工作。强化落实党员群众监督机制。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使各项工作尽可能透明化、公开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