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断赏析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15期
关键词:园子祖父板书

孙 娟

于永正老师在《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概括事件,在练习概括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概括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力,这值得我们学习。

一、通过归类练习概括

教学片断:

师:看完了吗?你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用眼睛看到了什么?我看谁记得多、说得多。

生:我看到了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师:嗯,真不错,把你看到的写在黑板上。(生板书)谁还再说,看到了什么?最后的女同学,请你说。

生:我看到了狗尾草、谷穗、韭菜,还有野草。(生板书)

师:(走到另一位男生面前)补充一下。

生:我看到了白蝴蝶、黄蝴蝶和大红蝴蝶,还有倭瓜、谎花、玉米。

师:嗯,那么多,你把蝴蝶、谎花、玉米写上去吧。(生板书)

师:谁还有补充?你还看到了什么?多得很,说一个也行。

生:我看到了虫子、谎花。

师:谎花有了,把虫子写上去吧。(生板书)

生:我看到了小鸟。(生板书)

生:我看到了锄头杆。(生板书)

师:还有补充吗?已经有的,就不要说了。

生:我看到了水瓢、草帽。

师:这个你都看见了,写上吧。

生:我还看到了文中的“我”和祖父。

生:我看到了倭瓜。

师:倭瓜有了吗?没有?写上去。差不多了吧,眼睛真尖。

生:我看到了土窝。(生板书)

生:我看到了鸟笼。(生板书)

师:现在于老师想提一个问题,你走进祖父的园子,都看到了什么?聪明的孩子绝对不会把黑板上的词语念一遍,聪明的同学、动脑筋的同学用几个词就概括了。先告诉我,你觉得用几个词能概括?

生:三个。

师:三个就可以概括,说来我听听。

生:我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动物、植物和人物。

师:既然有人物,就有他们做的……

生:事情。

师:这样看来,可用四个词概括。当你走进了祖父的园子,你看到了……

生:我看到了动物、植物、人物,还有祖父和“我”做的事情。

师:这样的回答,我是非常满意的。一个问题,要想回答得正确,回答得全面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今后老师让你回答任何一个问题,都要想好了再说。

师:谁来把她的话再重复一遍。(指名说)

师:(学生回答后)正确,非常完美。这叫会说,不但会说,而且会概括。更聪明的同学,这四个词儿都不要说,用两个字就概括了。

生:我看到了事物。

师:如果说得更好一点,许多……

生:我看到了园子里的许多事物。

师:同学们注意,我们一切东西都可以用这个词概括。

归类即是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把事物置于一定的地方或系列中。于老师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引导学生把写在黑板上的几十个词语归为三类,达到缩小范围、理清思路、方便记忆的目的。从逻辑上看,蝴蝶、蜻蜓、蚂蚱等属于种概念,或下位概念;动物属于属概念,或上位概念。此外,形状、形态、颜色、味道、名称等等,都是属概念,如果学生能熟知这些表示属概念的词语,是非常有利于概括的。而实际情况则是,当学生应该用这些词语进行概括时,头脑中却一片空白。

二、围绕中心练习概括

教学片断:

师:请你再次默读全文,刚才用眼睛看的,这次用心去看,当我们用心去看,你又看到了什么?透过这些事物,你又看到什么?文字背后,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个要用心去读,就是思考。

师:边思考边写,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但我要告诉你,绝不是一个词能概括了的,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很多。

师:交流一下,当你用心去读的时候,你读懂了什么?作者写这些事物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你先念。

生:祖父很勤劳。

师:把勤劳写上。(生板书)

师:祖父光勤劳吗?你写了什么词?

生:祖父很疼爱文中的“我”。(生板书“疼爱”)

生:祖父很有耐心。

师:还有比耐心更确切的词吗?

生:亲切。

师:还有比亲切更准确的词吗?

生:祖父很宽容。(生板书“宽容”)

师:还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作者什么?

生:我看出了文中的“我”调皮、天真、可爱,和祖父在一起时很快乐自由。

师:把“自由”写上,把“天真”写上。

生:我看到了园子里生机勃勃。(板书“生机勃勃”)

生:我觉得祖父很慈祥。(生板书“慈祥”)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动物、人物都是无拘无束的。(生板书“无拘无束”)

生:我觉得文中的“我”很调皮、很有趣。(生板书“调皮、有趣”)

生:我觉得文中的“我”非常活泼可爱。(生板书“活泼、可爱”)

师:大家看黑板,这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这些书上没有,完全是用我们的心去读,用我们的大脑去思考得来的。这是最重要的阅读,不但要看到字面的东西,还要思考字面背后的意思。

师:(走向课堂开始提出问题的男生)刚上课时,你提的是什么问题?

生:“我”在园子里那么调皮,祖父为什么不批评“我”?

师:现在明白了吧?

生:祖父很疼爱“我”。

师:这个词不恰当。

生:祖父是一个慈祥、疼爱“我”的人。

师:最关键的词儿就是不说。

生:宽容。

师: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大家看,如果没有祖父的宽容,哪来作者的天真有趣,这是最关键的字。(于老师边说,边在“宽容”“天真”“有趣”三个词语上画圈)

莎士比亚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同一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这很正常。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心中的祖父也不尽相同,祖父是勤劳的、亲切的、有耐心的、宽容的、慈祥的、关心疼爱“我”的,于老师在最后明确地指出“宽容”这个词才是最关键的,我认为这样的解读是忠于作者的,是忠于文章的主题与中心的,实现了读者、作者、编者的沟通。因为就文本本身而言,总会折射出跨越不同时空的共性,凝聚着永恒性的母题。

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莎士比亚眼中的哈姆雷特是哪一个,我们都不能把它当成一种放之于阅读的任何阶段都正确的绝对真理。比如《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叶欣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身先士卒、关心病人、保护同事等,但这些词语都不足以体现叶欣的崇高品质,“舍生忘死”才是她的精神写照。

解读可以是多元的,没有错与对之分,却有好与更好之别,而真正的阅读则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教学是灵活的,教学也是严谨的,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关注文本的写作背景、关注作者的内心世界,关注文本传达的情感,才能带领学生真正地与作者对话。作为老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法,一个方向的指引是极有必要的。

三、保主舍次练习概括

教学片断:

师:这篇课文写出了作者的天真、活泼、无拘无束、调皮捣蛋,很有趣。哪件事你最感兴趣?找一找,告诉我。班长先说。

生:一抬头看见……

师:你先说哪件事吧。

生:作者看到黄瓜,吃了几下,然后又去追蝴蝶了。

师:追蝴蝶。再看,哪一件事儿还引起了你的注意?再告诉我。

生: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作者就跟在他后面,种了一个窝,本来想用脚把土踩平,却不小心把种子给踢飞了。

师:种小白菜。

师:还喜欢哪件事儿,这篇课文写了许多趣事,哪件趣事儿写得比较具体?

生: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师:这件事儿叫……地?铲地。铲地这件事儿写得真是好极了,而且太具体、太生动、太有趣了。我也喜欢这件事。

概括事件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是个难点,这篇课文写了浇菜、种小白菜、追蝴蝶、铲地、睡觉等几件趣事儿。我们在概括事件的时候,一般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谁在何时何地做什么”,然而,几名同学都没能抓住最主要的意思或关键词句对事件进行提炼概括,语言表述冗长啰嗦,但在于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炼筛选了主要的方面,舍弃剔除了次要的内容,力求使语言表达变得简洁。于老师抓住了最重要的情节,以小标题的形式对事件进行了极为准确、精炼的概括,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园子祖父板书
祖父瓷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我和祖母的园子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我以我血荐轩辕——祖父的英烈事略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园子匠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