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洪,芮国兴,丁 鹏,张文成,仲向前
(宿迁市畜牧兽医站,江苏 宿迁223800)
对“新常态”的理解,笔者认为:“新”就是新出现的不同于以往的;“常”就是相对稳定;“态”就是发展趋势,“新常态”就是不同于以往的一种稳定的发展趋势。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的表述中,习总书记指出“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和“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国民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紧密结合全市畜牧业发展的实际,全面认识畜牧业发展的新特征、新问题和新举措,对全市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与传统畜牧业相比,新常态下的畜牧业在内涵、功能和定位上均有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内涵发生了新变化。由传统养殖生产环节变为按国内外大市场要求配置生产要素的畜牧业,是一种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过程的商品经济畜牧业;二是功能发生了新变化。由满足温饱变为适应生活质量的提高,符合营养、生态和安全的要求;三是定位发生了新变化。由家庭副业变为支撑农业经济、保障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在此变化的大环境下,当前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亮点纷呈、特征明显。
近年来,全市畜禽养殖规模比重逐年攀升,生猪规模比重由2006 年的37.5%提高到2013 年的82.3%,家禽规模比重由2006 年的65%提高到2013年的91.5%,奶牛规模比重由2006年的92%提高到100%。此外,随着广东温氏、雨润集团、天津宝迪、蒙牛集团和中粮集团等国家级大型龙头企业的落户,以及“公司+农户”模式的推广,养殖规模也由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规模养殖已呈常态发展趋势。
传统小作坊式的畜牧业,养殖基础薄弱,饲喂设备简单,多以人工饲养为主,工作效率不高,科技含量低。近年来,随着养殖科技化的逐步推进,先进的养殖理念、高效的饲养技术和自动化养殖设施设备逐渐进入部分养殖场内,有些养殖场甚至还建有视频监控系统,对养殖场区实行全天候监控,科技化、机械化饲养已成畜牧业发展大方向。
我市传统畜禽养殖多以自主粗放型管理为主,生产过程随意性大,疫病及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大。近年来,在一系列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的促进和科学饲养管理的推广下,养殖场的管理已逐渐由忽视养殖内外环境向注重温湿度、光照和粪污治理等内外环境转变,规范化饲养、程序化防疫、无害化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新潮流。
传统养殖模式多以一家一户,小规模养殖为主,盈亏由市场决定。随着国内大型养殖、加工龙头企业的入驻,“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在我市已悄然兴起,合作公司不但通过采用“苗种、饲料、防疫、技术服务和回收”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减少了养殖户的投入成本,调动了养殖积极性,而且通过使用保底、保利的“合同订单”,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有效保障了养殖户的养殖利润。调动了养殖户养殖的积极性,激发了养殖热情。
传统畜牧业不重视养殖场址的选择和粪污的治理,养殖粪污多随意堆积在场区内外,甚至直接排放进入沟渠,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畜禽粪污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进了社会广泛关注,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便逐渐普及开来,沼气利用、有机肥生产和农牧循环等生态化养殖方式已成为畜牧业发展主体,在治污的同时增加了收入。
近年来全市畜牧业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养殖模式和养殖方式等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但纵观我市畜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当前我市畜牧业尚处于新常态发展初期,制约因素仍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畜产品市场波动频繁、动物疫病风险持续存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加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加深等一系列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新常态下的畜牧业发展进程。
另一方面传统养殖观念依然存在,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而且饲养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更新较慢等也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可以说在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市畜牧业发展之路还需“爬坡过坎”,闯过一个个难关。
畜牧业作为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将如何适应新常态?笔者认为,新常态下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应重在调结构、控风险、提效率、保质量、促环保等方面多措并举,其中最大的“突破口”是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和鼓励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形成从松散到紧密型的结合,以解决产业链脱节而导致的生产波动和质量安全监管难等问题。同时,还应不断提升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种畜禽生产效率。具体而言,应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
加强对小规模养殖户的指导,加快分散养殖向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总体要求,有效缓解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积极推广种养平衡、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发酵床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探索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有机肥应用的科学利用制度;同时,通过广泛应用畜牧生产科学技术,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
注重选用畜禽优良品种,改善畜禽生长环境和饲喂饲料的品质,采用饲养管理的统一标准和先进的疾病防控技术;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布局,统筹环境承载能力,做好禁养、限养和适养范围的划定;结合本地实际,紧紧依靠和挖掘资源优势,促使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通过错位竞争、差别化竞争,培植和壮大特色畜牧业;同时,努力打造一批肉制品、禽蛋制品、特色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外向化程度。
引导和鼓励种畜禽企业、养殖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建立自主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打响品牌;完善选育、扩繁、推广、应用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种畜禽场的建设和培育,提高种畜禽质量;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畜牧业专业科研机构,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强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畜牧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为主体的经营性组织培育,充分发挥畜牧业行业协会、合作社等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协会、合作社等从单一技术服务到市场化运作,从低水平服务到高水平服务,最终过渡到公司化运作,走“公司+农户”的发展路子,更好带动农户依靠养殖致富。
纵观近年来全市畜牧业发展轨迹,笔者认为:畜牧业发展新常态是对传统畜牧业发展理念的一次新挑战,也是畜牧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机遇。因此,我们必须要自觉地突破畜牧业传统发展路径,自觉地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走新常态畜牧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