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玲
小升初是学生成长中一个必然的过程,却成为不少学生难过的一道坎儿。作为小学高年段的语文老师应该了解教材、学情,统筹规划,做好中小衔接这项工作,为小升初的顺利过渡奠定基础。
1.教材编排的差异。以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例,全书共有古诗文7 篇,占总篇的24%;而中学的古诗文所占比重达45%到55%,而且难度极大。学生因为训练不足造成读不懂,学不会。
2.教学内容的差异。小学一篇精读课文大概两课时,但是中学课文读一遍,基本上就要下课了,同时对于文章的学习要求更高,许多专业术语开始出现,这些都是小学所不涉及到的,学生会有一种茫然感。
3.考试题型的差异。小学的基础知识占40%左右,而中学基础知识所占比重不足10%,更多的考点在阅读、写作、积累上。
1.拓宽阅读面。列书单,任务式阅读。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需要,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做示范,榜样式阅读。坚持每周做读书笔记,和学生分享精神食粮。通过读书笔记展示,巧妙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勤积累、做反思。交流会,分享式阅读。学生都很喜欢读书,早自习时间会有孩子主动请缨汇报交流他们的读书成果,读书有感悟,将精华部分拿来与大家分享,是很好的提高学生读书兴趣、拓展知识面的好方法。微语录,欣赏式阅读。将微语录制成幻灯片,伴着悠扬的音乐,看着唯美的图片,闲暇时赏析着寓意深刻的美文,在静静地品味中,入口入心入脑,于是在学生的作文中总会看到这样似曾相识的文字,为文章增色。
2.积累古诗文。学生恰逢记忆力爆发的关键阶段,我让学生积累古诗文,推荐《中华好诗词》等文化类节目。每天积累四个成语,学生要查出处、知含义、会书写、能运用。为了提高应用能力,我还进行了专项的训练:描写神态的、描写女子的、描写景物的、描写心情的,通过小练笔检验掌握和运用程度。
3.讲解修辞法。前置预习形式。教师要深入备课,把握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有些内容虽然考试不会考,但是也要让学生了解。例如: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月光启蒙》文中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其实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陌生的修辞——通感。我让学生自学“通感”,并就相关语句进行重点赏析。
课后拓展形式。记叙类的课文课后拓展顺序、倒叙、插叙等相关知识;写景类的拓展写作顺序和方法;以人物为主的会拓展怎样赏析人物,分析性格特点;有范文性质的,拓展作文建模。
专题短讲形式。短讲通常10 至20 分钟,例如,标点符号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赏析;人物专题介绍;如《野草》、《黄昏》作品背景研究等,将这些与教学有机整合,事半功倍。
1.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小学和中学在阅读理解上的要求截然不同,小学很多篇目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正确就可以,但是中学阅读理解题型多、题量大,理解题必须要答出采分点。这样就要求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力的引导和答题技巧的培训,通篇整体掌握文字内容,并对在中学可能出现的知识点、答题方法进行渗透。
2.整理笔记能力的训练。中学与小学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各个学科都需要记笔记,小学高年段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会听课,能及时将重点内容整理记录。此项训练要求有三点,一是速度;二是内容;三是质量,培养他们一次成功的好习惯,不重复抄写笔记。
3.即兴写作能力的强化。小学习作每学期大概6 篇左右,在内容上三到六年级新意不大,但是中学的作文涉猎内容多,题材广,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小练笔,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人、事、物的习惯,动笔时心里不怵。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练笔的同时要坚持赏析、点评,并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便于互相学习。
4.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合理利用时间。培养学生利用点滴时间完成作业或其他学习任务的习惯。及时有效复习。每天复习知识点,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求教,不留尾巴。有针对性预习。预习会将知识坡度减缓,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在上课时重点解决,促进学校效果的提升。错题错例汇总。错例本是记录学生成长的最好途径,要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改错。在平时的复习中盯紧错题本,避免类似的错误,有的放矢,提高学业成绩。
进行中小衔接一段时间里,我反思对比中小语文课堂的差异,做了一些尝试。学然后知不足,在教育这条路上,没有终点,教师的眼光有多远,就可以带着她的学生走多远,希望借我之力,能助他们坚定扎实走好学业路上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