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文生命语文

徐 益

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类的发展,更应该促进人类的发展,当今社会,“生命教育”是非常值得人们深入讨论的话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育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语文这门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这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赏读经典美文,体悟人生之价值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的过程。

比如,学生们读杜牧的《山行》,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秋色之美,体会到一种豪迈向上的精神。学生们读到《生命的壮歌》的时候,就会对可贵的生命产生敬畏之心,在学生们的心里蝴蝶也好,山羊也罢,都因对生命有着深深的热爱和珍视,才让它们有了足够的勇气能绝处逢生。而《爱如茉莉》让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是情到深处,真爱无价。伟大的爱能让这个地球变得更加美好,让生命的花朵变得更外芬芳和灿烂。

正确指引孩子多多背诵和反复阅读这些文章,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让他们真切地感受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美好,使他们成为一个拥有强烈幸福感的人,这恰恰就是生命教育的宗旨。

二、开展实践活动,感受生命之珍贵

生命教育是反映心灵深处的教育,是感动灵魂的教育。在语言类的课堂上,除了阅读文章,教师要经常通过演示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类型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分别感受文中人物的各种情感,体会其中的情绪变化。在实际演示的背景下,更能懂得别人,理解别人,进而学会体谅人和尊重人。

比如,学过《轮椅上的霍金》这一篇文章后,教师可组织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扮作盲人或聋哑人等残疾人亲自体验一回,再把自己体验后的感受和启迪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身体不健全的人在生活中的艰辛,让大家都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体验后的感受,对这些人能勇敢地面对生活表示钦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身体健全的人而高兴,而感到珍惜,由此也提醒自己要在生活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在课堂外,老师要教导学生多读读名人的作品,如张海迪、贝多芬、海伦凯勒等,读懂他们在逆境中因坚强所迸发出的奇迹,读懂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执着,让学生能够在这些楷模的身上得到对生命的感悟。

三、穿透语言文字,感受生命之坚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如果能正确引导孩子通过书本上的文章中想象,寻找到一些“躬行”的深刻体会,也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比如,在执教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时,读到“前来探望的队友们看到桑兰脖子上戴着固定套,但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这一段时,我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究竟什么才是失声痛哭?文章中的主人公难道没有泪水吗?她为什么在那样的情况下,还是不忘询问队友们的比赛状况?要求孩子们仔细阅读,从中读出队友们的伤心难过,和主人公桑兰的坚定意志和那颗善良的心。这篇课文对主人公桑兰的言语直接了当的描写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课文中第6 段落中,她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虽然句子比较简短,但仍然能让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一种坚韧。实践中,要时刻抓住文章中的重要语句让孩子们仔细体会,从而激发孩子的强烈情感和思想,从句子中真正地走进主人公的内心,感悟出生命的坚韧之美。

四、关注课堂生成,渗透生命之教育

在教学中,老师要无时无刻地渗透生命教育,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变化和思想交流,要留有充足的空间,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牛郎织女》故事通俗易懂,孩子很喜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发问,有位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牛郎没有遇到织女,他的生活是不是很平淡,就不会有这些苦难?”针对这样一个问题,我就以此作为话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同学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对此,我结合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之后,又能达成共识:牛郎是一个正直、勤劳、淳朴、善良的人,他和织女的爱情也是忠贞不渝的,即使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等待中度过,但是,等待也是一种幸福,也赋予了生命更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语文这门学科对生命教育所具有的优势是十分突出的,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加关注。对教材要做到活学活用,潜移默化地渗透生命教育,要善于在课文中挖掘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语句和情节来开展教学,由此唤醒学生生命的意识,感受到生命丰富的内涵。

猜你喜欢
课文生命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