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宏,倪兴军,陈彦亦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735000)
随着高职院校实训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实训室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需要,也阻碍了实训室自身发展。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实训室管理机制,促进和保障实训室的积极健康发展,本研究以高职《动物病理》课程实训教学需求为载体,研究建设开放性牧医基础实训室,以此提升实训室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不断增加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训需求。
我院牧医基础实训室主要承担畜牧兽医专业《家畜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和《动物药理》等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及实训需求不断增加,现行的实训室管理已不能适应教学实训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2009年开始,我省连续多年实施“甘肃省扶持1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该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受此政策影响,我院2008年该专业招生只有35人,2009年达到60人,从2010年开始报到人数均在130人左右。近年来,在校学生数持续增加,而实训场地却无法扩增,实训设备的购置新增也比较缓慢。在校学生数快速增长与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实训需要的矛盾已急需解决。
我院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固定,实训设备的使用处于相对固定的时间段。以《动物病理》课程为例,课程计划共64学时,其中实训24学时。牧医基础实训室可同时容纳30人实训。一个班级只有30人时,24个实训课时可进行六个实训项目。当班级人数超过40人时,实训就受到人力、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只能压缩单个实训的时间,或减少实训数量。减少实训量既不符合课程改革方向,也与高职教育重视技能训练的理念背道而驰。当前我院专业课程改革要求适度增加实训内容,因此,需要通过其他途径的改革解决实训项目不能增加的问题。
《动物病理》课程的六个实训项目均在牧医基础实训室完成,实训内容包括病理标本与病理切片的观察;家兔、家禽的病理剖检及病料采集。考虑到安全因素,实训仪器设备只有在教师上课时间才能使用,其余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场地和设备利用率低。部分学生想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设计和进行动物病理实训,而现有的实训室管理模式却无法提供场地与仪器设备。
牧医基础实训室承担畜牧兽医部分专业课实训,因此未设立专职管理岗位。实训室管理和使用由专业课教师兼任。一般认为实训室管理不但要保证常规的实训教学能正常有序进行,还包括了消防、财产安全及实验室建设等管理。同时追求实训室效益最大化。多媒体技术在实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牧医基础实训室对软件方面的内容却少有涉及。整体而言,当前实训室的管理偏重于实训设备资产管理,而实训室规章制度和软件的建设相对滞后。
《动物病理》实训主要以病理标本形态观察为主,实训考核偏病理标本形态、图像识别。长期以来受“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观念的影响,使得教学对实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动物病理》实训的考核主要以实训报告为主,实训报告设计简单、内容单一,撰写容易,导致学生无需实训前的预习、实训内容不需思考、对实训过程不主动。部分学生不参与实训操作也可以完成实训报告。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充当了实训记录员的角色,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锻炼。
《动物病理》为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课程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物病理基本实训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动物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技术,能够正确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实训包括:充血、淤血及出血的病理观察;呼吸系统疾病病理观察;消化系统疾病病理观察;泌尿系统疾病病理观察;肿瘤病理观察;动物尸体剖解技术等。实训以形态学为主,实训多为静态标本及图像识别。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原有的一些教育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就动物病理实训而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实训项目的设置过于陈旧、实训效果差,实训指导中列举的部分实训仪器设备在实训中逐步被淘汰;一些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的病理知识和诊断技能还没有纳入实训指导中;学生数量成倍增加而实训场地、仪器设备甚至实训耗材并未显著增加;实训教学按教学进度安排,在遇到典型病例时无法及时调课进行实训;大部分实训全班同学同时进行教学,每组人数过多,严重影响实训教学效果;实训报告设计较简单,考核过于单一,抄袭现象严重,未达到实训考核目的。
实训室管理人员不足也成为实训项目增加的制约因素。我院在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中增加了学生实训室管理员,每个实训室均安排1到2名学生参与管理,其职责包括预约实训的仪器、材料准备,实训室病理标本、仪器的常规护理,教学仪器设备的借用登记等工作。学生管理员课外时间充裕,有力地保证了教师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实训室管理。动物病理实训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动物病理标本的观察与制作。动物病理实训项目可在课堂之外进行,有效解决了实训设备有限和学生人数过多的矛盾。
牧医基础实训室主要承担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实训,长期以来,实训主要以课堂演示与训练为主,训练局限于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实训项目。在建设开放性实训室过程中,教研室根据实训室现有条件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对原有实训项目进行细化,仅《动物病理》课程就增加实训项目22项。实训项目被区分为课堂实训项目、课外指导项目、课外自主项目。课堂实训项目需要教师讲解,演示及辅导。此类项目多为学生初次接触需要一定技能与技巧的实训,如动物尸体剖检技术;课外指导项目需教师参与指导,必要时,学生需提供实训方案;课外自主项目可有学生选择实训项目,自主完成。此类实训不存在安全风险,教师无需现场指导。实训项目增加的同时,实训室软硬件设施建设也进行了完善,实训预备室与实训室管理被重新设计;标本展示区新增了病例案例库;部分标本、模型进行了修复加固。
开放性实训室的建设使得实训项目更加丰富,项目之间出现了部分实训内容的重复,后期的实践表明,部分实训内容的重复不仅没有影响项目的运行效果,还在一定成都上增加了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例如在学习《家畜解剖生理》课程时,增加《动物病理》相关实训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动物病理》课程时,解剖生理模型又可让学生复习相关前导知识。病理标本病例案例库的增加又为后继临床诊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辅助。
开放性实训室的建立改变了单一的课堂实训方式,实训考核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专业课实训考核多以实训报告的形式进行,无法真实检验实训技能的掌握情况。实训室开放后,大量的实训操作在课外进行训练,课内时间进行考核。操作评分表代替了实训报告,真实检验了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的熟练程度。事实证明,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也强,在工作中也容易取得好的成绩。新的考核方式促进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实训技能训练的效果,满足了高职教育重视技能训练的要求。
总之,开放性实训室的建设和应用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开放性实训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开放性实训室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开放性实训室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完善。
[1] 倪兴军.高职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0):92-93.
[2] 刘晓蔚,刘天明.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235-236.
[3] 周宏超,杨鸣琦.动物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性思维 能 力 的 培养[J].畜 牧 兽 医 杂 志,2011(6):62-64.
[4] 董国忠.动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之我见[J].畜牧兽医杂志,2007(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