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孩子心中的感动——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侧记

2015-08-15 00:51王晓琴
语文天地 2015年15期
关键词:月光曲语言文字营造

王晓琴

在课堂上,必须设法营造让学生“心动”的语文课堂,才能唤醒孩子心灵中的那份感动。

一、营造氛围,在诵读中唤醒

阅读是学生用心去拥抱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所传达的丰富情感的过程。“朗读”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丰富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朗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他认为全身心投入“诵读”才能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营造诵读的氛围,能让学生批文入境,让语言文字走进学生的心灵。

《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真挚的情感,教学中紧扣“月光启蒙”这一课题,学生对母亲给予作者的“启蒙”教育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播放《月光曲》营造氛围。在舒缓柔情的《月光曲》中,师生一起配乐朗诵课文最后一段。接着出示母亲画像,补充原文,教师配乐朗读:母亲安详地坐在躺椅里,依然是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只是对着我笑,笑的我泪流满面.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会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在《月光曲》所营造的温情的氛围中,母亲饱经风霜的脸庞,满含深情的眼神凝聚成了浓浓的母爱,播撒到每个孩子的身上,流淌进每个孩子的心理,融进了孩子们动情的诵读声中。

二、角色置换,在体验中唤醒

马朝虎先生的《水》这篇文章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通过“雨中洗澡”、“一勺水冲凉”两件事写得水之乐反衬缺水之苦。由于我们的孩子身处鱼米之乡,从未有过缺水的感受,在学习“雨中洗澡”这一部分时就有孩子提出这样的疑问:“老师,孩子们光着身子淋雨,就不怕感冒吗?”其他学生也跟着附和。可见孩子们未能体会作者因长期缺水后得到水的快乐。

通过角色置换,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等方式,从“旁观者”变成为“当事人”,变课文中描写的内容为自己亲身的生活经历,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情感的流露。“角色置换”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内心世界的桥梁,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与课文、与文中人物的情感差,促进学生真切地体会,真情地感悟。

三、激发想象,在品味中唤醒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能够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冷暖”的情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细微处着手,从细节上体会字词的冷暖,着手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对情感的感悟力。《爱如茉莉》一文通过细节描写把作者父母之间的真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中时可指导学生紧紧围绕爸爸、妈妈关心对方的细节展开品读。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眼神”,激发学生想象动作、语言、眼神背后蕴含的情感,去体会父母之间的无言的爱,去体味父母间的真情。以下的教学片断可见一斑。

师:让你最感动的细节是哪儿呢?

生:我注意到了“虚弱”这个词,妈妈虽然身体疲弱无力,但仍关爱着爸爸,从这里我看到了妈妈对爸爸的一片真爱。

师:普通的饺子,看上去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却饱含着妈妈对爸爸真切的爱。

生:我觉得“奔”字体现出爸爸对妈妈的关心。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爸爸“直奔”医院时是什么样的情形?他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爸爸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我似乎看到了爸爸焦急的眼神。

生:我能想象到爸爸一定是而飞一般地奔跑。

师:你还看到什么?又听到什么?

生:我还看到爸爸的额头上渗着颗颗汗珠。

生:我听到了爸爸呼哧呼哧大口喘气的声音。

生:我仿佛看到他的眉头拧成了川字。

师:真爱无言,大爱无声,爱就是这份默默的关心和牵挂。就让我们用心感受这份茉莉般的爱。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态乐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唤醒学生心灵的感动,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语文学习的美好。孩子的精神世界因阅读而自由、充实、快乐,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语文老师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引领者,童年生态的自觉守护者,始终以儿童精神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在师生的共同成长中守护着孩子们的美好童年。

猜你喜欢
月光曲语言文字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月光曲
月光曲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