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娟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产生语文学习惰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文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重新确立语文学习的目标。
比如,学生在学习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以后,老师提问:
师:你们觉得文章写得怎么样?(沉默)
师:你们在读文章的时候想到了和自己的祖父小时候在一起的时光了吗?
生:这个好像是记起来了一点。
师:同学们既然想到了和自己祖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那么同学们今天下去的任务就是写一段自己和亲人小时候的时光,要在明天早上交上来,如果写的好的话,老师会奖励给你们礼物哦!
经过教师这样的引导,最后班级里面45 名学生有42 名学生交上来了自己的作文。
师:同学们这次是很积极啊!你们在写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呢!
生1:我写的时候觉得好像有许多话要说,因为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生活,所以对爷爷的感情特别深。
生2:我小的时候在我家的园子里面也有一小块菜地,所以我和奶奶就经常在里面摘菜的。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这次任务完成得都不错,那么你们再进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阅读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1:我觉得里面的感情很纯真。
生2:我也想有一个种有各种各样东西的园子。
师:语文的学习本身就需要你们将情感融入进来,需要你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你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不断给自己设定目标。
生1:我的语文短期目标就是能够在这个学期末能够取得好成绩,长期目标就是能够写出一手好的文章。
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发现学生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能够自觉地来进行语文学习,学生在面对文章的时候也能够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拖延症、厌学症也就逐渐得到了改正。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竞争的意识,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样的学习状况,就需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进来。以古诗词的背诵为例:
师:同学们,在你们小学毕业的时候,是需要你们具备能够背诵100 篇古诗词的能力的,你们现在能够背诵多少呢?
生:(唏嘘一片)100 篇?也太多了吧?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多吗?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到咱们五年级的时候已经能够背诵80 多篇了。
生:是吗?那是谁啊?
师:这个不管是谁,但是说明已经有一些同学已经开始在慢慢进行努力了,可是你们能够背诵多少呢?
生1:五十多篇吧?
生2:我也不太清楚,十几篇吧?
师:你们这些背诵量离咱们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你们能够赶上学习进度,教师打算在这学期末的时候在咱们班里面举办一次古诗词背诵大赛,得了前三名的话,那么就能够得到老师给你们的新年礼物!(一片沸腾)
在接下来的学习时间里,我发现每个学生都开始在每天早读的时候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到了期末的时候,平均每个学生都能够背到70 首古诗左右。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的学习情绪总是很低落,总是不怎么和别的同学进行交流,我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引导,以经常不交作业的同学为例: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总是不交作业呢?是因为觉得太简单,还是觉得没有意思呢?(沉默)
师:没有关系的,现在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将我当成你的老师,而是要当做朋友一样,像朋友一样交流,有什么困难说出来,老师一定会帮你的。
生:其实,有时候没有做作业,经常是因为不会做,害怕出错。
师:每个人都会犯错,做作业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我们学习中的困难,然后进行改正,不是吗?
生:这我也知道,可是感觉做起来很困难,知识点好多都不会。
师:那这样,每次你先回家把作业看一下,能做的尽量做,不能做的就拿过来问老师,老师不给你评判正误,只是看你有没有掌握知识点,然后将你不懂的问题给你解答,可以吗?
经过教师和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配合,学生的知识点漏洞也补了上来,然后慢慢地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完成作业,并且不会的题目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